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锁嘉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锁嘉说,她是学机电专业的。那时,她是中国矿大的学生。其实,我也只是那时才见过锁嘉一面,也许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乞讨吧,这一面就让我久久难忘。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在徐州新华书店买了几本鲁迅的小说和艾青的诗歌之后,再掏,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也掏不出一块钱了。那时,从徐州乘班车到睢宁的车票,只需两块钱,有了两块钱,我就可以乘车回家了,然而我到哪里去弄这两块钱呢?
  我背着一只草绿色的军用书包,包里除了几本书之外,没有一点吃的东西。肚子“叽哩咕噜”地叫个不停,饿得我连在街头徘徊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些我还能够忍受,因为那时经常挨饿,饿得习惯了,饿到不知道什么叫饿时,也就不觉得饿了。让我发愁的是到哪里去弄这两块钱来买回家的车票?到哪里去弄这两块钱来买回家的车票?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把自己问得如木雕泥塑一般,好半天都答不出一句话来。
  到了汽车站,居然还有人向我乞讨。我说我连买张车票的钱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给你?那人听后上上下下地打量我一番,摇摇头走了。而我却受到了那人的启发,也想学着他的样子去讨钱。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没有在汽车站讨钱。也许是刚刚下了乞讨的决心,一时还拉不下脸来;也许是嫌汽车站来的人不够多的缘故吧,我把乞讨的地点锁定在火车站的候车室。这里人多、人杂,天南地北什么样的人都有,来这里讨钱的人也多。只要在候车室里的长椅上坐下,立马就有人把讨钱的手伸过来,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排着队似的。我在候车室里转了一圈,终于没有勇气加入那乞讨的行列。
  我看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肚大腰圆。几只讨钱的手伸了过去,他却视而不见。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把手伸了过去,叔叔长叔叔短地喊了半天,他连一个子儿都没有给。最后还教训道:“咋不上学去?小小的年纪就不劳而获!没有!滚开!滚!”好像他如果给了这个孩子钱,就会把这个孩子惯坏了似的。
  我看到一个作家模样的人,他看到向他伸出的手却坦然地走了过去。给我的感觉是他有钱,但就是不给你。看那神色、看那表情,分明在说这事他管不了,也不属他管,他就是把身上的钱全掏给你,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然而他走过去了,连一个子儿都没有掏出来。
  我还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有钱人,刚要走近,但立即又想起“豆腐西施”杨二嫂的话来:“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正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看到了锁嘉。她的行李只有一个大书包。她当时穿着青裤子,白上衣,一脸的善良,一副学生模样。学生没有钱,我也没有料到这个学生会给我钱。
  “你是学生吧?”我小声地问。她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地笑一笑,笑得很美,两排雪白的牙齿整整齐齐。
  “你喜欢这本诗选吗?”神差鬼使的我,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艾青诗选》,一边炫耀,一边说,“为了买书,没留心把身上的钱花光了……”
  “我也喜欢艾青的诗,”她终于开口了。她把《艾青诗选》捧在手里,翻了翻,又双手还给了我,接着就掏出一张两块钱的钞票,“我只剩下这两块钱了,给你吧,够买回家的车票吗?”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是感激地看着她。她依旧微笑着,这微笑一点都不陌生。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在公交车上给他人让座的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微笑着吗?我在把捡到的钱包交还失主的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微笑着吗?
