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滴灌苜蓿田间需水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苜蓿地下滴灌田间滴灌带不同埋深、滴灌水量等因子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苜蓿生长期日耗水强度在4.1-4.7mm/d,最大日耗水强度为9.5mm/d,生长期耗水量为623.5—685.8mm;最大耗水时段出现在6月中旬~8月中旬,耗水量为359.5~379.6mm,苜蓿第二茬耗水量为400mm左右,多于第一、三茬之和。苜蓿生长期内需滴灌水量458.3~490.8mm,滴水次数10-12次,间隔10~20d,次滴水量20~50mm,10cm埋深较35cm深埋需多滴水量50mm。根据田间试验数据确
其他文献
文章在探索与多媒体手段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媒体手段与微波技术教学整合的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微波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61岁,因"口干、多饮、多尿2年,头痛,左眼睑下垂10 d"为主诉入院.患者2年前因皮肤反复疖肿,口干、多饮、多尿被诊断为糖尿病,平时服用达美康治疗.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友工作也无法回避地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校友工作者应积极树立大数据意识、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主动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文
文章通过大气科学专业主干课程“气象统计与预报方法”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总结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途径,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
[目的]探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以大豆品种"吉林30"和"通农13"为材料,对DDR分析中造成的假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DDRT假阳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于单引
[目的]克隆研究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accD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对含油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Ⅱ的β-CT亚基的编码基因accD,
在深入探讨原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的基础上 ,指出实验教学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是先导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是核心 ;建议在化学一级学科基础上将实验单独设课教学 ,并构
在广西坡耕地赤红壤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利用效率、甘蔗生长、单茎重、生物产量、蔗茎产量、锤度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寻求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率的施肥模式.设5
按照生态文明时代要求,必须在现有的高校课堂教学中补充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的素质是"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教育能否实践于课
给水工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合适的塑料给水管材,本文从可靠性、使用寿命和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