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中融“史”,加强纵向联系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一些与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的历史史实、故事,插入一些历史情境,不仅可以拓展地理學习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用联系历史的方法去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态度,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地理思想,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引用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是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现象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了解、靠近倾向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学习《季风的影响》中的“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这一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明朝郑和下西洋就利用了季风的特点。同学们经过思考和讨论便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当时在没有现代机械动力的条件下,如此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并且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海岸和红海沿岸,如果不是巧用本地区季风在不同季节风向有显著变化这一气候资源,要完成如此壮举是不可想象的。
2.精选历史故事,培养人文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例如,在学习《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时,补充介绍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壮举与地球形状被证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祖先们为了解地球的形状而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结合这一史实,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3.注重史地整合,体现综合思维。
通过运用历史事实,设置悬念,为地理原理提供例证或验证,便于加深對抽象地理或规律的理解,并且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跨“科”整合,加强横向联系
1.“文”“地”联系。
可以借用语文学科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安塞腰鼓》,让同学们来介绍这种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俗语。
通过“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三间房”的俗语感受今天上海浦东的迅速崛起,让同学们对上海浦东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鲜明对照。
(2)诗词。
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四川盆地周边地形特点的生动写照。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
(3)歌谣。
《敕勒歌》表现了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人们对生活和家园的热爱,也让同学们通过歌谣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和牧业的兴旺。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引发同学们探究“丝路明珠——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原因。
2.课内、外联系。
在《行政区划》一课导入时,联系生活中网购的事例,给出小明网购时填的收货地址:浙江省常山县芳村镇大街5号。请同学们分析其中涉及了哪些行政区划,这样就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积极性。
学习区域差异这一内容时,为了帮助同学们获取关于区域合作与交流的事例,笔者在课堂上补充介绍“衢州援助新疆乌什”等具有乡土特色、贴近身边生活的案例情境。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地关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史”“地”结合,把握时空变迁联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现象,课内、外结合,用生活化情境内化地理知识,加强横向联系,探求地理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一些与地理教材、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的历史史实、故事,插入一些历史情境,不仅可以拓展地理學习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用联系历史的方法去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态度,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地理思想,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引用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是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现象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了解、靠近倾向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学习《季风的影响》中的“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这一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明朝郑和下西洋就利用了季风的特点。同学们经过思考和讨论便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当时在没有现代机械动力的条件下,如此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并且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海岸和红海沿岸,如果不是巧用本地区季风在不同季节风向有显著变化这一气候资源,要完成如此壮举是不可想象的。
2.精选历史故事,培养人文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例如,在学习《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时,补充介绍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壮举与地球形状被证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祖先们为了解地球的形状而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结合这一史实,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3.注重史地整合,体现综合思维。
通过运用历史事实,设置悬念,为地理原理提供例证或验证,便于加深對抽象地理或规律的理解,并且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跨“科”整合,加强横向联系
1.“文”“地”联系。
可以借用语文学科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安塞腰鼓》,让同学们来介绍这种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俗语。
通过“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三间房”的俗语感受今天上海浦东的迅速崛起,让同学们对上海浦东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鲜明对照。
(2)诗词。
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四川盆地周边地形特点的生动写照。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
(3)歌谣。
《敕勒歌》表现了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人们对生活和家园的热爱,也让同学们通过歌谣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和牧业的兴旺。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引发同学们探究“丝路明珠——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原因。
2.课内、外联系。
在《行政区划》一课导入时,联系生活中网购的事例,给出小明网购时填的收货地址:浙江省常山县芳村镇大街5号。请同学们分析其中涉及了哪些行政区划,这样就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积极性。
学习区域差异这一内容时,为了帮助同学们获取关于区域合作与交流的事例,笔者在课堂上补充介绍“衢州援助新疆乌什”等具有乡土特色、贴近身边生活的案例情境。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地关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史”“地”结合,把握时空变迁联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现象,课内、外结合,用生活化情境内化地理知识,加强横向联系,探求地理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