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聚效能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来源 :中国科技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2016年以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先后作出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等为主题的重要讲话.
其他文献
今年两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总人口中,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1.9亿人,占比达13.5%,接近联合国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从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来看,老龄化将考验政府的社会保障能力和医疗资源特别是长期照料资源的供给能力,改变社会财富分配、消费结构、劳动力结构,进而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
期刊
从无到有的原创性突破,从有到多的规模化量产,从规模量产再到智能化定制,协同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如何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是必由之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试验者也是践行者.rn2021年10月16日,由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为主题的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界代表齐聚上海,共话区域协同创新,分享科技实践路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期刊
西藏昌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昌都市东南部,规划总面积12.468平方千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园区于2012年12月成立,2020年12月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名单.自创建以来,园区始终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园区发展建设全过程,积极完善招引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以自主创新西藏智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成果正大量涌现.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数据开放工作稳步推进,为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但在数据开放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数据实用性较差、平台功能不完善、数据安全保障较弱等问题.相较于国内,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启动较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多源统一的数字资源体系、多管齐下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多方参与的评价激励机制等完善体系.我国应从机制、需求、平台等方面入手,更好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日,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向全社会发布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及他们的先进事迹.
期刊
娄底高新区位于涟源市城区东部,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涟源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升级为省级高新区,2017年11月更名为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辖区总面积11.2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7.34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
期刊
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海湖新区)(以下简称毕节高新区)位于毕节西北部中心城区,成立于2011年,规划建设面积143.6平方公里,拓展面积595平方公里,生态优美,交通便捷.依托毕节政治优势、人口优势、生态气候优势、能源资源优势等独特优势,园区持续汇聚产业发展要素,大力推进储能、绿色建筑、新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川滇黔区域合作新高地、经济发展增长极.
期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高度彰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价值遵循.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流动人口就业文献的整理与归纳可见,已有的研究对流动人口就业现状、流动人口就业的差异性、流动人口就业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整体而言,已有的研究对于流动人口自身具体如何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技能才能与社会发展、流动特征相适应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另外结合不同的流动动因,研究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就业形式、就业质量共性与差异,均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