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幼儿做小学科学家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al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心中都有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孩子的“无数个”问题,有的家长会告知,有的家长无所适从。其实,孩子不仅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探究式”的指导能有效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认识自然和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周围世界,探索发现有趣的现象,获取更多的信息。观察无处不在,家长要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个放大镜,它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
  在家中观察。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科学教育环镜,幼儿的科学学习是从家庭生活中开始的。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家庭教育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随机的、偶然的观察,感受各种科学现象。如,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中种植的植物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观察,了解植物的外部特征、生长过程和条件。又如,妈妈买的雪糕化成了水,冰箱里的水结成了冰,这些也都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的好时机。此外,为了给幼儿创造更好的观察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养一些适合在家庭中生活的小动物等,让孩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认識。
  在社区观察。社区中存在着许多供幼儿学习科学的机会。在带孩子散步的过程中,根据季节有意识地引导其进行各种观察天气、泥土、叶子、花、冰、雪、水坑、岩石、虫子等。如,在散步的过程中,只要留心,我们会在小区周围路的裂缝中、公园里、灯光下、各种角落里发现各种虫子,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长什么样,是怎么生活的(一个一个的还是一群一群的),干什么;当它找到食物的时候怎么办,是马上吃了还是干别的事情,等等。
  除了家庭和社区,动物园、博物馆、天文馆、农场、科学馆等都是幼儿进行观察、学习科学的好地方,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这样的地方可观察的事物太多,不要试图通过一次参观就让幼儿认识所有的东西,这对孩子来说太多了,要细水长流,多带孩子去,最好养成一种习惯。而且参观的时候要尽量找人不是特别多的时候,人多不利于孩子认真细致的观察。
  幼儿的观察通常是表面、浅显、无序甚至漫无目的的,而成人通过提问等方式能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适宜的、启发性的语言提问可以引领幼儿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观察,使幼儿的观察更有价值。
  当幼儿观察片面时,通过提问引导全面观察
  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是认识事物的开始,但是有时候孩子的观察却往往不全面,比时,家长要通过提问进行引导。提问要具体,可以是针对事物外在特征的,如,你观察到了什么?它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叶子的边缘有什么/地上的叶子和树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花朵的每个花瓣颜色和大小都一样吗?虫子有几条腿?到了秋天它有什么变化?还可以是幼儿通过触摸、闻等感知到的,如,它是软的还是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干的还是湿的?闻起来怎样?它是活的吗,为什么?等等。
  为了保持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与知识,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匹配提问。如,“狮子看上去像猫吗?它们哪里看着相似,哪里不同?”“大猩猩长得和狒狒像吗?你怎么知道它是大猩猩还是狒狒?”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对相似动物大小、形状、脚、耳朵、爪子、皮毛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中,孩子对所观察对象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也更加印象深刻。
  如,和孩子去动物园玩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与孩子玩猜“谜”游戏,指引孩子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家长可以问这样的问题
  ——小鸟为什么要长翅膀?(使小鸟飞的时候保持平衡)
  ——为什么长臂猿有这么长、这么强壮的手臂?(长手臂帮助它们在树上爬)
  ——乌龟身上为什么会有硬硬的、象盔甲一样的壳?(坚硬的壳能保护它不受伤害)
  ——为什么有的昆虫的颜色和树叶颜色一样?(昆虫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一致,就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从而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
  这样的问题透过现象表面,直指问题核心,对于幼儿形成科学思维非常有益。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所以,伴随着一个问题的解决,适时向孩子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非常必要,它能指引幼儿进行持续的、系列的、指向核心概念的探究。如,在幼儿发现人“声音”的存在后,家长可向幼儿提问“你还知道什么东西有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能制造会产生好听声音的玩具吗?”用类似逐步递进的挑战性问题,帮助幼儿将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需要说明的是,幼儿是根据自身的已有经验形成对现象的解释的,所以面对家长的提问,他们可能作出与科学解释不一致的回答,这个时候,请不要对孩子说“你说的是错的。”这样不利于孩子探究兴趣与热情的维持。家长可以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让孩子感觉犯错和不懂没关系,同时继续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说?”并与孩子一起通过查词典、查书籍等寻找正确的解释。
  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不仅能让孩子自主建构科学概念,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其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以沉浮实验为例,家长可以让孩子亲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实验前假设。在进行实验前,家长要引导孩子立足自身经验进行假设与预测,并与孩子一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看看结果是不是与假设一致。
  做好实验材料准备。进行实验时,家长需要事先准备材料,如,一盆水,一块木头,一个塑料瓶盖,两片铝质金属片。
  引导进行实验验证。实验开始,要求孩子一手拿大的木块,一手拿小塑料瓶盖,并向孩子提问“这两个东西,哪个重哪个轻?你认为木头会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7塑料瓶盖会沉还是浮?”孩子根据自身经验作出预测。之后小心地把木块和塑料瓶盖分别放入水中,并仔细观察两种物品的沉浮现象,看结果是否验证了自己的预测。完成后把准备好的两片伸展的铝质金属片交给孩子,一片叠成船的形状放入水中,另一片则紧紧地团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哪个沉入水中,哪个浮在水面?
