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12-0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学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校长个人经验办学阶段、政府强力规范管理阶段、政府推动现代化教育阶段、发展学校文化个性特色打造品牌办学阶段。每个阶段虽然没有明显界限划分,但都有鲜明特点。
一、校长个人经验办学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中小学管理与发展没有明确要求,不少学校学习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但具体操作落实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还比较困难。因此许多学校的管理基本是按照校长对学校功能的认识,对教育发展的理解来管理学校的。因而这个阶段,学校差别很大,学校发展速度更是不同,在那个环境中体现的更明显。可以说,那个阶段不少学校基本没有什么管理,教育靠自觉,学生靠天赋,环境靠自然,管理靠遗传。城市比农村好,重点学校比一般校强。老牌学校更好。因此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那个环境中体现得更明显。
二、政府强力规范常规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典型特征是《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28条》出台。提出了校园管理、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后勤、档案管理六个方面要求。省教育厅组织一帮人扛着摄像机,开展著名的“质量管理千里行”活动,深入到苏南苏北全省各类各级学校查看、录像。这一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学校检查验收评比迅速蔓延江苏大地。诸如:实验小学验收评比、规范示范小学验收、示范初中验收、重点高中、星级高中验收等等,迅速地有效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学校的积极性,大大推进了学校管理工作,使一批学校成为名校,使一批校长成为名家。
三、向现代化迈进的教育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苏省教委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海)上高调提出:“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向现代化进军”的口号,教育迈进现代化工作从此开始。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首先从物质条件、设施环境入手,进而延展到现代教育思想、教师队伍现代化,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章程,可谓声势浩大。直到现今,南京还在进行教育现代化区县达标验收。这一阶段学校物质条件、设施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不少学校异地重建,资金过亿,很多学校注重提升办学软件水平。诸如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使教育水平质量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中,随着教育现代化物质条件的改善,软件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兴起,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潮前所未有的在校园内外普及。一时间,国外各种教育理论纷至沓来,各种教育思潮洪波泛起。对于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讨论扩展教育内外,引起了我们校长极大兴趣。前后观点不少。其一:在乎教育外的群众社会的评价,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学校的好坏,群众、社会评价起决定因素。其二,来自于教育管理部门,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其三,来自于教育理论者、专家。
曾经有专家归纳过一所好学校标准:1、看是否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2、看是否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3、看是否能让所有教师体验到生活幸福感和职业内在的尊严感。我觉得:第一种观点:仅关注社会的评价不全面,忽视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好像做教育只是为了给社会看看,像演员,只在乎外在的一些表象。第二种观点:太大而化之,概念化,难以把握,没有涉及到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变化。第三种观点比较全面具体,又涉及到教育中师生,但要求太高,好像是一种理想追求,永远难以实现。
因此,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对第三种观点比较认可。
第一种观点首先提出一所好学校标准要看是否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但就实际情况看来目前要降低要求。一是升学压力,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育界主流意识难以一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获得成功的,这样把教育责任无限扩大,忽视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教育万能论”站在一起,这是有害的。
第二种观点是能否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我觉得这一条好学校能做到。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家长,提升家长素质,造就新一代家长能力,在和谐社会中影响深远,从而服务社会,高质量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材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反映育人的成效。现在不少政府还通过学校进行招商引资实现税收,其它方面诸如音乐、体育方面为国家队省队输送人才、学生整体风貌上等等。当然这不是完全合理的做法。但也不是所有学校可以实现的。在城市学校,还有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学校在这些方面确实承担起了教育责任,但好学校比贡献,目前关键之比还是在比考试成功。有多少学生升入大学、高中。这是社会所看重的。三看能否让所有教师体验到生活幸福感和职业内在的尊严。这不仅关乎到国家对教师一系列的制度,也更多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等。我想这一条好学校是能做到的,我觉得还应加上一条,学校有无鲜明特色。
四、发展学校文化,形成个性特色,打造品牌办学阶段
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一些学校通过传承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长,逐渐形成了学校特色,与此同时教育理论在总结学校教育过程时,发展在现阶段中,由于政府的强力作用,学校规范上水平了,但“千校一面”现象非常普遍。学校个性化特征严重不足,因此,理论界高喊,要特色办学,要办特色学校。因此关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的探讨,一浪强过一浪。一批学校走向前台,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刚刚起步,是在摸索行动中。学校特色不是一拍脑袋想搞什么就能出特色的,必然与学校文化传承有高度联系,必须经过时间考验,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要有时间,要有传承,要有意识去打造。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12-0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学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校长个人经验办学阶段、政府强力规范管理阶段、政府推动现代化教育阶段、发展学校文化个性特色打造品牌办学阶段。每个阶段虽然没有明显界限划分,但都有鲜明特点。
