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能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本文提出了“开拓课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四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一、开拓课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孔乙己》一文,有这样一个常为人忽视的段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描写的是孔乙己的肖像,穿着长衫与站着喝酒是否相称呢?我以“穿长衫”和“站着喝酒”为突破口和思维发散点,向学生提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是从外貌可以看出人的性格,还可以暗示主题吗?笔者略作启示并经学生小组自议后,有几个学生作了回答,但观点不统一。在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答案的时刻,我对孔乙己作了简要的介绍——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虽然穷困,但自命清高,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这样,学生不仅明白:古代为什么有站着喝酒和坐着喝酒;穿长衫和穿短衣之分。穿长衫和穿短衣之分在现代社会又有没有区别。而且对这篇课文的主题理解也更深了。
教师开拓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就会变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迟钝、缓慢。
二、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像“妻子”、“绝境”、“交通”在文中是何含义,今天的意思呢?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还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绝境”、“交通”等古今词的不同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教会学生做人不可或缺
我们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受了不少累,可见效不大,更有甚者,对学生失去了信心,教师受了不少累可学生成绩提高见效不大,这是一个教学中的怪现象,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认真思考了没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排除学生智力因素之外,我想一个极其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更好地去教会学生做人,这种做人包括学生的德、信、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理解关爱父母和他人、意志力和耐心、克服困难的勇气、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思想等等,如果学生做人好了,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用教师整天去督促他们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课程的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各地,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喜欢习惯性地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中课堂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上,整天做字、词、句、段、篇的基础训练,而不去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教学应走进生活。
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语文课堂绝不仅局限在教室内,而是现实生活本身,学习语文就是感悟生活。让生活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设置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舞台剧,可以播放电影辅助教学。大自然奥妙无穷,给人神秘的美感。它是生物活动的大世界,也是人类汲取知识的大课堂。我们当地有很多风景名胜,比如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我们利用春游的机会,带领同学们饱览公园的美景。同学们畅游于“森林公园”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憾人心魄的美,心灵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得到升华,回来的作文习作自然是与往常大有不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常流常新,绵延不绝。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能在亲历的语文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英梅,张艳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吉林教育,2009,(10).
[2]梁有钢.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一、开拓课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孔乙己》一文,有这样一个常为人忽视的段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描写的是孔乙己的肖像,穿着长衫与站着喝酒是否相称呢?我以“穿长衫”和“站着喝酒”为突破口和思维发散点,向学生提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是从外貌可以看出人的性格,还可以暗示主题吗?笔者略作启示并经学生小组自议后,有几个学生作了回答,但观点不统一。在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答案的时刻,我对孔乙己作了简要的介绍——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虽然穷困,但自命清高,放不下知识分子的面子。这样,学生不仅明白:古代为什么有站着喝酒和坐着喝酒;穿长衫和穿短衣之分。穿长衫和穿短衣之分在现代社会又有没有区别。而且对这篇课文的主题理解也更深了。
教师开拓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就会变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迟钝、缓慢。
二、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像“妻子”、“绝境”、“交通”在文中是何含义,今天的意思呢?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还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绝境”、“交通”等古今词的不同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教会学生做人不可或缺
我们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受了不少累,可见效不大,更有甚者,对学生失去了信心,教师受了不少累可学生成绩提高见效不大,这是一个教学中的怪现象,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认真思考了没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排除学生智力因素之外,我想一个极其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更好地去教会学生做人,这种做人包括学生的德、信、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理解关爱父母和他人、意志力和耐心、克服困难的勇气、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思想等等,如果学生做人好了,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用教师整天去督促他们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课程的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各地,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喜欢习惯性地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中课堂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上,整天做字、词、句、段、篇的基础训练,而不去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教学应走进生活。
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语文课堂绝不仅局限在教室内,而是现实生活本身,学习语文就是感悟生活。让生活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设置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舞台剧,可以播放电影辅助教学。大自然奥妙无穷,给人神秘的美感。它是生物活动的大世界,也是人类汲取知识的大课堂。我们当地有很多风景名胜,比如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我们利用春游的机会,带领同学们饱览公园的美景。同学们畅游于“森林公园”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憾人心魄的美,心灵也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得到升华,回来的作文习作自然是与往常大有不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常流常新,绵延不绝。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能在亲历的语文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英梅,张艳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吉林教育,2009,(10).
[2]梁有钢.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