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创新推动职校质量建设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江苏职业学校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试点到正式实施的两年多来,该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设计、功能与性质定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2-0029-05
  【作者简介】1.周新华,南京市职教(成人)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8)教学管理科科长、数学教研员,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职业学校数学教研;2.狄昌进,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南京,211800)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职业学校教学管理。
  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江苏省经过充分调研,开始推行全省中职生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1月,在南京、南通、常州进行了中职德育、语文、数学、英语4门课程的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6月,在南京、南通、常州、苏州、无锡、盐城、镇江、扬州8市进行了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机电类、电子电工类、财经商贸类71个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从2016年起,开始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职学考”)。2017年11月,在中职学考中还增加了会计、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应用3个专业的技能考试。这项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实施,必将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标准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江苏省中职学考内容简介
  该制度于2012年开始酝酿,参考了南京、南通、常州等市职业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统一考试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的在于客观评价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业成就是否达到基本要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为学生的升学提供依據,如使用学考成绩可申请升入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免试注册入学,学考合格后可获得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等等。
  由于职业学校的专业门类众多,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组织全科考试。因此,我省学考采取了按专业分类、理论与技能并重、以核心课程与专业通用技能为考核内容的考核评价模式。
  1.以学科为考试单元进行理论考核。每名学生须参加语文、数学、英语、德育4门公共基础课程和所学专业2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考核。学考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专业分类的基础上确定考试类别。全省中职学校开设的150多个专业被划分成42个考试类别,每个类别选定两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作为考试课程。考试课程的选择有两条原则:一是属于本考试类别中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相同或基本相同。如,信息技术大类划分成计算机硬件类、计算机软件类、数字传媒类3个考试类别,归属于计算机硬件类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均考核“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基础”两门课程。
  3.按专业类别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全省中职学校所开设专业被划分成44个考试类别,选择本类别中各专业所必备的通用技能进行考核。按考试类别制定技能考试大纲,并依据大纲要求开发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根据考试类别的技能特点,分别采用实际操作、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考试、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三种考核方式。2017年在会计、会计电算化、数控专业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全省技能考试,并将逐步推广,分步实施,至2020年实现全省技能统一考试覆盖90%以上的在校生。
  4.考试成绩实行等级制。学考成绩采用A、B、C、D等级制评定,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85~100分定为A级,70~84.9分定为B级,60~69.9分定为C级,59.9分及以下定为D级。C级及以上等级为合格,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均达C级及以上为学考合格,并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颁发成绩证明书。
  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均可申请参加多次考试,成绩以该科目多次考试中的最高等级为准。
  二、江苏省中职学考的功能与性质定位
  由于目的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考试的性质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考试功能的角度,可将考试划分为选拔性考试和水平检测性考试;从测量标准和分数解释的角度,可将考试划分为常模参照考试和标准参照考试。
  常模参照考试采用“相对评分”方法,是通过考生成绩相互比较来确定每个考生水平的相对位置,通常用于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选拔优秀人才。我国的普通高中高考、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考试,美国的SAT、GRE等考试都属于常模参照考试。标准参照考试采用“绝对评价”方法,是以某一预定的目标(如课程目标)为客观参照点,确定考查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绝对位置的评价,目的是为了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要求及达成的程度,主要用于资格考试和形成性考试,如教师资格考试,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等。
  学业水平考试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在我国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也已经实施多年。江苏省于2005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学校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我国尚未统一组织实施,仅江苏、福建、上海等部分省市在进行探索,而且在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试的功能、性质定位也有所不同。
  江苏省中职学考是国家教育部立项的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试点项目,作为江苏省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国家及省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标准,其功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检评职业学校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对职业学校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实施监控、检验的重要手段。中职学考能督促职业学校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基础文化知识、基本专业理论和通用技能的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保证毕业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预定的要求。
  2.可以作为学生报名参加对口单招考试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如“3 3”“3 4”)转段升学的依据,是对中职毕业生的学历检测。
  3.可以作为中职毕业生向高职院校申请免试注册入学的依据,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学考成绩决定是否接受学生的入学申请,弥补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入学考试的欠缺,并承担学力检测的部分功能。