  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拿着这两块钱就向汽车站赶去,刚走出十多米,忽然想起我该问一问她的名字。她又是微微一笑,看我不肯离开,才告诉我她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名叫锁嘉。
  与锁嘉相见的这一面已过去二十多年了。不知怎地,现在回想起来还宛如昨天。
其他文献
我所就读的那所大学管理极严,有一种沉闷的气氛,而在这沉闷之中却有一个小团体异常活跃,那就是由我、昕阳、浩哲和雪晨组成的乐队——“快乐如风”。我是鼓手,昕阳和浩哲分别是吉他手和贝斯手,雪晨是乐队中惟一的女孩,她担任键盘手。学校大大小小的演出中都有我们的身影,有时周末的晚上,我们会把设备搬到大操场上,对着空荡荡的天地高歌,这时便会有许多人围拢来同我们一起唱,气氛热烈而难忘。那些唱唱跳跳的日子过得很快,
期刊
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只“哈迷瓜”——疯狂地迷恋上哈里·波特的麻瓜,对我是个不小的威胁:首先他们之间异常亲密,小的靠在大的怀里,窃窃地聊着哈里,在一旁的我如同被披上了隐身衣,让他们视而不见;其次,他们聊的话题,我根本听不懂:格兰芬多,斯莱克林,分院帽,打人柳,光轮2000,摄魂怪,多比……传到我耳中都恍如一种蛇语——因为哈里懂蛇语所以杠杠也勤奋地练习它——怎么也听不出头绪来。  长此以往,三点一线的家庭
期刊
10年前,我17岁。生平第一次被抬进了医院,就再也没能走着出来。我的腿,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瘫痪了。  那时候和我在一个病房住着的,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姑娘,她的情况比我更糟,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属于高位截瘫。陪护她的大约是她的爱人——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学教师。虽然要忙着上课,但他依然每天都来,从不间断。他总是细心地照顾她洗脸刷牙,给她梳理长发,喂她喝药吃饭,按时帮她翻身按摩,给她带来她喜欢读的书,轻
期刊
在辽西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火炕。  按照农人的说法,火炕是有佛性的,它是农人的主心骨。  农村的房子一般是坐北朝南,火炕一般紧靠南窗而建,看上去像一个长方形的平台。这样设计,既有利于采光,又便于通风。坐在炕上,很容易看到外面的风景。农家院内都有各种各样的树,梨树、李子树、枣树、杏树、山楂树、核桃树等。植这些树不仅是为了收获果实,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风景来欣赏,有叶有花的时候,那是挂在院中的一幅天然的风
期刊
从17岁意外遭遇车祸到现在,双腿瘫痪已经9年了。9年里有3年的绝望和彷徨,3年的抗争和努力,然后,是3年的爱与被爱的辛酸和痛楚。  2002年4月,在报社与一家企业合办的有奖征文中,我的一篇文章获了二等奖。在主办方举行的颁奖会上,我是惟一坐着轮椅参加的,也因此成了会议的焦点。当会议主持人突然宣布让我作为获奖作者代表上台发言的时候,我一下子懵了。一直是那种忧郁内向不善言辞的女孩儿,我的才思我的敏锐只
期刊
姥爷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一个很高大的形象,颌下留着一缕长长的胡子,手中拿着一个烟斗,腰间挂着烟口袋。缕缕的烟雾朦胧着那段岁月,夏夜里院子中姥爷烟斗上那点火光常常在不经意间点燃我所有的记忆。  姥爷是个木匠,十里八村的谁家盖房子打家具什么的都找他,他打出来的家具结实美观,深受人们的喜爱。姥爷偶尔也给别人打寿材,那时还没推行火葬,因此有老人的人家一般都提前打一副寿材预备着。姥爷曾早早地为自己打了一付寿材
期刊
认识热带鱼是在一个飘着小雨的黄昏,网吧里烟雾缭绕,我的心也跟着很乱,打开QQ,陌生人里赫然有条大鱼在跳着,他发过来信息:“芝麻开门!”我想都没想,放他进来,从此他成为我的好友,那条大鱼一晚上都活跃地跳着,似乎不知疲倦,他兴奋地介绍自己,说我们本在一个城市,说远在加拿大的他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而我只敲上一句:“我失恋了,一无所有。”大鱼不再那么活跃了,我猜他一定在想什么吧,我心烦得厉害,很快关机
期刊
结婚后,他们像所有的夫妻一样,过着饮食男女的平凡生活。  他喜欢吃面,却不喜欢吃挂面,只爱吃手擀面。如今的女孩儿,即便是在北方,也很少有会做手擀面的。就连她,结婚前也只会做清汤挂面。结婚后,在他的影响和母亲的调教下,她竟然也能擀得出一手好面了。她做的面颇得母亲真传,擀出的面条光滑柔韧,切得细细的,下到锅里随着滚开的水花团团转,盛到碗里晶莹透亮,吃到嘴里根根爽滑丝丝顺口。他吃着她亲手做的面,看着这个
期刊
漂泊在大城市中,为了生存为了梦想整日奔波,累了的时候总会想到爱情。爱情是很容易遇到的,因为同在漂泊,两颗孤独的心会很轻易地靠近,用相互的温暖捂热生活的清贫。可是发展下去,一到谈婚论嫁,房子问题便如一座雄关屹立在眼前,阻断了太多憧憬与希望。   在这个城市中第一个走进我心中的女孩是婵儿,她是我的老乡,我们是在一次同乡聚会上相识的。当时她搀着大醉的我回公司的宿舍,然后给我冲浓茶,收拾呕吐的脏物。那个晚
期刊
不打落水狗,但是也不要轻易爱上“落难公子”  前年寒假,原高中时的同学纷纷从各地高校回到福州。  聚会中,在成都一所大学里读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张君告诉我,他班里有个男生,原是系学生会文体委员,学习成绩也很好,但在大二下学期期中考时,因为作弊而被学校开除。“这个男生叫徐华。”当张君指着一张合影里的一个帅哥轻描淡写地说起时,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就被那个一手抱着球一手做着“V”姿势的男孩吸引住了。张君看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