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韩”现象的哲学反思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韩”现象在中国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本文试图从韩国文化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哈韩”现象背后的文化缘由进行审视,为辩证看待这一文化现象拓宽视角。
  关键词:哈韩;韩流;大众文化
  
  引言: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以电视连续剧、青春演唱会为主导,裹挟着偶像崇拜、装饰新异、举止痴迷、商品走俏等狂涛热浪的“韩流”,席卷而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时尚青年中大为流行“哈韩”一词。的确,“哈韩”这一概念已走进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各个年龄层对韩国电视的痴迷,对韩国服饰的喜爱和模仿都说明了这一奇特现象。
  存在着的事物,就应有“当然”的意义。因之,正面临新世纪文化全球化总体大趋
  势的我们,对“哈韩”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的现实辨析与文化审视。
  一、哈韩在中国
  “哈韩”是指狂热追求韩国音乐、电视、时装等流行娱乐文化,在穿着打扮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效仿的一种社会现象。夸张、跳跃的造型,鲜艳、闪亮的面料,瘦瘦的削肩,肥肥的裤脚,染得斑斓炫目的头发,小巧可爱的颇具个性的饰品,这些都是韩国偶像明星出场的典型造型,也是时下“哈韩族”的招牌装饰。不单单是青年人,很多中年人也特别在意那些贴有“韩国服饰”的标签。大街小巷里播放的韩国流行乐曲;商店里出售的韩国明星的卡片;化妆品店畅销的“BB霜”;商业街上的韩国烧烤。“哈韩”现象在中国随处可见。
  20世纪末的韩国向世人演绎了一个不期而至的神话:它的汽车与电器的广告直抵“国际顶级产品博览会”之称的曼哈顿时代广场;2002年足球世界杯不但跻身四强,还将88.8亿美元尽获囊中,骤然成为世界体坛的超级明星;韩国的影视、服饰、音乐等时尚文化似乎也一夜崛起,横扫东南亚文化市场,问鼎主流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一时间,“韩国”极力地叩响了中国人百年末了的强国梦的心结,成为很多人的文化偶像。从安七炫、“神话”的韩国流行音乐,到流氓兔、“小黑”的韩国玩偶;从三星、LG的韩国品牌,到现代(HYUNDAI)、阿卡迪亚(ARCADIA)的“韩”车;从石锅拌饭、汉达山烧烤的韩国饮食,到衣恋(E-land)、邦邦(Bang Bang)的韩国服饰和兰芝、嘟嘟的韩国化妆品;从炫目个性的韩式发型,到如火如荼、风行一时的韩剧,种种现象无不昭示着人们:韩国文化在进入中国,在浸透着中国人。
  二、“哈韩”与韩剧
  与“哈韩”有密切关系的是“韩流”,它是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所流行的一种形象说法。它谐音于“寒流”,暗指中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韩流”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流行情况。“哈韩“源自“韩流”来袭,“韩流”主要是以韩国电视剧、音乐为媒介登陆中国的。
  韩剧已经走进了中国家庭中,人们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韩剧。有家庭主妇们喜爱的家庭喜剧,有上班族们钟爱的唯美的或轰轰烈烈的爱情剧,还有青少年如痴如醉的青春偶像剧。韩剧能够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确有其独特之处。
  在视听语言诸方面,韩剧画面的构图、色调、意境之美,其人物造型、服饰的绝对靓丽与时尚的“酷”,其音乐创作的动人与煽情,其叙事节奏的舒缓而有张力,情节进程的精巧而又自然,以及东方审美品格的种种镜像与叙事体现等,都使其产生诱人“入境”的观赏引力。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对青少年而言,韩剧最大的魅力还是源于令他们如醉如痴的男女青春偶像。在韩剧中,男女主角几乎无一例外都属于俊男靓女,他们的衣装服饰、举手投足乃至一颦一笑,都已经化进“哈韩”一族的现实生活之中。不管剧情为何物,只要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出演,就不分昼夜、废寝不食、忘乎所以的青少年,比比皆是。
  还有一方面,则是它们的人文内涵。韩剧大都奠基在泛化的文明意识与道德规范之上。其对社会民众的共同意识尤其是东方文化规则的最基础表述,使之能获得最广泛的观众在当代人文意识上的普遍认同。
  韩剧大多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以真、善、美为标准,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形态以及伦理道德现状;大多通过“世上惟有情难诉”这种模式来反映现代人在感情心理上的种种矛盾纠葛和心理感受;大多专注于小人物和小事件,朴素平实之极;多以大都市中现代化的家庭生活形态为背景,展开一个个新鲜、时尚的“言情故事”。而所有这些故事,尽管
  在场景上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又平浅而传统地体现了东方式的伦理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忠于祖国;朋友之间要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等等;又比如剧中的男女主角往往苦闷、彷徨、追求或奋斗,在思考人生价值、追问生命意义等等。凡此种种,看似很前卫,而其实际的文化内蕴则无不属于泛化的东方传统性的社会道德或伦理规范。其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和宽容的精神,唯美的情调以及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抵制等,虽均因一定的异国情调而使中国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究其内里,并没有什么真正“前卫”、“新潮”、“现代”的形而上的哲思,而大多属于形而下的“道义阐述”——因此,观看韩剧,不必太用神思,绝没有累的感觉,不太需要认真琢磨、仔细玩味与深层省识,只在赏心悦目(或曰省心悦目)中,尽情地进行“审美享受”与“情感消费”就是了;又由于韩国的文化渊源来自于中国,其表现的道德情感具有鲜明的“东方传统”韵味,因而,对中国观众来说,韩剧便更有一种天然亲切感,进而构成了大众群体欣赏韩剧的文化基因。
  三、哈韩文化分析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都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首先,是接受者本身的原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对于新颖而又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有了更多的需求。在审视“韩流”涌入中国并赢得大众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某种程度上也正由于中国的文化境域较少正面提供或者说没有充分适应当代大众--特别是青年真实的质感的精神文化渴求,使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于是青年们必然要寻找其他替代品。“韩剧”以东方文化为基础,吸融并展示着些许欧美的现代文化风格,对中国青年既有一定异国情调的新鲜感,又有相当的文化亲和力。供求之间有了契合,韩剧的“乘虚而入”也便自然而然。
  “韩流”在中国大陆的种种体现虽繁杂,但归根结底均属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范畴。它的出现与世界范围内伴随着现代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而生的大众文化、实用哲学、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文化潮流不无关连。它的出现因具有特定历史背景中的针对性,就当代中国的文化进程而言,便有了某种时代性的进步意义。正是由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那种压抑人性、窒息社会的“整齐划一”使大众受到太多的苦楚,才有逆反心理作用下的大众普遍性的否定权威、放纵自我、消解价值乃至懒得思考等大众文化与后现代思潮的滥觞。
