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环境对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影响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未成熟骨髓细胞,其大量存在于肿瘤患者体内,诱导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细胞的杀伤,促进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近年来,其在肝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肝癌微环境中募集、分化的相关机制仍未有清晰的阐述。主要总结了肝癌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如肝星状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内皮细胞等对MDSC分化、募集的作用机制,提出靶向MDSC作为辅助疗法以增强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集聚导致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形态学特征为线粒体体积缩小、膜密度增加和线粒体减少或消失。发生机制主要与铁代谢紊乱、氨基
目的评价GGT/Alb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经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资料。根据肝穿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肝细胞炎症性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生化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进而改善预后。但治疗过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5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5年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重度首次EVB于天津市第三
肌少症常伴发于晚期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患者,这种并发症与肝移植围术期的病死率相关,而有限的肝脏资源要求传统评估体系进一步改善移植队列的生存率。通过对骨骼肌病理机制和诊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经成为治疗胆胰系统疾病的一线微创诊疗方法,它也是目前消化内镜技术中难度最大和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相关并发症时有发生。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超过半数的肝癌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在我国[1],大多数肝癌起病隐匿、进展速度快、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大约70%的原
目的评价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病毒活性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虫草多糖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研究对象,将不经任何药物处理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正常组;利用不同浓度的TNFα(5、10、20、40
目的探究消退素D1(RvD1)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之间的关系。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sham)+PBS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