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 懂得关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然而,无数家长却在叹息:现在的孩子像小皇帝一样。别说帮助大人做事,连自己穿衣、吃饭的小事也要父母帮助。他们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对长辈、对社会只知索取,却不知感恩。这种现状究竟是什么造成的?笔者从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分析了孩子缺乏感恩的原因,并从生活细节入手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愿与家长、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尊重;感恩;家庭教育
  孝思赋序:父母之恩,云何可報,慈如河海,孝若涓尘。意思是说:父母之恩广大,不知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疼爱子女,恰似河海之深,子女孝敬双亲,如水滴和埃尘之微小。 “孝道”一直是中国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且不说“孝”,个别孩子对父母连起码的尊重都谈不上。
  前几日我就亲眼目睹了一场父与子的故事。由于父亲没有答应孩子买玩具,孩子拒绝吃饭,躲在门外生闷气。母亲过来责怪父亲:孩子非得父亲亲自去“请”才肯进门,父亲为什么就无动于衷。父亲没辙,只得过去“请”。
  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后,叹息、伤心。孩子自私、冷漠,不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究竟是谁的错?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疏漏?
  一、父母关注度的偏差,让孩子情感发展滞缓
  曾经有一位班主任老师告诉大家,她几乎很少接到家长关于和孩子相处问题的咨询。“全部都是问和学习有关的事情,考试成绩多少,孩子做作业怎么样、是否守纪律等等。”每个家长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然而一些父母往往只注重了物质、生理、知识、学习方面的培养,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情感发展却关注甚少,在情感、意志、个性、人格方面的培养就更显得缺乏。
  二、家庭教育的失衡,让孩子性格扭曲
  有心理专家做过研究:专制、拒绝、放任的父母教育方式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多是心智扭曲、没有爱与被爱能力、不负责任的人。有些父母一旦孩子做错了事,他就开始诉说自己如何辛苦,表面上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化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就仅是一种任务,毫无真情可言。还有些家长有打骂孩子的习惯,尽管出于爱意,但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仇恨的种子,仇恨产生了,自然谈不上感恩。而享受过度宠爱和溺爱的孩子同样有可能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让感恩意识淡化
  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人们容易把别人的施恩看作另有所图,或者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老师被认为是为了饭碗而教学生,所以不必感恩;父母被认为是为了养老而养育子女,所以不必感恩……商品经济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缺乏关爱和沟通。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往往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那就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如何创造机会,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呢?
  1.参加“爱心”活动,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品质的形成。我们可以经常带领孩子去参加各类爱心活动,如“希望工程”的捐助、志愿者服务……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2.抓住生活细节,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孩子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比如,一支笔掉到了桌子底下,聪明的母亲会告诉孩子:“妈妈今天腰很疼,不能弯腰,你能帮妈妈捡一下吗?”再如,父母生病了,你可以明确地对孩子说:“今天妈妈生病了,不能做饭了。你能不能帮帮妈妈?”请求孩子帮助自己,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儿子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帮助大人的习惯。双休在家打扫卫生,我们总会说:“小文,帮爸爸妈妈做件事。”哪怕只是让他擦一张桌子,都一定要他做。儿子在反复几次后已经很习惯这样的劳动了。每当儿子帮我完成了一项任务,我总是很高兴地对他说“谢谢”。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3.融洽家庭关系,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融洽的家庭关系和父母以身作则,也是培养孩子感恩之情的必要条件。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青少年来说,感恩还不局限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愿我们的父母、教师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孩子,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成为 “冷漠的一代”。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2011版新课标的出台,我们的老师又一轮投入到对新课标的解读中去。其中,除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一教学策略,见习作教学之如画风景?  一、细节观察,添习作血肉之满  有一次,批改周记,发现很多同学都写了“狗”的故事。原来,上星期班级莫名地来了一条小黑狗。“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它,它一声不吭,靠在我的手臂上,竟然闭上眼睛打起了瞌睡……我看着这
期刊
新学期开始了,刚上了一个星期的音乐课,就有学生来找我了。  “老师,我们想开个班级音乐会。”  我不禁想到以前这个班在高一的时候我组织他们开的一场“班级音乐会”的情景:没几个人愿意给大家表演,音乐会冷场了。最后还是我点名叫几个同学起来唱了几首歌,就这么草草地收场了事。“音乐会”并没有达到认识大家,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效果。看着站在我面前的这个连他们班主任老师都头痛的“调皮大王”,我还真怕他把一
期刊
题记:“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恩格斯  2012年3月28日至4月2日期间,我们晋江市陈埭镇中学课改片区组织了部分学校行政和骨干教师前往山东,参加了“全国初、高中高效课堂特色名校现场多维度解析研讨会与齐鲁典型名校有效教学策略考察观摩活动”。无论是在泉城济南和课改名家对话交流,还是和一线名师分享经验成果;无论是到杜郎口中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的思考,提问、分析、探索等智力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呢?现以现行小学语文第九册为例略作说明。  一、要注意发挥教师提问的示范引路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具有示范引路作用。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抓住课文重点,激发学生兴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在实施要求上,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关键词。其中,“参与”是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主体参与的空间和平台提出必要的策略。  【关键词】主体;参与;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奠定是以一定的学生参与度为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就谈不上“主体”体现。优化课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根据学困生成因调查和学习反思分析,我从“学困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进行尝试和探究,逐步形成了“活动单导学”课堂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有效学习  【问题的提出】  活动单导学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學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
期刊
以下是2011年某次教研活动时,一位老师对《老王》的解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内心对老王充满了愧怍之心呢?  生: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还不够好!  师:那么,大家认为作者应该怎样做呢?  师:比如在老王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生:可以请他进来坐坐。  师:对啊,可以请他进来,而不仅仅是把钱给他。这样或许作者可以不那么愧怍了!  师:看来这样的愧怍之心源于“人道主义精
期刊
本学期笔者有幸听取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听完本课之后,笔者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课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不失为一堂经过认真打磨的堪称成功的师范课。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能够在执教者的课堂上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  首先从课堂的导入而言,一堂好的公开课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演出,而课堂导入无疑就是序幕,高潮没来到来就已经抓牢了观众的眼球。执教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大国崛起》的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
期刊
《人民教育》2011年第2期发表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俞正强的《“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一文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种子课”观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字,却极具震撼力。它如同一颗震撼弹,激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新思考。下面以《天平游戏(一)》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凸显“种子课”的生长力量。  一、追问数学价值  价值追问、凸显其价值是“种子课”实现生长力的首要条件。因为“种子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