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乘风扬帆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全面总结了青海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建设文化名省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我省文化资源潜在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现实优势的决心和信心,吹响了实现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角。
   那么,站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占全省人口接近三分之一的青海多元文化富集区的海东,将如何在这样的发展机遇期有所突破,乘势而上,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助推文化将是今后海东文化改革及旅游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方法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只从“文化资源”、“文化自强”、“抢先发展”等幾个方面,就这一课题做以下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海东文化及旅游的自信之本
   海东地处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间,是青海东部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据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长期的人类活动以及自汉代以后多民族交融并存,使这一地区沉淀出许多独特的文化遗存及文化现象。如果说这里曾出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类型遗址是早期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礼物。那么,区内分布达8处之多的古建筑群,2处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以及独具特色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等25处自然景观,则是河湟先辈及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物质、精神遗产。
   海东总面积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境内四通八达的交通,适宜人居的自然气候条件,丰富多样的农作物物产,又使得这块谷地成为青藏高原的“后花园”。与此同时,由于河湟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至今这里就是中原通往藏区和西域的交通要冲,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交汇的中转站,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脉旺气。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海东地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取得了强劲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为不断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消费、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拉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初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这一切又为海东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借助旅游业的强势风潮推动整个社会的向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省委提出的全面开启建设文化名省新征程中,海东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完全有理由有条件走抢先发展之路。
   二、抢先发展是海东文化及旅游事业异军突起,彰显特色的必由之路
   有人说旅游业玩的是“行、游、吃、住、玩、购”,如果说这几年青海的旅游因了神奇的高原风光和“环湖赛”、“诗歌节”等活动的带动,打开了局面,那么,在今后的提升与发展中,仅靠现有的这些景点和内涵,不要说提升就是维持也恐怕不会长久。新的形势、新的需求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新的问题——青海旅游业下一步发展路在何方?
   纵观全省旅游形势及资源分布,再看自然条件、发展程度,我们认为海东将是承担青海旅游业后续发展不可替代的最佳区域。虽然近年来,由于我省大力发展高原旅游,成功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大美青海的美名已经名扬天下,从而使青海的旅游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因为青海旅游业,特别是青海西部旅游存在的一些诸如交通、服务、食宿等制约因素,以及气候、物产等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良的缺陷,这种发展势头如果没有海东这个“后花园”、“后勤部”的配套服务和及时跟进,就形不成一个功能健全、服务一流、引领潮流、健康发展的青海旅游格局,更谈不上要实现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名省的目标。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面既要有能够吸引人的景点、景观,同时,还需要相互配套的服务娱乐、购物消费等设施,一句话,就是既能引得人来,还能留得住财。而就目前状况而言,我省旅游业因为高原风光的独特性以及宣传造势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吸引来了一些游客,但从整体水平而言,我们的旅游环境、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比内地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要缩短这些差距,特别是后勤保障和服务、娱乐、购物等,如果没有海东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何况海东本身还有青海旅游必不可少的河湟人文历史、民族民俗文化等特有的“旅游库存”。
   因此,我们要说,湛蓝的天空,棉花团一样伸手可触的云朵,雪山、草地,白云般飘动的羊群是大美青海最动人的景观。而青海之美更在大山环抱的山湾,在绿茵深处的村寨,在四季轮换的田野,在红日东升的林荫溪旁。青海旅游业的提升,青海旅游的未来可以说更大程度上要依赖这些山湾、村寨,这片神奇美丽的谷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海东必将成为青海文化及旅游业的后勤基地、产业园区、游乐福地、购物天堂。而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或者说责任,就是要抓住机遇、抢先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要采取的对策
