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词话》对《古今小说》中“阮三”故事的改编说开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容提要:《金瓶梅词话》被誉为“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但对其作为文人小说的性质、特点与价值,迄今尚无人作出具体的探讨。本文即尝试通过《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四回的《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的改编,从其内容、结构与叙事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来阐述《金瓶梅词话》“文人”气质及其具体表现。
  关键词:文人气质;《金瓶梅》;《古今小说》;阮三故事
  作者简介:程梦隐(1994.5-),女,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3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借鉴了《水浒传》中“武松杀嫂”故事,通过对西门庆和其家庭生活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状况。因其摆脱了之前长篇小说都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的传统,而被看作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然而,《金瓶梅词话》小说的文人性究竟体现在何处?本文即尝试通过《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四回的《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的改编,从其内容、结构与叙事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来阐述《金瓶梅词话》“文人化”气质及其具体表现。
  一、内容上的“文人化”
  《金瓶梅词话》把《古今小说》中陈参政小姐和阮三这对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变成一个因色起意、苟且偷欢的情色事件,又借西门庆之口讲得甚为下流、龌龊。两书中“阮三”故事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故事题材的生活化。
  我们说,《金瓶梅词话》没有去改编神话故事、人间传说,而是选择了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这就导致小说大步迈向“生活化”方面。我们知道,“生活化”正是文学的“文人气质”的一大表现。
  具体而言,《金瓶梅词话》与《古今小说》中“阮三”故事的背景不同。《古今小说》叙陈参政小姐和阮三初遇在元宵之夜,“静夜月明如花”背景衬托出爱情的纯洁美丽。而《金瓶梅词话》则没有交代陈小姐和阮三初遇时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个情爱故事显得直接、而露骨。《金瓶梅词话》省略爱情故事的背景,其实是一种“不写之写”。这更突出了作者丑化西门庆的效果,刻意深化了西门庆粗鄙的个性特点。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西门庆妻妾成群,有时还与其他人的妻子偷情,说他是身在女人堆中也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不相信男女真情,这就在他丑恶的形象上平添了几分悲凉,令人可怜。
  其二,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古今小说》中的阮三和陈参政小姐始终不脱“才子佳人”的特点。《古今小说》中的阮三又文人雅士之趣,叙时阮三闹元宵,取出“笙箫象板,口吐清音”[1]。陈参政小姐正是被其“乐声飘渺、响彻云际”所吸引,虽不曾见面,却早已心生爱慕。待到阮三连续吹笙箫二十日之后,陈小姐抑制不住自己的仰慕之情,暗中派丫头梅香请阮三公子进屋,匆匆地见了一面。笙箫之乐,实际上做了陈阮的媒人。如此描写使这个情爱故事显得含情脉脉、趣味盎然。
  而《金瓶梅词话》中的《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大大丑化了《古今小说》的“阮三”和陈参政小姐的形象。西门庆说道:
  咱这县中过世陈参政家,陈参政死了,母张氏守寡,有一小姐。因正月十六日在门首看灯,有对门住的一个小伙子儿名唤阮三,放花儿看见那小姐生的标致,就生心调胡博词、琵琶,唱曲儿调戏他。那小姐听了邪心动,使梅香暗暗把这阮三叫到门里,两个只亲了个嘴,后次竞不得会面。[2]
  《金瓶梅词话》中的阮三不再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却是个不知礼义廉耻、目无王法、好色成性的纨绔子弟,。他见了陈家小姐的美貌而色心萌动,便上前调戏陈家小姐。就连在《古今小说》中吸引陈家小姐的笙箫,在《金瓶梅词话》里面也成了调戏陈家小姐的工具。《金瓶梅词话》中的陈小姐也少了一份大家闺秀的矜持,少了一份情窦初开的纯情,变得下流而淫荡。《金瓶梅词话》将陈家小姐对阮三的倾心写成“邪心动”,甚至在初次见面时就和阮三“亲了个嘴”,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有违妇道的轻浮之举。
