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5~9,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草莓杂交品种及其亲本遗传背景.[方法]试验筛选出10条可用于草莓杂交品种及其亲本遗传背景分析的ISSR引物,利用该组引物对12份遗传背景复杂的草莓试验材料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亲本之间、亲本与子代之间及亲本与组培变异株之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258、0.2607和0.1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551、0.7478和0.7672,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均表明遗传背景比较狭窄,并证明本试验中的10条ISSR引物可成为草莓遗传背景分析的有力工具.[结论]草莓遗传背景分析将为其种质
[目的]为深入研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互作关系及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植物,MED烟粉虱为供试昆虫及近年来发现的云南本地双生病毒的优势种PaLCuCNV和TYLCTHV为供试病毒,探究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及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对番茄生长发育特性及SA和J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引起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降低,不同处理与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较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对植株高度、地
[目的]明确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病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采自广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其致病性,分析其rDNA-ITS序列,鉴定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结果]从采自广西各百香果种植基地的典型百香果茎基腐病症状植株中分离到同一形态的真菌,命名为32-WUB3菌株,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性检测,确定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引致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壤侵蚀敏感区.[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除轻度侵蚀面积上升外,其余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即土壤侵蚀高等级逐步向低等级转移.③研
[目的]为研究不同树龄的茶树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6S rRNA高通量绝对定量测序的方法,选取树龄10年(10yrs)、40年(40yrs)、80年(80yrs)和100年以上(100yrs)的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相邻没有茶树种植历史的林地(0yrs)土壤作为对照.[结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10yrs> 0yrs> 40yrs> 80yrs> 100yrs;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Chlorotlexi(绿弯菌门)、P
[目的]为充分了解甘肃省玉米水分利用状况,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业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业工程灌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近50 a甘肃省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并借助GIS技术计算甘肃省近50 a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①近50 a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属于正常波动,平均值分别为545.51和423.51 mm;②不同生长阶段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分别占整个
[目的]为了确定争议小牛的生物学母亲,利用mtDNA(mitochondrial DN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hort tandem repeats)技术对送测牛样本进行亲子鉴定.[方法]以送测牛外周血液样本为研究材料,利用PCR扩增、胶回收测序、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扩增、STR微卫星标记分型等方法对送测样品雌雄个体检测、母系来源检测.[结果]①牛B mtDNA D-loop区的47个位点与牛C突变方式完全一致,证明来源于同一母系个体.②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检测,牛C可见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条带.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农田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每月在保山市4种农田生态系统(咖啡田、玉米田、烟田、茶园)中采集土壤样品,用黄粉虫诱导法分离虫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鉴定物种,分析不同类型农田虫生真菌物种和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共获得3340株虫生真菌,分属于3科6属20种.4种类型农田中全年均有虫生真菌的分布,夏季(6-8月)菌株检出率较高;虫生真菌的发生主要受作物种类和栽培模式影响,多年生作物(茶和咖啡)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种类和
[目的]探讨河蟹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生物有机肥田和河蟹生物有机肥复合种养稻田的水稻大田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稻田土壤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并解析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田后,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pH和速效磷含量均提高,同时促进了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Shannon指数及拔节期和抽穗期Ace和Chao指数的提升.两种稻田的优势菌门相近,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
[目的]基于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探究1980-2020年间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广西扶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20年耕地土壤监测数据,分析坡度、海拔、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耕地土壤pH变化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其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与1980年相比,2020年扶绥县西部地区渠旧镇和渠黎镇的立地条件较差,其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分别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