“能效新标”加速空调业洗牌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酝酿已久的空调行业能效新标终于尘埃落定。
  3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此次能效标准将能效限定值提高23%左右,新能效标准共分为三个等级。
  对于制冷量小于4500W的家用空调,1级、2级和3级对应的能效比分别为3.2、3.4、3.6,准入门槛3级相当于现行的2级,制冷量大于4500W的空调能效等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能效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现行2级能效空调产品不再享受节能惠民工程补贴。
  这也表明,当前政府正着力推动空调业产业升级,高效节能产品今后也将成为行业主流。中投证券研究员袁浩然对《投资者报》表示,“新标准实施将使行业有所分化,格力、美的、海尔、志高等上市公司由于在高效产品市场早有布局,将受益明显,弱势企业则面临压力。”
  最近空调行业涨价声起,起因是原材料特别是铜价的上涨大幅拉高了空调成本,目前的国际铜价与2009年初相比,涨幅超过130%。
  而此次提升能效也将成为行业涨价的推手。数据显示,目前空调能效比值若升高0.2,生产成本就增加10%~15%。在新能效标准出台及节能补贴政策调整后,准入产品价格也可能提升。因此,今年空调行业涨价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龙头公司受益
  
  自去年6月实施“节能空调惠民工程”以来,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目前已超过50%,主要空调生产企业已经具备按照新的能效标准组织生产的能力。
  志高空调新闻发言人黄通华日前表示,该公司符合能效新标的产品占生产总量的比重已超过90%,并将在今年3月内对所售新2级能效空调提供一年包换承诺,进一步开拓高能效空调市场。而长虹目前也早已全部停产3级产品,将产能全部投在新1、2级产品中。
  据了解,目前各企业在壁挂机领域要达到新2级几乎无技术障碍,主要难点集中在柜机,特别是7100W以上的柜机领域,符合新2级并在市场有销售的产品不超过5个型号,且都集中在行业龙头手中。
  这也这意味着,国家节能惠民补贴短时间内将进一步向志高、格力、美的等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此次能效新标的成员中,就有海尔、格力和美的,这些龙头企业明确规定了房间空调器产品新的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能效等级指标以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浙商证券报告认为,随着空调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仅有不到18个空调品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格力、美的对空调市场的垄断不断加强。“看好技术、规模和渠道优势明显的空调龙头美的电器和格力电器,建议关注受益于此次效能升级的空调上游配件企业盾安环境(002011.SZ )、三花股份(002050.SZ )。”
  
  市场容量扩大
  
  受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我国空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出现30%以上的下滑,但去年下半年,局势彻底好转。以苏宁电器为例,去年下半年其空调销售同比增长近50%。
  今年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已经明确,其中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政策仍将继续实施,这将使家电市场今年呈现增长趋势,空调市场也将延续去年下半年的增长势头。
  事实上,一二线城市空调市场容量增长,主要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活跃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而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三四级市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将促使空调市场容量继续增加。苏宁电器和中怡康等专业机构此前就一致预测,中国空调市场销量将达到3300万~3600万台之间,将有10%以上的销量涨幅,从而出现自2007年以来最大涨幅。
  苏宁电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苏宁今年2月份空调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近100%,而全年空调销售增长预计将达到40%以上,销售量突破800万台,占据国内空调近1/4以上的市场份额。
  