  我们认为,《金瓶梅词话》作者之所以刻意丑化陈小姐和阮三,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丑化西门庆的形象。西门庆贪淫好色、为人奸诈,对世间一切事物均以“利”“益”两字衡量。因此,西门庆将陈参政小姐和阮三之情描述得如此下流恶俗,都是由于他自己不相信他们之间有真情在,更不相信这世间有真情在。而作者特意安排让西门庆之口说出此事,也正让读者认识到这点。从这点而言,《金瓶梅词話》中的阮三和陈参政小姐的形象在比起《古今小说》更富个性化,也更为深刻。当然,个性化的人物性格也是文人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结构上的“文人化”
  陈参政小姐和阮三见面、定情以及阮三命归西天这些情节的设置,《金瓶梅词话》与《古今小说》在结构上却无太大的不同。然而,两书在详略上产生了重大差异。在《金瓶梅词话》中这段故事是由西门庆讲给李瓶儿听的,因此比起《古今小说》所用篇幅并没有那么多,只是略微一提而已。这种详略的差异在陈家小姐与阮三在闲云庵见面时尤其明显。
  在《古今小说》中,将陈阮这一对鸳鸯为一次不容易得来的约会而进行的准备过程,写得比较详细:
  斋罢,夫人见小姐饭食稀少,洋洋瞑目作睡。夫人道:“孩儿,你今日想是起得早了些。”尼姑慌忙道:“告奶奶,我庵中绝无闲杂之辈,便是志诚老实的女娘们,也不许他进我的房内。小姐去我房中,拴上房门睡一睡,自取个稳便,等奶奶闲步一步。你们几年何月来走得一遭!”夫人道:“孩儿,你这般困倦,不如在师父房内睡睡。”小姐依了母命,走进房内,刚拴上门,只见阮三从床背后走出来,看了小姐,深深的作揖道:“姐姐,候之久矣。”[3]   而《金瓶梅词话》却一笔带过道:
  薛姑子受了十两银子,藏他在方丈内,不期小姐午寝,遂与阮三苟合。[4]
  如此详略的差异体现出《金瓶梅词话》作者和《古今小说》作者对陈阮爱情故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古今小说》详细记载了陈家小姐和阮三为了这次相见做了许多准备,体现了他们对于这次见面的重视,说明了彼此对这场感情的认真和义无反顾的付出。甚至在云雨欢情之前,作者还特意描写了阮三为陈家小姐“深深的作揖”这一情节,体现了他们两人在这爱情故事中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给这场爱情增添了几多真诚。让读者愈加欣赏他们之间的真情,怜惜他们的命运。
  而《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把陈家小姐和阮三爱情和激情的交合仅仅用一句话来概括。《金瓶梅词话》没有点出陈阮对这次见面的期待,没有记录两人为这次见面做的种种准备,更没有描绘两人爱情上的情感交流,却仅仅用了“苟合”二字,将一见钟情两厢情愿的才子佳人爱情描绘成不堪的偷情。
  《金瓶梅词话》记录这次见面不仅只是寥寥数语,而且所用的主角还是“薛姑子”这一只贪图物质利益而毫无佛性的不法尼姑,使得在《古今小说》中陈家小姐和阮三为此次见面所做的准备,都算在了薛姑子的身上。这样的安排给读者传递了一信息,即陈家小姐与阮三为了此次见面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两人相好只是为了一时的偷欢,彼此之间并没有真心实意的爱情,无终身相守之诚意。
  《金瓶梅词话》将陈阮故事大大简化,又略去陈阮爱情发生的过程,使得这个爱情故事的结构也变得粗鄙不堪。我们认为,《金瓶梅词话》作者的改编也是自有其深意的。如前所述,这主要也是为了衬托西门庆性格的粗鄙而做出的改编。从这些细节来看,《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对于全书的人物与故事,有着统一的创作意图。而这也正是长篇小说文人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叙事上的“文人化”
  《古今小说》是话本,在叙事上也采用了严格的话本叙事方式。叙述人包括说书人和作者。作者虽然是真正的叙事者,但他并没有现身,于是我们看到,在小说中的叙事人只有“说书人”。这个“说书人”给我们讲述陈阮爱情故事时,采用了全方位的叙述方式,而且采用了全知视角。这个“说书人”预知故事的前因后果,也能透视人物的言行心理。
  在“说书人”的口中,故事层层展开。阮三和陈家小姐作为主角,他们从一见钟情、相思成病,到私下结合。阮三且在私合时一命呜呼,为爱而生,为情而死。陈小姐也可谓有血有泪,有情有义。即便是在阮三死后,他们的感情依然在延续,小说还特意安排了陈家小姐怀孕的结局。陈家小姐在闲云庵私会之后,便将阮三看成自己的丈夫。即便在阮三去世后,她也看重与阮三的夫妻情分,定要从一而终,绝不改嫁。《古今小说》的叙事人强调了陈家小姐忠烈坚强的优秀品质。
  当然,由于《古今小说》是文人的拟话本,那个“说书人”只不过是作者的傀儡罢了,而作者才是真正的叙事人。但无论如何,拟话本的叙事风格,从叙事者、叙事声音与叙事视角都亦步亦趋模仿了话本。所以,在叙事上,《古今小说》中的陈阮故事仍然不脱话本的苑囿。
  但《金瓶梅词话》则有所不同,采用了限知视角。在《金瓶梅词话》中,陈家小姐和阮三的故事是由西门庆来叙述的。小说叙西门庆家伙计韩道国的妻子王六儿与其小叔韩二通奸,被街坊邻居捉住,但被新任山东省副提刑的西门庆徇私枉法给放了。捉奸的无赖们反被拿在狱中,便托李瓶儿为之说情。为西门庆生下独子的宠妾李瓶儿求西门庆别打这些犯人,说打的雌牙咧嘴的,不好看。西门庆回说:“衙门是这等衙门,我管他雌牙不雌牙。还有比他娇贵的[5]”,于是就顺口对李瓶儿述及“阮三”案。
