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铁路提速道岔是在普通道岔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改进,消除道岔限速因素,改善列车过岔的平稳性,以满足快速列车运行的需要。道岔是铁道线路的薄弱环节,其病害是线路设备病害整治的一大难题。为适应铁路提速、重载的发展要求,我国铁路正线道岔基本都换成了提速道岔。总体来说,现有提速道岔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比以前普通道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经过多年的运营,病害逐年增多。因此,如何及早发现病害、正确定性分析病害及对病害进行快速有效地整治,已成为维修养护单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关键词:铁路;提速道岔;病害
1 概述
道岔是一种常见的铁路配件,在铁路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随着道岔种类的发展,提速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提速道岔在使用过程中,亦出现了许多病害。通过对我段管内提速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并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提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总结了国内提速道岔新技术、材料的应用,旨在指导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
2 铁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
2.1 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分析
(1)提速道岔上道都是线下组装,在封锁点内整组推移就位。由于时间紧,急于开通线路,道岔横移就位时掌握不精确,容易造成道岔与前后线路的大方向不良,成为永久性的缺陷;(2)拨道方法不对,看道距离近,把整组道岔大方向拨跑,造成道岔大方向不良;(3)钢轨、尖轨硬弯,基本轨位置不正确,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及弯折量不正确,使尖轨前端递减距离和方向难以保持,顶铁过长造成小方向不良。
2.2 道岔高低、水平不良的原因分析
提速道岔尖轨尖端与第二动程位置容易出现两种不良现象,即高低与水平。因为轨枕位置无法快速捣固,所以,直股护轮主轨处常常高撬,导致高低状态异常。同时在钢筋混凝土轨枕作用下,起道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捣固不能长久维持,同樣会出现上述两种现象。
2.3 连接零件失效的原因分析
这是提速道岔频繁出现的一类问题。一般会出现轨枕螺栓失效、垫板开裂等情况。分析前一种情况可知,形成原因如下:(1)铺设期间,在撬棍等作用下导致轨枕孔内翻,拨、抬时导致螺纹遭到破坏;(2)没有按照养护规范处理,导致螺栓活动;(3)运营期间螺栓、螺纹两者频繁撞击,导致螺纹遭到破坏。
2.4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分析
同样是提速道岔频繁出现的问题之一,通常是因为基本轨方向、尖轨动程、电务调试等未能达到要求,导致尖轨无法贴实,所以与基本轨之间会出现缝隙。
2.5 尖轨和基本轨侧磨的原因分析
列车途经的侧向道岔位置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其中曲尖轨与直基本轨位置更加常见。形成原因比较多,通常是尖轨、基本轨受到列车冲击后出现的,同时也会受到钢轨材料、车速等因素的影响。
2.6 辙叉部分病害的原因分析
道岔基础环节便是辙叉,其稳定性与道岔性能直接相关,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基本如下:空吊;侧磨;叉心掉块。
3 提速道岔的设计分析及改进建议
3.1 锁闭框的内空间距
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框内空间距设计是61mm,其内的扁方形锁闭杆的宽度是58mm,锁闭杆与锁闭框的2个内边的间距是1.5mm。由于外锁闭装置的安装设计,使其主要部件可能存在相对位移,锁闭杆与锁闭框内侧部分就会发生磨卡,产生道岔转换阻力。由于锁闭框主要部件的相对位移产生的道岔阻力还有,道岔岔枕控制间距不对产生道岔阻力、锁钩与锁闭杆上的限位铁磨卡、转辙机机内的动作杆与方孔套磨卡、转辙机内的表示杆与方孔套磨卡和单边基本轨串动引起的锁闭杆斜向动作与锁闭框磨卡等。
3.2 外锁闭装置的安装设计
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设计的主要部件安装在不同装置上,转辙机安装在Ⅲ型混凝土枕头上(如ZYJ托盘式安装),锁钩安装在尖轨上,锁闭框安装在基本轨上,这使得主要部件会产生相对位移。产生这种位移的原因,一方面是道床的捣固稳固程度、道岔所处线路的坡度和过车的道床起伏引起岔枕间距相对位置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道岔区的线路锁轨技术、应力放散情况、天气变化、夏季温度升高涨轨、坡度引起过车推动尖轨或基本轨位移、道床过车起伏引起变化和配轨情况引起轨缝预留不当等,使尖轨和基本轨及轨枕间产生相对位移。
3.3 道岔缺口大小设计
