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概论”课专题教学三个创新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f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05方案”以来,高校越来越多的“概论”课教师意识到专题教学是一种好方法。关于“概论”课专题教学“是什么”及“怎么做”却呈百花齐放之势。文章从系统化视角对“概论”课专题教学做了新的界定,从整体性角度提出“概论”课专题教学设计新思路,从发展性视野总结展望“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实践创新。
  [关键词]“概论”课 专题教学 创新设计
  [作者简介]戴剑飞(1975- ),男,土家族,重庆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国家学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四川 成都 61006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四川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专项任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教学系统化改革研究与实践创新”和2013年度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教学成果培育计划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坚定‘三个自信’视阈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教学一体化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20-02
  “05方案”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学分比重最大,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概论”课有了好课本、好环境,越来越多的“概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认识到专题教学是把好的教材体系转换成好的教学体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系统化视角“概论”课专题教学界定创新
  目前,关于什么是“概论”课专题教学是比较混乱和模糊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概论”课教材内容简单地分成若干专门问题来授课,缺乏系统分析方法和过程管理理念,忽略了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境营造,教学方法组合,教学主体融合,教学科研配合这一系列重要方面和环节。所以,“概论”课专题教学应当是坚持系统化、过程管理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以“马工程”统编教材为蓝本,在教师团队主导下把教学内容重组为相对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的专门问题,创设与之匹配的教学条件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教学主体潜能,进行专门问题教学、教改研究及科学研究的过程。
  二、整体性角度“概论”课专题教学设计创新
  “概论”课系统化专题教学理念转换成专题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是专题教学具体方案设计。“概论”课专题教学整体性设计须同时考虑专题教学纵向各环节与横向各板块:教学主体与管理主体,课堂场所与课外空间,历史经验与现实诉求,内容与形式,前提条件与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专题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主体设计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设计:一是设计如何提高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具体方案,以此有效提升专题教学管理水平;二是设计如何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及团队建设水平的具体方案,以此有效提高教师专题教学水平;三是设计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案,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专题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组织、效果评价设计
  在专题教学目标设置环节,要科学构建如何提升学生能力、知识、情感等综合目标体系;在教学组织环节,要合理设计教学组织活动:一是专题教学准备即教学信息收集、教案撰写、课件制作等;二是专题教学实施中导入、正课、结课;三是专题教学课后延伸学习、科研与实践。在效果评价环节,要科学设计专题教学效果衡量指标与标准、主体与流程、反馈与运用等。
  (三)专题教学内容与形式、条件与环境设计
  首先,专题教学内容设计是关键,须根据课程性质、学生专业背景和现实需求对教学内容重组,打破教材体系,使主题更突出,学习更有价值,教学更有效;其次,专题教学形式是重点,好内容需要好媒介、好方法、好途径,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讲授、讨论、研究、模拟等形式的组合方案,坚持法无定法、灵活多变的原则;最后,专题教学条件与环境是保障,设计要注意时间、地点(课堂、课外)、人力、物力、资金等教学小环境创设及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利用。
  (四)专题教学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设计
  政府主管部门从宏观层面对专题教学的政策措施、技术平台、学科平台的设计;学校、学院从中观层面对领导参与、机构设置、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设计;教研室、教学团队等从微观层面对专题教学具体运行制度、机制的设计。
  三、发展性视野“概论”课专题教学实践创新
  (一)“概论”课专题教学实践创新经验总结
  北京大学“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9月新开设的“邓小平理论”课,率先成功实施“专题讲座”。“05方案”以来,各高校都在“概论”课专题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在“概论”课专题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分别从教学组式的教师组合方式,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宽松的考核办法,全年滚动的排课方式,学生自由的选课办法,“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经验:一是敢于打破常规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由知名教授领衔组建专家教学组承担教学任务;二是重视课前收集社会热点和难点以及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三是丰富教学环节和手段,学生通过看展览、观专题片等方式参与;四是组织领导得力,形成由校党委和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由教学单位具体组织的协调机制;五是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学校党政机关与教务部门和有关院系负责同志一起研究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队伍建设问题。   (二)新形势下“概论”课专题教学实践创新展望
  当前,“概论”课专题教学改革现状是:教材更显权威性,但教师可操作性空间仍需拓展;教师更享主导性,但教学政治性面临挑战;学生更有积极性,但“入脑、入心”有效性仍有差距;管理者更具可控性,但管理科学化水平仍需提高;专题教学更有针对性,但知识的系统性还需加强。各高校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学校性质、教师状况和学生现状等诸多因素,坚持“全面创新、系统设计、分步实施、打造特色”的理念,注重从四个方面创新实践:
  1.共同商定专题教学内容。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教师单方面或教师在部分了解学生基础上确定专题教学内容。存在学生参与不够,管理者几乎不参与的问题,教师根据经验或部分调查数据来确定专题教学内容难以保证其政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须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信念教育”目标,遵循“精简、有效”原则,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下把教材体系重组成十个专题的教学体系:第一、二章重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第三、四章重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专题”,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专题”,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理论专题”,第七、十三、十四章重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专题”,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第九章、第十二章重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专题”,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专题”,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专题”。