  于是,在《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以一个姿态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却道出了与他无甚关系、被他视如草芥的一对鸳鸯的结局:
  依着夏龙溪,知陈家有钱,就要问在那女子身上。便是我不肯,说女子与阮三虽是私通,阮三久思不随,况又病体不痊,一旦苟合,岂不伤命?那薛姑子不合假以作佛事窝藏男女通奸,因而致死人命,况又受赃,论了个知情,褪衣打二十大板,责令还俗。其母张氏,不合引女入寺烧香,有坏风俗,同女每人一拶二十敲,取了个供招,都释放了。若不然,送到东平府,女子稳定偿命。”[6]
  本来,《金瓶梅词话》叙阮三父母不顾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虑及阮三是因为陈家小姐才命丧黄泉。,便将薛姑子和陈家母女告上衙门。按照西门庆的说法,若不是他“秉公办事”,没有觊觎陈家的钱财,陈家母女或许还难逃一死。这样的反应,就更加显得陈家小姐和阮三之间的情爱只是贪图一时之欢,缺少真情。
  按照西门庆的说法,若不是他“秉公办事”,没有觊觎陈家的钱财,陈家母女或许还难逃一死。陈家小姐和阮三的相互倾心,是人世间最普遍的男女情爱。但《金瓶梅词话》却以残忍的刑法终结此爱情,使得西门庆周围的人情世界显得至为冰冷。《金瓶梅词话》使用西门庆之口,将一个风光旖旎的爱情故事粗鄙化,也成了揭示西门庆粗鄙内心的一个绝佳角度。
  因此说,《金瓶梅词话》对于限知视角的使用,正好体现了在叙事上的“文人化”特色。
  小结:
  如前所述,《金瓶梅词话》在改编《古今小说》中《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这一故事时,在内容、结构和叙事方式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操控。其结果,不仅让这个故事在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中衔接自然、叙事巧妙,而且深入揭示了小说主角西门庆、李瓶儿等的粗鄙贪婪之性。也体现了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在内容安排与创作方法上的个性特色。而这也是《金瓶梅词话》由文人独立创作的主要特色。
  当然,以上只是《金瓶梅詞话》的“文人化”气质的一个侧面。要深入研究《金瓶梅词话》全书在内容和艺术上,究竟怎样由集体创作向文人创作转变,而且在这转变中形成了怎样的特点,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觉得,《金瓶梅词话》对“阮三”故事的改编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如果要全面了解这些问题,还需要考察《金瓶梅词话》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其他小说戏曲的改编,这些问题应该更为重要。我希望,这可以成为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注释:
  [1]《古今小说》第四回《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天许斋本,1993年版。
  [2]《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明万历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3]《古今小说》第四回《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天许斋本,1993年版。
  [4]《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兰陵笑笑生原著,明万历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5]《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兰陵笑笑生原著,明万历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6]《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因宠揽事,平安儿含恨戳舌》,兰陵笑笑生原著,明万历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其他文献
摘 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她写的作品广受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其主要作品中大多渗透着悲剧意识,尤其是一些爱情故事中对女性思想的描述和命运论都带有一定的悲剧意识。张爱玲小说中反映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描述大多是源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面貌的冲击,以及她自身生活经历所感受到的一些精神层面的领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应该是源于社会和个人经历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感悟。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悲