  4.以此构建学生学业水平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强化实践能力考查,坚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完善知识 技能的分类考试制度。
  由此可见,江苏省中职学考的性质以标准参照考试为主,并具有部分常模参照考试的功能。
  三、江苏省中职学考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中职学考具有规模大、专业覆盖面广、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多的特点,是一种全新的质量评价方式,对中职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及其相应的质量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种种争议,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思想未能完全统一。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突出技能教育,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进行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考试会引导职业学校回归普通高中教育模式,削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及其功能,不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考试目标与课改目标不一致。中职学考的要求与现行课程改革的理念及专业课程的实施不一致。学校为了应对学考,让课程教学又回到原来学科型课程教学的老路上,造成课程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
  3.学生应试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中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普遍较弱。对中职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考试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受挫感”,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4.考试覆盖面不够。目前中职学考每个专业只考两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覆盖面较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只重视要考核的两门课而忽视其他专业课程的情况,不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毕业生的人才规格和质量。
  上述争议和问题源于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的性质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观念存在偏差,未能在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全面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层次教育,教育目标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担负着直接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这是时代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及相应的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岗位要求,强调专业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岗位实践,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还被边缘化。其结果是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更加薄弱,影响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职学历教育的功能,致使中职毕业生基本丧失了升学考试能力。职业学校的升学功能主要通过综合高中实现,造成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两张皮”。
  首先,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中的类别教育,设有初、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技术专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成为可能,而且升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中职教育不应只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实操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符合中职学历教育的规格和要求,才能够让学生具备升学能力。
  其次,中职学生就业后会面临职业发展、转岗培训、接受继续教育等需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从这一点来讲,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应给予同等重视。
  再次,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迫切需要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职学考制度作为教学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了对国家、省颁布的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價、反馈的功能,促使课程标准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中职学生达到合格毕业的基本质量标准。
  由此可见,江苏省中职学考顺应了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推动并优化了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
  四、江苏省中职学考制度设计的优化建议
  全面推行中职学考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处理好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眼于江苏职教内涵建设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大背景,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在实施中逐步加以完善。
  (一)树立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有三,分别是职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和发展性功能。职业化功能体现在使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长为职业人,具备从事特定职业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个性化功能体现在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让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发展性功能体现在适应受教育者的持续发展要求,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人生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定位在“操作工”“辅助工”等低端岗位上,在教学理念上突出职业化功能,注重即学即用,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中过度强调岗位要求,强化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个性化功能和发展性功能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忽视了对现代职业人必备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提升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抗风险能力,最终不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二)进一步明晰中职学考的功能定位
  江苏省中职学考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管理、课程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下一步,应继续明晰其功能定位,对成绩进行有效应用,充分发挥中职学考的功能。
  1.将学考成绩与学生的毕业挂钩。学考成绩作为中职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合格与否决定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理论课程或专业技能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须留级或暂缓毕业,参加下一年度的学考成绩合格后再颁发毕业证书。改变补考走过场、成绩不合格也能毕业的学业成绩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扭转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懒学惰练的不良风气,保证中职毕业生的质量和中职毕业文凭的含金量。
