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三维高度”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自身达到的高度,教师对文本的理解高度,学生力所能及的高度,构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三维高度”。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三维高度”相融合,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理解抵达文本自身的高度,甚至超越文本,使学生原来的认知层次有了明显的提升。“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保证和实现。
  阅读教学长期在低谷徘徊,这与“三维高度”时常不能相融有直接关系。影响“三维高度”有效融合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本自身的高度影响“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应该说现行教材里的文本大多数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学生阅读,但也有一些文本自身的高度远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连不少教师也感到理解困难,这样的文本势必影响“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课堂不可能取得什么效果。例如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苏教版必修一),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深层思考,文本思想深刻,高一的学生解读这一文本必然存在较大难度。笔者曾见过几位年轻教师上这篇课文,课堂推进困难,师生的理解多停留在皮毛,有些地方明显读歪了。
  2、教师的文本阅读能力影响“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教师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生活经历、拥有的学识、文本阅读的能力等都影响着文本的阅读高度。当教师因自身能力限制而无法对文本作出较高水准的读解时,那就惶论引导学生向着文本自身的高度攀登了。有些教师依靠教学参考用书,殊不知“教参”是别人对文本的理解,执教者即使熟背“教参”也无济于事,因为那不是你自己理解的高度。
  3、教师对学情的熟悉掌握程度影响“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阅读是读者自己的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具有不同的语文素养。有的文本能顺利进入这部分学生的“视界”,而未必能激起那些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就是依据文本的内容特点,确定能进入更多的学生“视界”的教学内容。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就是这意思。不过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做到,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我认为这其实也是阅读教学难于数理化教学的地方,因为数理化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可以统一,而惟有阅读教学内容往往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文本却有不同的取舍。
  4、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影响“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譬如《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极有哲学高度的美文,但对于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文本的高度是难以企及的。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还是如坠云雾,不明所以。因此,遇到这类文本,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多读课文,记住文本里的一些重要句子,待以后慢慢去领悟。
  鉴于上述几方面的因素,阅读教学要保证“三维高度”经常性相融,教师首先要加强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本阅读能力,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的,才能引导学生去感悟;其次,要鼓励学生多读,读解的能力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起来,舍此,别无捷径可走。除了师生多读书之外,笔者以为还要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关于文本自身的高度。现代读解理论认为,文本是一个“空筐结构”,文本的意义是读者赋予的,也就是说,文本的高度取决于读者的理解高度。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理论容易导致理解的随意性,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一般地说,文本有自身的意义系统,有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高度,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阅读就很容易滑入虚无主义的误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文本自身的高度呢?文本自身的高度没有绝对的标准,相对的标准就是当前学界对它的比较通行的诠释。例如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它以“清、静、悲凉”为美的独特的审美倾向以及文中细腻的笔触,都是学生不容易感受和体悟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教读这篇散文,仅仅停留在传授写景技巧的层面,而不能品出“秋味”来,那就属于高度不够。又如《荷塘月色》的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样理解“不宁静”,比较通行的解释就是朱自清先生在大革命失败后,感到苦闷彷徨,一时看不到希望。有的人非要把弗罗伊德的性理论搬出来,搞出什么“性苦闷”的说法,并以此沾沾自喜,以为抵达了前所未有的创新高度,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对学生的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优秀的文本是常读常新的,教师也要注意避免抱残守缺,时时关注学界对某文本的新的诠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才能与时俱进,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关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生成。教师作为师生共读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需要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在共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文本阅读时所需的知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所需的基础知识等,消除一些基本障碍,使学生能够进入深层的理解与感受。不过,有一点我们得承认,教师的知识积累是有限的,阅读能力是有限的,对文本的理解高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必须留意学生的“个性化”的合理的意见,并及时把它纳入自己的教学中来。交流是突破个人理解局限性的最有效方式。王荣生教授说:“通过讲授、问答、讨论等,教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以突破个人理解的局限,丰富对特定文章的理解与感受,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依据文本确定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如果无视学生的读解体会,最多只能实现教师与文本两维高度的融合,这是无效的教学。
  “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需要一个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的互相了解,教学相长。在文本阅读中,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解读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学会倾听,学会引导,充分合作、探究,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三维高度”的有效融合。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江中学镇海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一次教育的革命。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对21世纪的学校教育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目前,网络和各类刊物上已有
在硫磺的酸的阳极的氧化物形成上的艾尔 7050-T7451 底层的微观结构的效果在这篇文章被学习。底层的微观结构被光显微镜(OM ) 和传播电子显微镜(TEM ) 估计。氧化物电影的表
为 CuInSe2 薄电影的免职的一个简单过程被描述。CuInSe2 混合物被 selenization 准备 Cu 在里面合金先锋,它是在经常的水流的 electrodeposited。selenized 先锋被压缩然后退
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领域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可喜的成果.语文课,做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在不停地接受着新思潮的一次次洗礼.笔者认为,要想
期刊
<正>无论是对于个人的评价还是对于历史的评价,百年之后即使不能说是最后的盖棺定论,但至少也是阶段性的总结了。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从终点反观起点,我们需要用自
有 0.46wt% 的增加与 Mn 和 Ti 的踪迹元素相结合的 Cr 的低碳钢被学习。变丑和在以铁酸盐为主要成的范围的钢的热变丑方程的明显的激活精力借助于单个热压缩测试被决定。在
我国古代诗坛上的闺怨诗就如诗中那一个个多情哀怨的女子一样让人怜爱、让人回昧。诗中的闺妇或是寂寞怀春的少女,或是饱受离别相思之苦的少妇,或是被无情的丈夫抛弃的弃妇。诗
目前国内的Blog服务商主要有BlogDriver、BlogBus、BlogCn、Blogunion,现在均为免费服务用户数量增长很快。但随着人数的增加,服务器越来越慢,并且经常不能登录。为了让学校师
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利用PowerPoint 2002的动画功能来实现动画制作的简便方法.用PowerPoint制作的动画显示效果良好、制作简单、运行稳定、使用方便,而且动画文件小,有利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