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内部,非常不容易观察提速道岔的表示检查柱到缺口的间隙,更难以观察间隙两边的情况。另外,也无法观察到斥离轨表示检查柱斜面的情况,不能准确定位斥离轨开程的调整是否正确。由于一些斥离轨的机内表示杆没有在外窗口上画线表达位置,不能完全依靠机外表示窗口的画线定位表示杆缺口的间隙大小,尤其在夜间处理故障和隧道内维修时,更不易观察缺口情况。
3.4 转辙机油路故障恢复设计
油路故障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单向阀关闭不良、单向阀关闭补油困难和溢流阀泄漏等,在这些故障发生前,可以通过手摇道岔发现。目前,油路故障处理都是现场更换油泵电机组,现场工人(职工)难以熟悉拆卸金属油管卡套式密封接头处,油泵电机组底座螺丝也易生锈难拆且回装不便。由于机器重量大,在山区运输和搬运困难,更换中整理配线和油管动作也非常复杂,更换整机的维修方式不易实现。
3.5 道岔不方正整治方法
转辙机安装不方正的整治方法:测量转辙机两端边沿和基本轨的平行距离偏差不超过5mm,检查动作杆和锁闭杆的连接处是否有折角,绝缘片部位左右有无平均缝隙,目测转辙机不能有明显高低、倾斜。平时在对外部枕木进行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可微调转撤机的固定螺栓,同时要检查动作杆表示杆和法兰框是否磨卡。锁闭杆、表示杆必须和基本轨垂直和电务枕的平行偏差不超过规定10mm,两表示杆应基本在同一直线位置且不张口,锁闭杆在锁闭框内应左右摆动,平顺无上翘现象,如果平时发现锁闭杆有上翘时,应注意检查导向螺丝有否磨耗,导向槽有无打击痕迹,并找原因。发现存在30mm以上的不方正时,工务部门必须作拉轨或切割处理。
3.6 团队维修
提速道岔的维修不同于其他道岔,消除外锁闭道岔安装装置方面的阻力、诊断和试验道岔转换阻力等工作,需要4人以上协作,1人手摇道岔并观察压力表,1人观察道岔尖轨的走行动作情况,1人防护,1人进行调整和拆装工作、使用撬棍和450mm扳手工作。由于时间不够,道岔维修相对来讲是比较低层次的维修,通过看缺口、调密贴,发现不了道岔的阻力状况是否发生变化,天窗修的方式不适应提速道岔的维修。
4 结语
铁路提速道岔是在改进普通道岔设备的基础上产生的,其能够对列车过岔的平稳性进行有效的保障,并对道岔限速的因素进行消除,从而促进列车的提速。然而铁路提速道岔仍然是线路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线路设备病害,影响了铁路提速道岔的作用的发挥。在铁路维修养护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常见的病害进行掌握和定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整治。
参考文献
[1]刘海荣.浅谈大准铁路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和整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0:98-99+101.
[2]易豪.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196.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工务段)
关键词:铁路;提速道岔;病害
1 概述
道岔是一种常见的铁路配件,在铁路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随着道岔种类的发展,提速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提速道岔在使用过程中,亦出现了许多病害。通过对我段管内提速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并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提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总结了国内提速道岔新技术、材料的应用,旨在指导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
2 铁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
2.1 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分析
(1)提速道岔上道都是线下组装,在封锁点内整组推移就位。由于时间紧,急于开通线路,道岔横移就位时掌握不精确,容易造成道岔与前后线路的大方向不良,成为永久性的缺陷;(2)拨道方法不对,看道距离近,把整组道岔大方向拨跑,造成道岔大方向不良;(3)钢轨、尖轨硬弯,基本轨位置不正确,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及弯折量不正确,使尖轨前端递减距离和方向难以保持,顶铁过长造成小方向不良。
2.2 道岔高低、水平不良的原因分析
提速道岔尖轨尖端与第二动程位置容易出现两种不良现象,即高低与水平。因为轨枕位置无法快速捣固,所以,直股护轮主轨处常常高撬,导致高低状态异常。同时在钢筋混凝土轨枕作用下,起道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捣固不能长久维持,同樣会出现上述两种现象。
2.3 连接零件失效的原因分析
这是提速道岔频繁出现的一类问题。一般会出现轨枕螺栓失效、垫板开裂等情况。分析前一种情况可知,形成原因如下:(1)铺设期间,在撬棍等作用下导致轨枕孔内翻,拨、抬时导致螺纹遭到破坏;(2)没有按照养护规范处理,导致螺栓活动;(3)运营期间螺栓、螺纹两者频繁撞击,导致螺纹遭到破坏。