一、校长个人经验办学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中小学管理与发展没有明确要求,不少学校学习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但具体操作落实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还比较困难。因此许多学校的管理基本是按照校长对学校功能的认识,对教育发展的理解来管理学校的。因而这个阶段,学校差别很大,学校发展速度更是不同,在那个环境中体现的更明显。可以说,那个阶段不少学校基本没有什么管理,教育靠自觉,学生靠天赋,环境靠自然,管理靠遗传。城市比农村好,重点学校比一般校强。老牌学校更好。因此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那个环境中体现得更明显。
二、政府强力规范常规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典型特征是《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28条》出台。提出了校园管理、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后勤、档案管理六个方面要求。省教育厅组织一帮人扛着摄像机,开展著名的“质量管理千里行”活动,深入到苏南苏北全省各类各级学校查看、录像。这一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学校检查验收评比迅速蔓延江苏大地。诸如:实验小学验收评比、规范示范小学验收、示范初中验收、重点高中、星级高中验收等等,迅速地有效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学校的积极性,大大推进了学校管理工作,使一批学校成为名校,使一批校长成为名家。
三、向现代化迈进的教育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苏省教委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海)上高调提出:“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向现代化进军”的口号,教育迈进现代化工作从此开始。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首先从物质条件、设施环境入手,进而延展到现代教育思想、教师队伍现代化,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章程,可谓声势浩大。直到现今,南京还在进行教育现代化区县达标验收。这一阶段学校物质条件、设施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不少学校异地重建,资金过亿,很多学校注重提升办学软件水平。诸如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使教育水平质量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中,随着教育现代化物质条件的改善,软件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兴起,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潮前所未有的在校园内外普及。一时间,国外各种教育理论纷至沓来,各种教育思潮洪波泛起。对于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讨论扩展教育内外,引起了我们校长极大兴趣。前后观点不少。其一:在乎教育外的群众社会的评价,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学校的好坏,群众、社会评价起决定因素。其二,来自于教育管理部门,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其三,来自于教育理论者、专家。
曾经有专家归纳过一所好学校标准:1、看是否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2、看是否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3、看是否能让所有教师体验到生活幸福感和职业内在的尊严感。我觉得:第一种观点:仅关注社会的评价不全面,忽视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好像做教育只是为了给社会看看,像演员,只在乎外在的一些表象。第二种观点:太大而化之,概念化,难以把握,没有涉及到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变化。第三种观点比较全面具体,又涉及到教育中师生,但要求太高,好像是一种理想追求,永远难以实现。
因此,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对第三种观点比较认可。
第一种观点首先提出一所好学校标准要看是否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但就实际情况看来目前要降低要求。一是升学压力,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育界主流意识难以一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获得成功的,这样把教育责任无限扩大,忽视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教育万能论”站在一起,这是有害的。
第二种观点是能否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我觉得这一条好学校能做到。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家长,提升家长素质,造就新一代家长能力,在和谐社会中影响深远,从而服务社会,高质量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材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反映育人的成效。现在不少政府还通过学校进行招商引资实现税收,其它方面诸如音乐、体育方面为国家队省队输送人才、学生整体风貌上等等。当然这不是完全合理的做法。但也不是所有学校可以实现的。在城市学校,还有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学校在这些方面确实承担起了教育责任,但好学校比贡献,目前关键之比还是在比考试成功。有多少学生升入大学、高中。这是社会所看重的。三看能否让所有教师体验到生活幸福感和职业内在的尊严。这不仅关乎到国家对教师一系列的制度,也更多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等。我想这一条好学校是能做到的,我觉得还应加上一条,学校有无鲜明特色。
四、发展学校文化,形成个性特色,打造品牌办学阶段
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一些学校通过传承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长,逐渐形成了学校特色,与此同时教育理论在总结学校教育过程时,发展在现阶段中,由于政府的强力作用,学校规范上水平了,但“千校一面”现象非常普遍。学校个性化特征严重不足,因此,理论界高喊,要特色办学,要办特色学校。因此关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的探讨,一浪强过一浪。一批学校走向前台,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刚刚起步,是在摸索行动中。学校特色不是一拍脑袋想搞什么就能出特色的,必然与学校文化传承有高度联系,必须经过时间考验,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要有时间,要有传承,要有意识去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