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对完全性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组(试验组)和单纯辅助化疗组(对照组)。在化疗期间前者同时服用中药颗粒制剂,后者服用安慰剂。化疗方案采用NC方案: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卡铂[AUC=5 mg/(ml·min)],第1天。采用重复测量法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第4个周期化疗后或末次化疗后第3周的生命质量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DFS)期,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对照组的中位DFS为23.98个月,试验组中位DFS为36.00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分层分析显示,Ⅰ~Ⅱ期患者中,试验组患者的DFS(35.32个月)较对照组(28.82个月)延长(P=0.037)。在ⅢA期患者中,两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状量表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0)。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在治疗后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症状相关项目中,疲乏、疼痛、失眠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及辅助治疗的实施而逐渐好转,但两组生命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8例患者出现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

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延长完全性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DFS,降低复发率,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症状。

其他文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小梁网对调控房水外流有重要作用。小梁网细胞形态、结构以及细胞外间质成分表达的变化均影响房水外流阻力,从而引起眼压升高。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miRNA)在POAG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小梁网组织中可检测到miRNA-29、miRNA-24、miRNA-200c等表达,不同miRNA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小梁网细胞功能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对眼压产
目的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73例(146眼)近视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5例,女38例。年龄19~36岁,平均(25.7±5.1)岁。等效球镜度(SE)-10.25~-4.50 D,平均(-6.95±1.97)D。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3、5、7 mm区域角膜后表面曲率。将术
老视是与眼睛调节能力下降密切相关的生理现象。不论年轻时屈光状态如何,老视都是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多,老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眼科工作者的关注,各种治疗老视的方法与技术也应运而生。现就晶状体手术用于矫正老视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国人上睑板腺(UMG)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对792例(1 584眼)江浙沪地区汉族健康志愿者依年龄分10组(自1岁开始,10岁为一组)。收集UMG图像评级(Grade)、UMG形态学指标[数目(n)、密度(d)、平均宽度(WA)、平均长度(LA)、所占面积比(RA)]、睑缘形态异常评分(LAS)、睑板腺评分(M)、睑板腺分泌评分(M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积分(FI
目的通过检测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与术后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和偏心量的变化,评估其对IOL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29例(35眼)。术前及术后1个月予以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眼前段及眼底检
临床研究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我国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我国目前临床研究却较为落后。一方面与我国对现代临床研究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医院缺乏临床研究组织实施的平台支持。可共享设备、场地、人员、经验、数据、管理制度等的中心化临床研究平台是一种临床研究新模式。于2013年
近视不仅是屈光矫正的问题,近视控制不利所致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华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为了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近视控制的关注,应该拍摄眼底照片监测近视弧的改变,用眼底早期退变警示患者。现代社会看近环境多,由此引发的调节滞后,造成代偿性眼轴延长,是近视眼形成的主因。因此控制近视也应围绕减小视近调节,不仅要减小视近睫状肌调节,还要减小视近辐辏调节。棱镜+球镜控制近视的3年临床试验有了较好的结果,但
目的研制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白内障患者报告结局(PROs)条目池,为合理评估白内障PROs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遵循国际PROs测量工具研制流程构建白内障PROs条目池。首先建立条目池理论框架,再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
目的对比Sirius光线追踪法和IOLMaster法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89例(89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轻中度近视组(≤-6.0 D,59眼)和高度近视组(>-6.0 D,30眼),对LASIK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分别行Sirius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检查。术前使用IOLM
眼外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在眼科较为罕见。如果不及时规范处理,会出现视力丧失、组织缺血坏死等并发症。2009年8月至2015年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共处理眼外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5例,就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醒眼科临床医生,遇到眼外伤后不断出血的患者要考虑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存在,并及时规范地进行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