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埋藏式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皮下埋藏式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寻找一种合理的可长期留置的中央静脉导管给药方式.方法 120例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需长期全身化疗(9个月至2年).分3组:40例患者采用经皮外周插入式中央导管(PICC)化疗(PICC组),40例患者采用反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CVC)行化疗(CVC组: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各20例),40例患者采用皮下埋藏式中心静脉导管(PORT)行化疗(PORT组: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各20例).比较3组患者导管植入并发症及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 PICC组的近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置入导管位置异常;中心静脉穿刺的近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肿(颈内静脉)和气胸(锁骨下静脉).PICC组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发生局部组织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机会PIEC组和CVC组明显高于PORT组(均P<0.05).PORT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经皮下泵中心静脉留置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探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帕金森病提供方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60例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多系统萎缩(MSA)和其他帕金森综合征],均进行急性多巴递进反应试验,所用药物为多巴丝肼62.5、125、187.5、250、375 mg,应用统--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运动部分,评价服药前及服药后1 h
患者男,56岁,吸烟30余年,40支/d,因心慌10 d就诊.体格检查:呼吸20次/min,血压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未见紫绀,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Ⅳ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并向颈部及腋下传导.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提示快速型房颤,心率150~200次/min,未见ST段和T波改变.心脏彩色多普勒示左心房增大,余正常,左心房内可见一中等偏强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新鲜胸椎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效果.方法 对25例1个节段骨折13例,2个节段骨折7例,3个节段骨折5例.选择一侧或两侧椎弓根相对完整的伤椎.且根据椎体骨折块的方向,植入椎弓根螺钉,在伤椎上下端复位的同时,通过直接撑开或挤压伤椎椎弓根钉,使得塌陷的椎体高度恢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 所有25例随访18~24个月,均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后路伤椎固定无一例椎弓根钉松动及断裂.伤椎复位
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液(极化液,GIK)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这一讨论已持续了近30年.在溶栓药物应用于AMI患者前,对GIK用于AMI的临床试验所作的荟萃分析,结果令人鼓舞,住院病死率在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了28%,高剂量GIK组降低更多,可达48%[1]。
期刊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在诊断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法,测定2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2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108例乳腺癌患者(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20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CEA mRNA的表达.以上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转移.结果 28名
期刊
目的 探讨多聚物1诱导自身免疫对大鼠高眼压模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高眼压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皮下注射200μg多聚物1和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T细胞在视神经及视网膜的聚集情况.结果 多聚物1组免疫后17、24、31 d RGC存活数目(个/mm2:2617±17、2588±206、23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BS)对脊柱侧凸有明确定义[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10岁以上儿童至发育成熟前的一种脊柱侧凸,占青少年人口的2%~3%,占整个脊柱侧凸发病率的80%.AIS是发生于冠状面侧凸
期刊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6、B12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然而,补充叶酸和(或)B族维生素是否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已有数据表明,与男性相比,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女性人群中受益可能更显著,但是尚缺乏针对女性的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为此哈佛医学院附属伯明翰女子医院进行了一项关于女性抗氧化和叶酸治疗与CVD的研究(Wo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