摘 要: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从当代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种类有很多,它们的产生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关,文学的产生不单单是简单化的作品,而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是艺术形式的体现,是审美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在抒发自己感情过程中,特殊的感情表达手段。文学作品中是存在感知形象的,文学中的思想是具有一定价值观的
玉米种子纯度检验是玉米种子检验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必检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种子市场管理日趋法制化,纯度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
摘 要:在当代作家中莫言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在其小说中通过有效融合美与丑来打破了人们原先对于美丑的界定,对美学史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阅读莫言相关文章时,能够从中收获许多生活中的意境,起到净化我们心灵的作用。笔者阅读多很多莫言先生的作品,通过自己的了解与总结,在此简单叙述莫言小说中的审美观。  关键词:莫言;小说;审美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
这是方方根据朋友母亲亲身经历而撰写的一部小说.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读者带入历史现场旁观着早已被时间“软埋”的一幕幕惨状.这些惨状结痂于那些亲历者的身上,他们不愿提
期刊
摘 要:南京作为文化古都,承载着文人墨客的“诗和远方”,文人墨客在南京这片土壤下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文采,将诗融入生活,也展现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感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文人墨客的存在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京独有的韵味。  关键词:诗人;诗和远方;南京;文化  作者简介:黄晓璇,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中文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历史文学通常是用传播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生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因为历史文学与传统人物传记之间的关系,其所描述的传统文化与精神气节早以根植到人民大众的内心,并且在整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中均有体现。目前的大众文化普遍偏向于文化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历史小说,种类繁多。一大批优秀的历史小说也开始走向图书市场,一些优秀的书籍还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等广泛流行。  关键词:历史文学;消费观念
“雨”是中日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诗歌领域.其抒情意象,折射出诗人们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本文通过搜集《唐诗三百首》和《古今和歌集》中含“雨”的诗句
摘 要:快乐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精神状态。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是人生的普遍要求。本文从《论语》出发,探寻孔子所追求的快乐,孔子将修身、交友、立志作为获得人生快乐的途径。孔子说的快乐是超于物质的精神的快乐,再对比现代社会人们对快乐的追求,从中我们获得一些启示,使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获得真正的快乐。  关键词:孔子;快乐;现实;物质  作者简介:邓朝岚(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