  成本推涨价格
  
  最近空调行业涨价声起,起因是原材料特别是铜价的上涨大幅拉高了空调成本。据了解,目前的国际铜价与2009年初22元/公斤的价格相比,一年内上涨超过130%,以一台空调平均用铜6~7公斤计算,仅此一项,一台空调的成本就上升约200元。
  而提升能效也将加大成本。有数据显示,目前空调能效比值若升高0.2,生产成本就增加10%~15%。在新能效标准出台及节能补贴政策调整后,准入产品价格也可能提升。因此,今年空调涨价的可能性较大。苏宁在日前发布的《2010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中表示,今年空调价格整体将上涨约10%。
  不过,银河证券分析师朱力军表示,家电价格持平或者降低,都会吸引购买者,但如果涨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会降低。他认为,“即使涨价,总体幅度也不会太大,企业为获得高利润,涨价最可能发生在新推产品上。”
其他文献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  对此,经济学家韩志国3月10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目标比较靠谱,不会像去年那样实际数据和预定目标完全“脱节”。  在2008年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9年M2增速17%的目标,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
期刊
尽管还是沿袭了去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但积极财政的发力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927亿元,增幅仅7.4%;而上一年度用于公共投资的财政支出增幅高达120%。  接棒的无疑是民生方面的支出。2010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了10500亿元赤字,全年全
期刊
银广厦、蓝田、科龙……这些名字还没有被投资者所淡忘,五粮液、航天信息、四川长虹又让“财务造假”一词继续成为活跃的字眼。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一直是长期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而且投资者因此造成的损失很难获得赔偿,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维权更是困难重重。如果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态度暧昧不明,不仅无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反而会助长造假风气。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力提高上市
期刊
3月11日,我国公布的系列宏观数据引发了投资者对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担忧。  首先,工业增加值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过热的苗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比2009年12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历史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GDP增速之间有强相关性,从2007年二至四季度数据看,当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在18.5%的水平,而对应的季度GDP增速超过13%
期刊
大病初愈,最怕留下后遗症。过去一年,4万亿元助推中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留下巨大隐患,即凶猛异常的地方政府投融资。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负债超过5万亿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目前各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超过4万亿元,这相当于GDP的16%,财政收入的80%,地方财政收入的175%。”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
期刊
尽管在财大气粗的城投公司中,云南城投(600239.SH)算是低调的,却在去年下半年迎来了多位机构研究员。  相关研究员表示,重组后的云南城投的背景和定位令其对公司的预期提高了。随着2009年云南城投省级融资平台转变的尘埃落定,其身家成为最大吸引点。但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产负债比例的逐渐增高,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政府隐性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云南城投仍能“稳坐钓鱼台”吗?    项目徒增,
期刊
疯长的房价头上,正被戴上国土部祭出的一轮新的紧箍咒。  70%供地用于保障性和中小套型住房、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房地产用地出让预申请制度、开发商拿地时一律按照底价的20%缴纳保证金,成交后,需在一个月内缴清成交额50%的首付款、实施住房用地开发利用申报制度、开展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  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出台整治房地产用地的专项文件——《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
期刊
中国官员和全球的私人投资者正在担忧美元投资是否安全。由于中国政府持有的2万亿美元的外汇中的大多数是美元,他们有理由担心未来美元的走向。对于那些持有少量美元的投资者来说,虽然可以较容易地转成其他币种,他们也在反思是否应该转成非美元资产 —— 或者是完全抛弃美元。   对美元未来的担忧原因各有不同,但也相互关联。美元的走势长期处于下滑通道么?美国政府的不断攀升的赤字是否会导致通胀甚至是破产?随着经济的
期刊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GDP:今年将GDP的目标定在8%,这是政府的偏好。这说明了政府并不希望将GDP定得太高,但实际上在过去30年中,每年正好实现8%的目标很少,大多时间实现的目标都超8%。同样,我认为今年GDP将达10%左右。  货币政策:今年的货币政策比去年复杂。去年的口号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今年的口号是从紧,但我认为实际上并不是很紧。  财政政策:今年继续实行积
期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成为目前吉利汽车(0175.HK)董事长李书福的真实写照。  3月5日,在位于学知桥旁边的吉利北京分公司会议室,记者见到姗姗来迟的李书福。尽管最近两周,他都在北京开会,但身上还是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看得出来,奔赴不同的会场,让他有些疲惫。  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之一,因“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曝光率陡增,也因“并购沃尔沃”,让他处于被质疑的境地。    跨国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