  做好实验记录。活动开始前,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并设计一个记录表,让孩子对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的结果都进行记录,并在实验后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除了沉浮,磁铁、溶解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实验的内容。
  其实,不仅仅做实验需要做记录,记录伴随着科学探索的各类活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便签本,以方便孩子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在记录本中,孩子不仅可以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还可以记录听到的、感觉到的、闻到的、尝到的等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获得的感受。虽然幼儿还不会写字,让幼儿进行记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幼儿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录,比如,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画画、符号、做标记等方式,也可以积极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如照相机、录像机等帮助孩子进行记录。
  让孩子遵循好奇的天性,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受发现的幸福。
其他文献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赵俊峰,申继亮在对10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多数中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认知超负荷的中学生占66.5%,其中中度以上的认知负荷达37.5%;(2)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认知负荷更为严重,认知超负荷的初中生占72.8%,其中中度以上认知超负荷的初中生达42.8%.[1]认知负荷过重,必然导致“学而无效”.如何“教的有效”,已不再只从教师角度来考
“爱吃巧克力的请举手!”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爱帮妈妈做家务的请举手!”这回,有的小手举得有点慢。“爱生气的请举手!”哈哈,数一数,小手举得可不多……  这是《幼儿教育·父母孩子》和诸暨荣怀幼儿园联合举办的亲子联谊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和诸暨荣怀幼儿园联欢及“童眼看世界”亲子摄影,目的地是浙江诸暨。从杭州出发到诸暨的路上,快乐的序幕已经拉开。孩子们是快乐的创造者,也是快乐的感受者,一个简简单单的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企鹅帕特里克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亮丽的粉红色:他的嘴是粉红色的,上肢是粉红色的,从头到脚都是粉红色的!  “这太可怕啦!”帕特里克叫起来,“我的朋友们会怎么说?谁听说过一只粉红色的企鹅?”  “别担心,亲爱的。”妈妈安慰道,“布莱克医生会帮你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1  2布莱克医生感到很困惑。她翻着一本大大的医学书:“一只很酷的企鹅可能会变成蓝色。”她说,“如果你感觉不自在
概率作为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在近年中考试题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有些省市甚至将概率问题设计成压轴题,分值在12分左右;对概率知识的考查也从简单的概率计算到更关注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建立简单的概率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1 概率命题趋势分析  1.1 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概念的考查  例1 一只不透明的布袋中有十只小球(除颜色以外没有任何区别),分别是2个红球,3个白球和5个黑球,每次只摸出一只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科:蛙科  体重:30-150克  体长:4-15厘米  寿命:约10年  叫声:“哇哇”叫,而不是类似乌鸦的那种“呱呱”声。  意思相同,指的都是水陆双栖的脊椎动物。两栖类不耐寒冷,低于零下2℃,就要冬眠了,幼体叫蝌蚪。  腿  青蛙的后肢长且肌肉发达,因此擅长跳跃,可以更好地躲避敌害。它能跳50多厘米高。足有蹼,游泳能力强。  体形  青蛙更加苗条纤细,也比蟾蜍好看
《新课程标准》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要求.章建跃老师也曾说过: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充分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过程性目标”的重要性.  什么是 “过程”?这是许多老师困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设计教学过
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攻击的屏障,不过,总有小动物为了寻找食物和栖身之所而疯狂攻击它。它们是蚊子、人蚤、蜱虫、疥螨、恙螨幼虫和毛囊蠕形螨。请小朋友根据数字,找到右图中的微小动物。  蚊子  蚊子以另一种动物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它们把刺吸式口器插入宿主的皮肤,吸取宿主的血液。刺入时注入的物质可导致过敏反应,使皮肤刺痒、红肿。不过,蚊子的真正可怕之处并不是叮咬,而是那些由它们传播扩散的疾病。  人蚤  人蚤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孩子们长高的好时光。本期的橙子烧排骨、鸡蛋鱼汤面、花生芝麻糊,既美味又补钙,都是不错的选择。  鸡蛋鱼汤面  2人份|制作时间:30分钟  备材料  鲈鱼1段、鸡蛋2个、挂面100克、西兰花50克、姜2片、香葱2根、精盐2克、食用油适量。  开始做  1. 鸡蛋入锅煎制盛出。  2. 将鲈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开水炖煮15分钟。  3. 鱼汤用细网筛或棉纱布过滤鱼刺。  4. 另
1文章问题起源  文章《四种解法中到底谁对谁错》[1]对一道“看似简单却引起激烈争论的近似值计算问题”,作者王淼生、吴卫军老师的课题组团队老师提出了四种算法,由于计算结果不一样,老师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数学中近似计算的观点,读后受益匪浅,也想谈谈一点不同看法,与作者、读者交流笔者的理解与思考.  2原文观点摘要  为方便读者阅读,先将文章中提到的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的中
缪缪不好好吃饭,爸爸威胁她说大灰狼会抓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缪缪:妈妈,明天带我去动物园吧。  妈妈:为什么?  缪缪:我要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記录人:缪缪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