   (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及旅游投入跟不上发展需求。旅游业的发展起步和运行需要较多的投入,而投入之后的运行、人气的增长更需要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努力才有望取得成果。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组织、投入、推动,这项事业就难以成功。而就近几年情况而言,虽然全区各县都已注意到文化及旅游的重要性,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而言还存在许多问题。譬如就投资而言,地、县政府对文化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事业投入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也正是因为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文化基础建设滞后,基层文化单位缺乏正常运行经费,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被弱化。
   2、旅游资源整合尚欠思路,开发建设形不成整体优势。虽然,我们说旅游业是一种复杂时尚的消费形式,它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前景远大。而旅游业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文化。这就要求从事参与这项事业的人,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超前理念。但目前,全区各县普遍存在较高层次文化及旅游策划、管理人材稀缺的问题。甚至就连普通的文化专业人才也严重不足。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全区旅游资源难以做到有机结合,各县旅游项目各唱各戏、缺乏特色,且品类单一,档次偏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加上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部分景点的开发受国土、林业、税务、宗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统一规划、整体包装、宣传促销、招商引资难。如: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民和喇家遗址等都存在这类问题。
   3、大部分旅游景点开发层次较低,内涵品味亟待提高。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全区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很低,文化产业基础建设薄弱,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小。特别是具有海东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品牌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才刚刚起步,要形成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类同,缺少影响力等问题。如,平安夏群景区等,其实只是一些如森林、峡谷、河流组成的自然景观,除了诸如险俊、秀丽、清爽、宁静的感观体验外,因为运作方式简单粗放,旅游资源潜在价值未能发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服务不到位,所以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更不用说给游客带来所谓文化享受和精神震撼了。
   4、宣传营销火候不够,旅游精品尚待形成。这几年随着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东各县也都纷纷行动,对各地的旅游景点进行了一些宣传推介工作,但还是因为对其突出地位的认识不够,缺乏整体观念,因此,依旧停留在发发宣传单,动动嘴皮子,偶尔出出镜的浅层次阶段,有些较有名的景点如乐都瞿坛寺,到现在尚无一个视听效果较好的导游解说词。互助、循化虽然做了一些民族文化旅游方面的工作,但因起步较晚,投入较少,宣传范围、力度还有待提升,因此还尚未形成旅游精品。更何况全区还有许多文物古迹不要说开发利用,就是维护修葺都成问题,也就谈不上包装提升、宣传促销、形成品牌了。
   (二)对在今后海东文化及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市场机制,切实加强领导。首先,要抓住历史机遇,形成共识,把文化及旅游当作今后海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与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东部城市群建设、空港经济区建设同步推进,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其次,要迅速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支撑文化及旅游产业为目标的政策导向机制。以强化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行业协调等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抢先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建立健全与全省旅游业相关联的景区、景点管理办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政府配套、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为途径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
   2、深挖资源优势,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要深挖旅游资源的内在品质,赋予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内涵,促进旅游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要瞄准做大做强的目标,倾力抓好重点景区、重大項目、重大活动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把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特色旅游资源和“大美青海·风情海东”旅游品牌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产品链、服务链和经营链,使资源优势更好地成为产品优势、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最终成为海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
   3、争取项目支持,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旅游环境。地区及各县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旅游规划、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宣传促销、奖励和扶持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完善旅游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