  2.发挥中职学考的升学功能。以学考为平台,整合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注册入学、对口单独招生考试、“3 3”和“3 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升学考试,将学考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主要依据。报考专科学历层次的学生,由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学生学考成绩等级进行录取;报考本科学历层次的学生,由招生学校单独加试1门公共基础课程和1门专业理论课程,依据加试课程的成绩和学考成绩等级进行录取。
  (三)充实考试内容,优化考试形式
  目前江苏中职学考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三个部分的考试组成,与中职课程体系相吻合,能够较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但是,在学考课程的选定及考试形式、考试时间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1.学考考核的专业基础课应扩大到4~5门,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并逐步过渡到即学即考。在每个学期末的规定时间内开放考试系统,采取机考形式,从开发的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组织学生考试,允许学生在考试系统开放期间多次参加考试。
  2.以通用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改变以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代替技能考试的做法。按照通用技能相同的原则进行专业归类,在此基础上依据技能教学标准确定各类别的技能考试内容,引导学校加强技能教学与训练的力度,保障专业教学质量。从2017年技能考试反馈的情况来看,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技能教学质量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技能教学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技能训练的时间、质量、教学方法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到位、不科学的问题。技能训练作为一门实操性课程,与理论课程一样也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要求,对学生的组织管理甚至比课堂教学更难、更重要。但长期以来,对技能教学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缺乏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学校普遍存在专注于技能比赛而忽视全员训练的现象。中职学考的技能普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3.学考可将选拔性考试和水平检测性考试相结合,学生根据是否升学进行自主选择。没有升学意愿的学生选择以基本要求为考核内容的水平检测性考试,通过后成绩评定为C级,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可加试较高要求的考核内容,考试等级既可作为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又可作为高职院校录取的依据。这种考核方式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底线要求,照顾到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及格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又能够区分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实现分类考试的目标。
  (四)促进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建设,提高教学活动的规范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何谈质量?陈宝生部长说职业教育“亮不亮,看质量”,并强调“质量是有标准的,沒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职业学校的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落实课程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教学文件,能够规范、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标准体系,扭转以往职校教师教学活动粗放、随意的弊端,将“教什么”“怎么教”从取决于教材或教学者的经验转变为基于教学标准,这是职业教育从托底教育走向优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教育从粗放走向精细的成熟标志。但是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效果需要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客观的反馈,目前职业学校的对标评价大都由学校组织自教自评,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中职学考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考核、评价、反馈,唤醒广大教师“学课标、用课标”的意识,引导教师自觉地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进行“对标找差”,按照课程标准中有关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学习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使职业学校的课堂生态得到根本好转。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背景下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的探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面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充分总结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优化制度设计,使学考真正发挥出理想的功能和作用。
其他文献
这是一所平常而又特殊的学校,一所力求办出自己特色的学校。它虽然规模不大,占地不多,却以其较高的教育质量,显著的办学效益引人瞩目,在安徽省色彩纷呈的高教园地中,它象是一
当下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低效高耗现象屡见不鲜,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在人物传记教学中发现,"形象祛蔽"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
用傅里嚅变换红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条件下退火处理的聚对苯对二甲酸乙二酯膜的谱图,用谱带粉离技术对归属于反式构象的1340cm^-1谱带进行阻尼最小两乘分峰处理,结合属左在式构象贡献
【正】 一、表决《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草案)》二、审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三、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科教兴市主战略实施中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正】 一、表决关于修改《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的决定(草案);二、审议《上海市民用机场地区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三、审议《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
本文对Eu^3+离子与α-氨基丙酸及组氨酸栩合物体系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所表现的^13CNMR波谱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的^13CNMR化学位移值随介质酸度的不同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酸度促使配
探讨了电位滴定(PT)法测定的零电荷点的物理意义,认为是零净电荷点(ZPNC).并对零净电荷点PH(pH_(ZPNC)),零可变电荷点pH(pH_(ZPVC)),永久电荷密度(σ_P),可变电荷密度(σ_V)
运用时间分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TRSERS)结合电位双阶跃的方法,研究了硫脲衍生物甲基硫脲(MTU)和烯丙基硫脲(ATU)在银电极表面与ClO4离子的共吸附行为,SERS强度-时间曲线表明它们各自相应的SERS谱峰强度随电位阶
<正> 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或血流量异常增多所致的、以门静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内阻力增高及全身和内脏血流量增加。Benoit认为门静
【摘 要】以城市公办初中校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系统探讨其心理融入水平,归纳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身份认同、归属感、学校主观生活质量、学习适应性、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特点。提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心理融入水平可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心理融入;公办初中校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