2.4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分析
同样是提速道岔频繁出现的问题之一,通常是因为基本轨方向、尖轨动程、电务调试等未能达到要求,导致尖轨无法贴实,所以与基本轨之间会出现缝隙。
2.5 尖轨和基本轨侧磨的原因分析
列车途经的侧向道岔位置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其中曲尖轨与直基本轨位置更加常见。形成原因比较多,通常是尖轨、基本轨受到列车冲击后出现的,同时也会受到钢轨材料、车速等因素的影响。
2.6 辙叉部分病害的原因分析
道岔基础环节便是辙叉,其稳定性与道岔性能直接相关,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基本如下:空吊;侧磨;叉心掉块。
3 提速道岔的设计分析及改进建议
3.1 锁闭框的内空间距
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框内空间距设计是61mm,其内的扁方形锁闭杆的宽度是58mm,锁闭杆与锁闭框的2个内边的间距是1.5mm。由于外锁闭装置的安装设计,使其主要部件可能存在相对位移,锁闭杆与锁闭框内侧部分就会发生磨卡,产生道岔转换阻力。由于锁闭框主要部件的相对位移产生的道岔阻力还有,道岔岔枕控制间距不对产生道岔阻力、锁钩与锁闭杆上的限位铁磨卡、转辙机机内的动作杆与方孔套磨卡、转辙机内的表示杆与方孔套磨卡和单边基本轨串动引起的锁闭杆斜向动作与锁闭框磨卡等。
3.2 外锁闭装置的安装设计
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设计的主要部件安装在不同装置上,转辙机安装在Ⅲ型混凝土枕头上(如ZYJ托盘式安装),锁钩安装在尖轨上,锁闭框安装在基本轨上,这使得主要部件会产生相对位移。产生这种位移的原因,一方面是道床的捣固稳固程度、道岔所处线路的坡度和过车的道床起伏引起岔枕间距相对位置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道岔区的线路锁轨技术、应力放散情况、天气变化、夏季温度升高涨轨、坡度引起过车推动尖轨或基本轨位移、道床过车起伏引起变化和配轨情况引起轨缝预留不当等,使尖轨和基本轨及轨枕间产生相对位移。
3.3 道岔缺口大小设计
在转辙机自动开闭器内部,非常不容易观察提速道岔的表示检查柱到缺口的间隙,更难以观察间隙两边的情况。另外,也无法观察到斥离轨表示检查柱斜面的情况,不能准确定位斥离轨开程的调整是否正确。由于一些斥离轨的机内表示杆没有在外窗口上画线表达位置,不能完全依靠机外表示窗口的画线定位表示杆缺口的间隙大小,尤其在夜间处理故障和隧道内维修时,更不易观察缺口情况。
3.4 转辙机油路故障恢复设计
油路故障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单向阀关闭不良、单向阀关闭补油困难和溢流阀泄漏等,在这些故障发生前,可以通过手摇道岔发现。目前,油路故障处理都是现场更换油泵电机组,现场工人(职工)难以熟悉拆卸金属油管卡套式密封接头处,油泵电机组底座螺丝也易生锈难拆且回装不便。由于机器重量大,在山区运输和搬运困难,更换中整理配线和油管动作也非常复杂,更换整机的维修方式不易实现。
3.5 道岔不方正整治方法
转辙机安装不方正的整治方法:测量转辙机两端边沿和基本轨的平行距离偏差不超过5mm,检查动作杆和锁闭杆的连接处是否有折角,绝缘片部位左右有无平均缝隙,目测转辙机不能有明显高低、倾斜。平时在对外部枕木进行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可微调转撤机的固定螺栓,同时要检查动作杆表示杆和法兰框是否磨卡。锁闭杆、表示杆必须和基本轨垂直和电务枕的平行偏差不超过规定10mm,两表示杆应基本在同一直线位置且不张口,锁闭杆在锁闭框内应左右摆动,平顺无上翘现象,如果平时发现锁闭杆有上翘时,应注意检查导向螺丝有否磨耗,导向槽有无打击痕迹,并找原因。发现存在30mm以上的不方正时,工务部门必须作拉轨或切割处理。
3.6 团队维修
提速道岔的维修不同于其他道岔,消除外锁闭道岔安装装置方面的阻力、诊断和试验道岔转换阻力等工作,需要4人以上协作,1人手摇道岔并观察压力表,1人观察道岔尖轨的走行动作情况,1人防护,1人进行调整和拆装工作、使用撬棍和450mm扳手工作。由于时间不够,道岔维修相对来讲是比较低层次的维修,通过看缺口、调密贴,发现不了道岔的阻力状况是否发生变化,天窗修的方式不适应提速道岔的维修。
4 结语
铁路提速道岔是在改进普通道岔设备的基础上产生的,其能够对列车过岔的平稳性进行有效的保障,并对道岔限速的因素进行消除,从而促进列车的提速。然而铁路提速道岔仍然是线路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线路设备病害,影响了铁路提速道岔的作用的发挥。在铁路维修养护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常见的病害进行掌握和定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整治。
参考文献
[1]刘海荣.浅谈大准铁路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和整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0:98-99+101.
[2]易豪.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196.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工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