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就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工人需求大增,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出现了月薪万元难招高技能人才的现象,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之一。校企合作在国际上被称作“合作教育”,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创新中职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一剂良方。当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推进校企的深层次合作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校企合作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职业技术教育就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求学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特别强调技能的培养,而保证受教育者充分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是职业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往往涉及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工厂或有关企业。
当前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上的政策上给予学校和企业一定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保障。对农村地区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每年享受国家提供的15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免除一年的学杂费。同时国家每年还给予校企合作示范教育学校几千万资金投入,保障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和建设。受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影响,国家适时发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学校的场地、师资、教学设施、教学资金等与企业的场房、机器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理念、生产销售市场等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资源体系。当前国内大部分校企合作中职教育的理念是一个专业一套实验室、一个实训基地的教学改革目标。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灵活安排实习实训时间,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形式。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旺季的规律,安排学生每年定期到企业进行几个月的顶岗实习。这种时间调整,深受企业欢迎,学生在企业实践得到了磨练,学校在不增加任何教育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 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实质性的合作范例不多,主要问题是:
2.1 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
校企合作虽然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开展大规模的试点、试验,积极引导学校进行相关的校企合作,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够完善,缺少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于获得企业主管单位、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校企合作中的土地、税收、资金等缺乏支持力度,影响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2.2企业参与积极性较低
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一方面企业觉得培养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希望政府来为职业教育买单,摊薄企业人才资源成本;第二在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中职学生技能偏低,毫无实践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造成材料、机器设备的损失,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第三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生产活动时存在着各种人身伤害风险,劳动伤害责任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实习活动经常是超员安排工作岗位,而学生毕竟不是企业组织的成员,增加了人员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鉴于以上原因,大多数企业对于中职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2.3学校合作机制和深度不够
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到行政和财政约束,职业学校在招生方式和范围、课程设置、教师聘用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不但制约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校在办学方面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处于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倡导、职业学校校自发的状态,中职学校对市场和企业不了解,与对方的沟通少之又少,很多学校没有做企业调查,对企业人才需求不够了解,只是单方面培养人才,教师去企业实践制度不规范,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缺少政策支持,课程安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企业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此外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学校把校企合作工作仅仅看作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种途径,少数学校的合作形式和内容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合作深度不够。学校对行业标准了解不够,企业对教学过程不熟悉,导致一些订单培养流于形式,停留在签订一份合作办班的协议上,在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进行教学上缺少实践。
3 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发展对策
3.1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政府引导和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费支持是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政府应主动介入, 统筹经费等资源和信息,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制定实习生报酬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3.2学校应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邀请企业优秀人员到学校讲学及兼职教师,并积极拓展在科研开发、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者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岗位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要以“教学紧盯企业”的方针作为指导,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选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
3.3企业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起为自身及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义务。给予职业学校仪器、设备和技术等支持,在学校建设集生产、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车间,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积极选派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主动向院校投资,积极建立“教学—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关系。尽自己的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指导,在实习学生管理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探索制定适合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总之,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并非简简单单的人才标准对接和订单式培养,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机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合作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工人需求大增,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出现了月薪万元难招高技能人才的现象,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之一。校企合作在国际上被称作“合作教育”,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创新中职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一剂良方。当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推进校企的深层次合作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校企合作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职业技术教育就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求学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特别强调技能的培养,而保证受教育者充分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是职业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往往涉及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工厂或有关企业。
当前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上的政策上给予学校和企业一定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保障。对农村地区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每年享受国家提供的15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免除一年的学杂费。同时国家每年还给予校企合作示范教育学校几千万资金投入,保障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和建设。受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影响,国家适时发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学校的场地、师资、教学设施、教学资金等与企业的场房、机器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理念、生产销售市场等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资源体系。当前国内大部分校企合作中职教育的理念是一个专业一套实验室、一个实训基地的教学改革目标。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灵活安排实习实训时间,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形式。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旺季的规律,安排学生每年定期到企业进行几个月的顶岗实习。这种时间调整,深受企业欢迎,学生在企业实践得到了磨练,学校在不增加任何教育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 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实质性的合作范例不多,主要问题是:
2.1 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
校企合作虽然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开展大规模的试点、试验,积极引导学校进行相关的校企合作,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够完善,缺少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于获得企业主管单位、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校企合作中的土地、税收、资金等缺乏支持力度,影响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2.2企业参与积极性较低
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一方面企业觉得培养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希望政府来为职业教育买单,摊薄企业人才资源成本;第二在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中职学生技能偏低,毫无实践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造成材料、机器设备的损失,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第三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生产活动时存在着各种人身伤害风险,劳动伤害责任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实习活动经常是超员安排工作岗位,而学生毕竟不是企业组织的成员,增加了人员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鉴于以上原因,大多数企业对于中职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2.3学校合作机制和深度不够
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到行政和财政约束,职业学校在招生方式和范围、课程设置、教师聘用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不但制约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校在办学方面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处于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倡导、职业学校校自发的状态,中职学校对市场和企业不了解,与对方的沟通少之又少,很多学校没有做企业调查,对企业人才需求不够了解,只是单方面培养人才,教师去企业实践制度不规范,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缺少政策支持,课程安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企业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此外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学校把校企合作工作仅仅看作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种途径,少数学校的合作形式和内容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合作深度不够。学校对行业标准了解不够,企业对教学过程不熟悉,导致一些订单培养流于形式,停留在签订一份合作办班的协议上,在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进行教学上缺少实践。
3 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发展对策
3.1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政府引导和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费支持是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政府应主动介入, 统筹经费等资源和信息,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制定实习生报酬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3.2学校应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邀请企业优秀人员到学校讲学及兼职教师,并积极拓展在科研开发、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者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岗位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要以“教学紧盯企业”的方针作为指导,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选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
3.3企业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起为自身及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义务。给予职业学校仪器、设备和技术等支持,在学校建设集生产、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车间,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积极选派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主动向院校投资,积极建立“教学—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关系。尽自己的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指导,在实习学生管理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探索制定适合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总之,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并非简简单单的人才标准对接和订单式培养,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机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合作效果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