  另外,与韩国文化发展有关。面对全球化的新的选择成为韩国文化新的趋向,文化心态上不是回到一种闭锁的空间中,而是积极寻求在当下语境中新的表达方式。“韩流”风行,就在于其对于全球化的表现没有那种走向世界的投入,也没有极端民族主义式的简单抗拒,而是将视野投向本地的核心居民,以他们的经验和人生作为表达的基础,把他们的困境、挑战、希望和力量表现出来,体现了一种灵活但真切的关怀,一种对于简单化的超越和一种对于本地社群的倾情投入,而这种对“全球化”的新的反应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是否也可以说“韩流”恰恰替中国充当了反映中国大陆当下文化心理状态的文化载体?
  结语
  借此反观中国影视界,如何在中国普通民众面对生存挑战/发展机遇面前反应?“哈韩”也应提出一个社群面对紧迫问题,提供对于中国当下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恢复中国影视剧寻求“真实性”的“现实主义”传统,回到本地核心居民的趣味和关切之中。同时,中国社会也应更加关注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普通大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寻求能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龙.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探析. 《中国电视》. 2004年.
  [2]陆扬、王毅. 《大众文化与传媒》. 三联书店. 2000年.
  [3]于淑静. 关于韩流现象的思考.《文艺争鸣》2007年11月.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是指在人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独特、典型、稳定的一系列心理特征。本文对各个学派的人格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求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运用人格理论。  关键词:人格;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理论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综合各家观点,可以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文化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才能够切实提升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与水平。  一、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时下,当我们为农村文化建设将有一个飞跃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化发展所要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1.农村文化发展的缺憾。
期刊
摘 要:父亲这一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以不彰显的方式呈现出来,呈现的主要方式有:丑化;幼稚化、婴儿化、女性化;形体残疾和精神残障等,现实中的父亲让她失落,这使她在文学作品中构思心目中理想父亲的形象,她作品中的意象设置,人物形象,创作心态等都与“祭父”与“恋父”的复杂情感有关,并经过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呈现给我们。  关键词:祭父;恋父;意象设置;创作心态     云随风游动,执着地依恋于天空,就像用水
期刊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的积极参与,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群众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集中体现着他的社会性。群众
期刊
摘 要:青少年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极易受到网络环境负面的影响,导致人格扭曲、学业荒废甚至发生暴力、犯罪事件。文章试图从青少年与网络接触的发展过程中探索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从而给予网瘾治理一定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主观原因;被害人;纵害人    一、被害人主观原因分析   (一)“触网”原因  网瘾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契机,最初的原因通常是偶然性的:好奇心理,网络游戏很新奇,很想试一试;好
期刊
摘 要:当前,就业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成才和家庭、高校、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轻生行为的主要诱因。社会因素、自身原因、学校方面都是诱发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改革高校育人模式、完善高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与干预机制,是预防就业心理危机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    一、前言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驿站中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引言: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大概念,是整个数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VAR模型用5部门(工业、建筑业、货运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其他服务业)的劳动力投入系数分析了对新疆城镇就业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第二产业总体对城镇就业的贡献度较高,但是当第二产业的劳动投入有变化时,城镇就业的响应没有预期的明显,而第三产业正好相反。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各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了测度。   关键词:吸纳能力;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一、导言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
期刊
摘 要: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教师要从创设情境,优化实验等角度进行多维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主体    在高中化学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
期刊
摘 要:通过住宅与商品房的功能和属性比较,可以看出住宅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特征,从而说明政府对高房价进行调控的必要性。政府房价宏观调控的途径选择,一是将部分民众住房的需求纳入政府保障体系之中;二是研究制订并出台《物业税》等相关政策法规;三是限制央企垄断土地资源;四是严格禁止公务员炒房。  关键词:住宅;商品房;价格;政府;宏观调控    因为,政府与市场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所以,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