   在优化旅游环境方面,首先要在做旅游规划的时候,就要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强化基础支撑,配套完善设施,实现旅游服务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同时,要在旅游的“玩、购”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充分挖掘各县民族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出一批具有海东特色的旅游影视作品及相关旅游纪念品等配套产品,使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才队伍,推进全面发展。首先,宣传工作一定要有大手笔、大动作,借鉴省上采用举办“青海湖诗歌节”、“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等形式,宣传“大美青海”的成功经验,尽快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发展海东文化及旅游业的热潮中去。其次,要更新发展理念,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迅速形成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其他文献
摘要:海城高跷秧歌艺术风雨三百年,是经过数辈艺人的精心打造,全力传承,重点保护延革至今。迄今,各级政府、各级专家加工、整理、挖掘,进行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才有了现在的海城高跷秧歌的声望,享誉国内外,并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关键词:海城高跷秧歌;现状    一、民间组织,自我发展   海城高跷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几百年来在几代艺人的努力传承发展沿革至今
期刊
摘要: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通过王菊豆、杨金山及杨天青等人间的纠葛,揭示人在人性与人伦撕扯下的扭曲异化。文章拟对此主题作详细分析。   关键词:人性; 人伦; 异化    两千年多前,孟子和荀子便对人性善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然而,在我看来,性善或性恶仅仅是对人的本性的一种描述、评判,是对人处事的原始动因的道德定位,而并没有说明人性是什么,于是,二人为支持论点提出的论证便沦为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谈
期刊
一、打醋罈   打醋罈是过去农村除夕晚上敬神前除秽洁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年前,人们就从河滩里捡来鸡蛋大小、干净而无破碎的几块河卵石备用。大年三十做晚饭时便将石块放在灶火洞或炉子上烧,贴罢春联,洒扫完庭院后,把烧得几乎通红的石块夹入脸盆中,立即在石块上撒些柏枝叶(柏香)、浇上醋,盆中立即发出“嗤—嗤”的爆裂声,在柏枝燃烧和醋味四散的时刻,再倒入滚烫的开水,夹杂着柏叶清香和醋味的氤氲之气,顿时充满了房
期刊
摘要: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改编自我国古代同名琵琶文曲,此乐曲在保留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民族化元素以及西方作曲技术,是钢琴改编曲的代表作之一。形象地描写了清雅秀丽的江南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秀河山、描绘了春风和煦、皓月当空、云蒸霞蔚、花月交辉、渔舟晚归的大自然景色。委婉质朴的旋律音符和雅致恬静的意境韵味使此曲广为流传,故令人人“只要耳闻一次,随即神往遐思”。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对在读研究生的一种评价制度。文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知识对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各项评判指标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评价,求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出了评价者对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意见。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综合评价   一、引言   高校研究生综
期刊
摘要:《铁匠》作者雷平阳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通过地区特色、宗教、迷信来构筑一个云南世界,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并且运用诗意、散文化的语言,冷峻而又精确地叙述故事,产生强烈的艺术张力。   关键词:魔幻现實主义;诗意;冷峻;人文关怀   恰如评论家所言,雷平阳是“是有根的诗人”,青年诗人、散文家雷平阳以其文字中独特的地域色彩获得鲁迅文学奖,他的背后是属于他的故乡和村庄
期刊
摘要:韩子健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装置艺术家,他从雕塑延伸到装置,以其扎实的功底创作了一批中国古代文人的雕塑。他的观念来自传统美学,直接的来源甚至是中国古典的大师,他将二维平面的画面变成了三维立体的造像。这种维度的转换背后是其深厚学院功底的显现,在转换的过程中他尽量抓取出原画的风格特点,沟通了绘画和雕塑中的写意性。他的装置作品来自禅宗思想,在他创作的一些列作品中,对于传统美学的再认识和视觉化是其一贯的
期刊
摘要:《你好,新疆》这部作品完整地反映了王蒙在新疆十六年生活中同新疆各民族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对广大读者尤其是新疆读者有广泛影响。作品包括“初到新疆”“在伊犁”“新疆的人啊”“新疆歌与诗”“王蒙,新疆的朋友”等五个部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新疆人民的深厚情感,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维吾尔族人民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王蒙对新疆人民的深切热爱,使得这部作品除了拥有深沉
期刊
清明四月,江南的空气中时时散发出清茶的幽香。在和煦的阳光下,啜一口清茶,品一品《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据笔者初略统计,《红楼梦》中关于茶文化的描绘共有68处,且主要集中在前八十回。这些生动的记叙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茶文化的内容,同时又深刻地拓展了中国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红楼梦》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蕴含。文章拟从四个方面谈谈大观园茶文化的研读体会:   一、
期刊
《妻妾成群》讲了一个发生在富贵人家后院的故事。十九岁的女学生颂莲为了生计,嫁给陈佐千为妾,随即目睹了陈府四房妻妾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五十岁的陈佐千极力从性生活中寻求活力,但毕竟力不从心,也渐渐失去了对妻妾的驾驭能力,三太太梅珊红杏出墙,四太太颂莲对大少爷飞浦暗生情愫;颂莲日渐失宠于陈佐千,后宅斗争又渐趋白热化,心境躁动不安之下逼死了丫鬟雁儿,在急需情感安慰时却发现飞浦是同性恋;梅珊与二太太卓云的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