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也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注重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其他各科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新的课程理念已赋予了小学语文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担负起科技教育的重要责任。
吃透教材,挖掘科技因素,在学生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他们科学素养,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文本资源,渗透科学教育,放飞梦想。
打开语文书,不难发现,在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涵着科学教育方面的素材,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天文等科学领域。这些科学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体系。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技因素,将科技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1、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科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产生热情和激情的源泉。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不是从兴趣起步,步入科学的殿堂的。
语文教材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介绍新发明的《果园机器人》《电脑住宅》;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人造发光植物》《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归纳起来简直就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为语文教学进行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电脑住宅》这类课文时,我有针对性的结合课文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广袤的宇宙、神秘的月球、新奇的建筑……把课本上静态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挖掘文本,提升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他们热爱科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辛勤耕耘,勇于献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伽利略在教会的压迫下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起石头常常忘记一切等等。教学这些文章时,我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偶像。
3、提炼教材,渗透科技知识,形成科学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藏着科学道理:《画杨桃》中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蛇与庄稼》告诉人们面对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应仔细研究,把握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古诗《题西林壁》强调冷静客观地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正确的认识事物;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要人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揠苗助长》告诉人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就会把事情办糟等等。只要教师善于捕捉科技因素,提炼教材内容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二、利用语文活动资源,渗透科学教育,放飞梦想。
语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语文竞赛多种多样,它不受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限制,它为开展科技教育创设了一个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以各类语文竞赛活动作为渗透科技教育的补充,也为学生的科技潜力提供了“冒尖”的机会和条件。
1、拓展课堂教学,开展小制作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我教学《一次科技活动》后,开展一次“有趣的小制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如航模、船模、风筝等,举办一次班级小制作比赛,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捕捉科技灵感,学写科技文章。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等,现在几乎都已成为现实。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科学非常需要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我引导学生查阅人类在仿生学上取得的成就:人们从鱼得到启示发明了船;从鱼鳔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从鸟儿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写作文《我想发明……》,有的学生写想发明变温衣服,有的写要发明情绪控制仪……其中学生高豪的《智能垃圾箱》,黄行知的《情绪控制仪》参加建阳市第一届科学小论文比赛获一等奖,尽管有的学生设想显得可笑,却也闪耀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3、收集资料大比拼,争当科学小博士。
“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课标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教学《火烧云》这篇写景的散文,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火烧云的资料。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查找后学生对火烧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知道了火烧云又叫赤霞,也明白了火烧云形成的条件和变化的原因。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积累信息的方法,有效地渗透了科学教育。
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让学生知道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传播办法后。再利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提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或是通过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看谁是最聪明的“小博士”,
未来社会必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如果不具备科技素养,那么,他们将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有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的危险。所以语文教育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因素,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训练习语文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科学素养。
吃透教材,挖掘科技因素,在学生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他们科学素养,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文本资源,渗透科学教育,放飞梦想。
打开语文书,不难发现,在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涵着科学教育方面的素材,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天文等科学领域。这些科学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体系。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技因素,将科技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1、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科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产生热情和激情的源泉。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不是从兴趣起步,步入科学的殿堂的。
语文教材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介绍新发明的《果园机器人》《电脑住宅》;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人造发光植物》《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归纳起来简直就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为语文教学进行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电脑住宅》这类课文时,我有针对性的结合课文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广袤的宇宙、神秘的月球、新奇的建筑……把课本上静态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挖掘文本,提升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他们热爱科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辛勤耕耘,勇于献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伽利略在教会的压迫下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起石头常常忘记一切等等。教学这些文章时,我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偶像。
3、提炼教材,渗透科技知识,形成科学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藏着科学道理:《画杨桃》中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蛇与庄稼》告诉人们面对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应仔细研究,把握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古诗《题西林壁》强调冷静客观地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正确的认识事物;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要人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揠苗助长》告诉人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就会把事情办糟等等。只要教师善于捕捉科技因素,提炼教材内容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二、利用语文活动资源,渗透科学教育,放飞梦想。
语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语文竞赛多种多样,它不受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限制,它为开展科技教育创设了一个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以各类语文竞赛活动作为渗透科技教育的补充,也为学生的科技潜力提供了“冒尖”的机会和条件。
1、拓展课堂教学,开展小制作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我教学《一次科技活动》后,开展一次“有趣的小制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如航模、船模、风筝等,举办一次班级小制作比赛,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捕捉科技灵感,学写科技文章。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等,现在几乎都已成为现实。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科学非常需要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我引导学生查阅人类在仿生学上取得的成就:人们从鱼得到启示发明了船;从鱼鳔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从鸟儿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写作文《我想发明……》,有的学生写想发明变温衣服,有的写要发明情绪控制仪……其中学生高豪的《智能垃圾箱》,黄行知的《情绪控制仪》参加建阳市第一届科学小论文比赛获一等奖,尽管有的学生设想显得可笑,却也闪耀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3、收集资料大比拼,争当科学小博士。
“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课标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教学《火烧云》这篇写景的散文,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火烧云的资料。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查找后学生对火烧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知道了火烧云又叫赤霞,也明白了火烧云形成的条件和变化的原因。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积累信息的方法,有效地渗透了科学教育。
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让学生知道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传播办法后。再利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提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或是通过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看谁是最聪明的“小博士”,
未来社会必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如果不具备科技素养,那么,他们将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有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的危险。所以语文教育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因素,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训练习语文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