  2.共同设计课堂专题教学各环节。首先,设计编写突出专题教学特点的教案;其次,设计制作突出专题教学多元目标,展现专题教学重点内容,重视学习测评与培训,充分利用视频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专题课件,使专题课件内容选择适当,色彩搭配合理,操作流畅明快;最后,设计“模块化”专题课堂教学活动,即把整个课堂90分钟切分为“讲、看、论、行”四个模块:教师主导讲、学生参与讲,师生课堂共看视讯资料,师生就某个难点、热点问题课堂讨论,师生课堂参与情景模拟(虚拟实践)和知识能力测评。利用“模块”平台充分展现专题特色,让师生在“有机”组合的讲解式、研讨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参与式等多元方法中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避免教师“一言堂”和“空对空”所导致的单一化、僵化和封闭化,使课堂节奏紧凑有序、气氛严肃活泼、师生教学相长。
  3.共同创新专题教学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创新是专题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传统考核更多重在学生知识考核,忽视行为、能力、思想等内容,更多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考核,而忽视了管理者、学生、教师之间互动考核设计。所以,“概论”课专题教学考核应当创建学生考核和教师考核体系。学生考核实行“课堂表现+卷面知识+实践能力”考核,平时课堂表现占10%~20%(由教师和同学评定),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50%~60%(开卷考试),实践能力占20%~30%(据虚拟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实践表现核定)。教师考核坚持教学相长理念,实行“师生互动、团队互动、管教互动”考核。学生、同行、专家、管理者设置一定权重来考核。管理者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评教,聘请专家指导性评教,考勤规范性评教;教学团队以听课、赛课、说课等方式同行评教;教师以面对面、网络等多种交流方式让学生评教。评教以量(质量和数量)、德、能、勤为考核内容,以不合格、合格、优秀为考核等级(在每个等级里再细分三个等级,用数字1~9对应表示),以月度、期终、年末为考核时间。彻底打破传统单项度考评、为考评而考评的模式,真正创建全面化、全程化、互动化、现代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考核系统。
  4.共同拟定课外实践教学方案。目前,“概论”课6个学分中实践教学应占2学分,让教师把专题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视野拓展到社会,经历深入到生产一线、基层,使师生的教学研究更能“接地气”。让师生在“研究”和“体验”中受教育和升华,形成“课堂虚拟实践+课外研究与体验实践”体系。“课外研究与体验实践”包括“课外研究”和“课外体验考察”。学生“课外研究”实践即以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在读经典或搞调查基础上完成与课程相关的小论文和调研报告。教师“课外研究”实践即以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为目标,把教学团队打造成科研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与专题相关的教改研究、科学研究和课题申报,形成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的良好机制。“课外体验”实践则坚持“实践育人”目标,创建体现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田野考察”“红色文化考察”,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企业考察”,富有生活味道的“街道、社区考察”等品牌活动。让遴选出的学生代表参加实践考察活动后在课堂分享考察体验,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来教育其他学生。让教师走出书斋,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集第一手教学素材使教学更生动。
  5.共建专题教学网络平台。管理者、教学团队、学生三方共同设计开发、共同维护管理“概论”课专题教学平台。首先,明确专题教学网络平台目的是实现专题教学现代化,即公开、互动、适时、高效。其次,确定专题教学网络平台共10个一级栏目:教学科研团队、专题内容、专题教案、专题课件、专题课堂教学、专题考核、专题实践、经典史料、时事资讯、互动在线。最后,科学管理专题教学网络平台,确保师生利用网络平台适时互动、全程考核。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猛烈地冲击了华盛顿体系所维系的有利于美国的远东秩序,但胡佛政府不敢正面与之对抗,却令史汀生宣布“不承认主义,”对日本的违约行动及其所
傅斯年青年时代是时代的先进,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在新文学运动中其论著、诗歌、杂文都是一时的典型。 1908年,傅斯年在父亲的学生侯雪舫(进士出身)的帮助下到天津考取天津府
人类有三种根本性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三种生产是伴随人类始终并缺一不可的,而劳务生产则是从这三种生产中派生出来,对人类并非具有根本性
图书馆发展与改革杨崇峰,韩林,高巧林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主长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所提供的丰厚沃土,它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它需要和自身的改革。党的
[摘要]贫困大学生的激励管理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原部属高校下放地方管理后,地方学生比例过大,河南作为一个农村人口较多、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贫困生的激励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文章经过调查研究,运用激励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高校开展贫困生激励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激励管理  [作者简介]卫红伟(1970- ),男,河南渑池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午1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大中专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
语言、语言的使用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学习本身也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外语的教学要结合文化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们都会在潜意识中受到特定学习文化的影响。
我觉得中国大学的改革到了一个特殊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初步达到了大众化,但是马上就面对国际化的竞争。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又开始进入了迈向一流大学或国际知名大
[摘要]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专业独特性。中职美术教师要成为“专家型职业人”,需要具备厚实的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善于捕捉来自岗位上的新情况,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等,还要有开拓意识、创新意识、提升意识,才会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找准自己的定位。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师专业化专家型职业人  [作者简介]李婷花(1970-),女,河北邯郸人,邢台学院初等教
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中,在全国范围内,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其残酷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杀戮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农群众。两个围剿,导致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