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当下,诗意的远方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文】
  人生需要规划与设计,所以我们会循序渐进;人生需要即兴发挥,所以我们会随机应变。然而二者不是水与火的对立。人生是瞬息万变的,如何把控全局,享受人生,需要我们能够做到计划未来的方向,然后学会与快乐和幸福不期而遇,把握理性的当下,迈向诗意的远方。
  “历史是一台精确的机器,是每一个人共同计划好的轴承”,马克思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一切必然与偶然,都是计划好的历史。每一个人走过他的一生,哪怕再多意外,最后终究是一样的归宿。对于我们来说,想必早早就许下了心仪的梦想,顺着这条路走下去,这就是我们计划的方向。计划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当迈向相同的终点时,我们走过的轨迹是我们想要的。没错,历史自有其必然性,刘孙二家终敌不过司马,但卧龙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对所描绘出的霸气蓝图、指点明主、开创大业,也不失为一段佳话。正如同当下,诸多青年学子开始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生涯规划已然爆火,令人侧目。
  但仅如此,便足够了吗?
  狄更斯和友人谈话时说:“我不喜欢提前为笔下的人物安排特定的结局与剧情,那是上帝的事情。”也正是文字间肆意的随心撞击,才有了横空出世的《双城计》。一步步规划的人生是成功的,但不是完美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于是陆游获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船到桥头自然直,于是姜尚偶遇了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这些是计划好的吗?都不是,人生路上风云变幻,我们可以早早立下远方的目标,但不要因此扼杀沿途的偶然与惊喜,才会拥有不留遗憾的人生。
  当下,无数青年人喊着诗和远方的口号,自己却充斥着混乱和迷惘;也有的孩子饱受所谓精英教育,走在完全计划规定好的道路上,找不到快乐来填充自己灵魂的空缺。这完全是弄错了二者的联系,当下需要计划,计划规定了人生正确的航向;远方需要诗意,诗意邂逅了沿途的风景与快乐。必然和偶然,是生命的变幻和永恒。
  山下智久曾说过,沿路的突然是朝着最初方向前进的喜悦和动力。那么,把握理性的当下,迈向诗意的远方,与幸福不期而遇,计划好未来的方向。也许,我们可以看得更多,走得更远。
  评点:文章在立意上趋向矛盾的统一性。没有简单地将需要规划或不需要规划对立起来,而是考虑到了当下与远方的实际情况,体现出思辨的张力。文章从材料出发,很快提出文章论点:既要懂得规划,把控全局,又要学会与幸福不期而遇。接下来以之为中心,分别从需要规划与懂得与诗意相逢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无论是马克思的名言,还是狄更斯的話语,在引用中都能与文章浑然无间,有理有据。最后两段,结合现实,反扣主题,结构浑圆。此外,本文题目在理性中也富含诗意,素材及语言皆可圈可点。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82年前,1937年底,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有一个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他召集一群正直的国际友人在南京成立了安全区,这个安全区保護了二十多万中国人。  近日,央视新闻节目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讲述了这样一场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的故事,事件的主角就是中国人都熟知的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 ,在目前全球的抗疫奋战当中,身为医生的托马斯·拉贝向中国求援,而浙江药企得知此事决定免费赠药。  事件
是以德报怨的高尚宽容与光辉,还是以直报怨的坦荡直接和快意?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两种选择、两种态度、两种人生。然而这又不算个问题,因为只需遵从本心即可。正所谓:报怨莫违心,以直真文明。  以德报怨,何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以德报怨时,似乎应该得到古人所谓“投桃报李”的结果。可是农夫和蛇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不都是很打脸“以德报怨”的典型事例吗?无原则的,不
许多考生抱怨,平时储备了大量写作素材,但一到考场面对考题却不知如何运用,甚至大脑一片空白。这当然与考生平时在积累素材时对素材的思考、梳理程度不够有关,同时也与考生对素材运用的方法掌握不到位有关。笔者以2019年高考作文的写作为例,就考场作文如何高效运用备考素材这一问题加以探究。  【素材呈现】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邻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陆地江苏省连云港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和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我们青年要始终秉承家国天下的情怀,勇担改革开放大任,保持自强不息姿态,在青春的路上传承星火。  百年前的五月四日,青年人走上街头,呼喊着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从此,五四运动为中国青年奠定了精神的基调。  回首五四百年,这些青春身影早已被历史铭记:长征路上,小战士背着识字板,衣衫褴褛但不忘为革命胜利读书识字
引用《红楼梦》里关于茄鲞的做法,为下文两段议论做铺垫,也暗扣“味道”这一话题。  《红楼梦》中茄鲞是一道很彰显贾府繁复奢华生活的美食,在第四十一回由王熙凤向刘姥姥解说了茄鲞的做法:“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针对这一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应逐一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
2019年11月,上海的一位高中女生火了,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汇聚了全球65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被称为“全球最强大脑”的聚会,15岁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谈方琳,是最年轻的参会者。  网友对她的评论都是:“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天才少女”“少年强则国强”“千万别让我妈看到”……  受家庭的熏陶,
作者简介  姜有荣,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是江苏省“师生写作能力双向提升课程基地”总负责人。出版专著《高中作文教学新探》《高中作文教学新时空》,多次受《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邀请点评高考试卷和作文。  坊间传言,语文有三大魔咒: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笔者以为,要打破“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一作文教学的魔咒,教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跳动一颗慧心。它可以让教者跳出成人的惯性思维,站
最近,复旦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火了。这门被冠以“似是而非”之名的爆款课,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通过司空见惯的案例,比如“比特币——技术革新还是庞氏骗局”“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手机辐射有危害吗”等,教育学生如何鉴别“伪科学”。  【文本解读】广东揭阳普宁城东中学 陈婷  角度一:普及科学教程,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常识。只有科学成为了常识,成为了人们广泛知道的科学内容,人们才不会在生
【一类文】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问题纷至沓来:食品安全,网络虚假消息,环境与经济……怎么办?难道我们只能烦恼?愤怒?担忧?不!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唯有直面应对,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时代。  直面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多一份“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人的心。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一个又一个问题曝光出来,人们不由对“舌尖上的安全”产生怀疑。自古以来,上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