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随风潜入校园,潜进课堂,潜进每位老师的心田。在东风春雨的滋润下,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老师和同学们收获着、成长着。而真正高效的教学是教师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而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而成的。现就以人教版必修3中《琵琶行》的教学为例,体会语文教学之趣。
  一、趣之前提——教师的精心设计
  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我在上每一篇文章之前,都有一种预想,希望我的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怎样的情感体验。在这些愿望的驱使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我的教学。
  (一)内容的设计
  帕斯卡尔一段著名的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一篇文章内容的设计,最能体现其思想性和自主性。在《琵琶行》的教学中有三个关键内容:一是琵琶曲之妙,二是情感之妙,三是环境描写之妙。结合三个要点和文中的名句“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来设置趣点,设计如下: 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曲——诉尽心中无限事;风物意——江心秋月总关情
  (二)问题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琵琶行》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考:
  A.结合核心内容之“青衫湿”提问
  (1)为何“江州司马青衫湿”?引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诗人为什么说他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3)在寻求二人共同经历的基础上,解“泪”的内含。
  B.对琵琶曲的描绘是本文传神之笔
  乐曲的动人之处,除本身曲调的高低抑扬,婉转悠长外,还因着那一分鲜为人知的故事,鲜为人解的情愫。因此,围绕琵琶曲调和其中传递出来的情愫,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1)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2)从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我们能否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人生经历变化的轨迹呢?
  C.谁解风物语?(分析各处景物描写的妙处)
  在引导和探究中,让学生领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一派朦胧忧郁的月光里,聆听凄美动人的琵琶曲。
  二、趣之灵魂——师导生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A. 教师的“导”体现在:
  (1)趣味导入课堂:由唐宣宗李忱为白居易写的悼念诗导入:
  (2)问题趣导研文本:将教师精心设计的上述问题展示给学生。
  (3) 补充点拨探深意:针对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教师可对疏忽点或难点作补充点拨。
  B.学生的“主”,新课标要求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展示,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生应该全心投入到解读,思考,交流讨论,表达等各个环节。
  三、趣之升华——师生互动
  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似乎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呼吁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应建立起和谐平等的交流对话关系,这是课堂构建成功的关键。在《琵琶行》教学结束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我让学生以诗词的形式改写《琵琶行》全诗,要求基调,内容,情感保持一致,同时教师也现场改写,师生之间展开一场隐形的竞争,同学们热情高涨,改写后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学科。它既是炫目的先秦繁星,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既是珠落玉盘的琵琶,又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既是魏王的老骥之志,又是孔明的锦囊妙计;既是李白的杯中酒,又是雪芹的梦中泪……语文如此之美,作为语文人,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的课堂枯萎,而是不断地给它注入活水,让它清泉汩汩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加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文的学习与实
期刊
据说,一次画家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竹锁桥边卖酒家”,让画家把这句诗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虽绞尽脑汁却不得要领,有的画家煞费苦心也不能诠释其意。  结果入选的却是一位没有画出酒馆的画家。他画的是小桥流水、竹林茂密,在绿叶掩映的林梢远处露出古时候的一个常用酒帘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这幅画儿,画面上不见酒店,却使你似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要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可见,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口头表达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应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高考又不考它,写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
期刊
笔者开展的诗歌、散文模块的教学研究,采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作选修模块,通过近三年的务实研究,有一定的收获。在选修模块的使用方面总结了“单元整合”和“必修、选修重组”的策略,在教学的方式方面探索出了“作家讲座”的策略,在学生学的方式方面总结了开设语文活动课的策略,在评价方式方面总结了“评价多元”的策略。  单元整合 笔者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只见树木
期刊
针对高三语文复习的问题,很多同仁都发表了比较详熟的见解,但是作为“战斗”在高三第一线一员的我却另有感慨,另有感悟,在这里不妨一吐为快,希望与同仁共同商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在高三的整体教学部署中,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学生不学、厌学的很多,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这门学科不外乎就是做几道题,写一篇作文罢了,什么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往往是老师嘴里的
期刊
一、生态课堂概述  生态课堂是佐藤学所讲的“润泽的课堂”,是适合于学习型共同体发展的课堂。生态课堂的内涵包括课堂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制度规范生态三个方面。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其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彼此和谐协,生成最大效能。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
期刊
生本教育在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一线老师,应该努力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践行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构建生本课堂会给教学带来更大的收获。  九年级上册第22课是《唐雎不辱使命》,该课情节内容比较简单,也没有复杂的语言现象,较之八年级的很多篇目而言,教学起来,学生更好懂一些。但是,如果把教学重心依旧放在
期刊
从毕业至今16年,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多年的教学原则就是“我以我心付童心”。 一层意思是我的心向孩子心理靠近,另一层意思是我把心交给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有效的走近他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好他们。伴随着一批批孩子的长大,在班级管理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说过的“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
期刊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学问”、有创造性的人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语文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表演者,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表演,通过表演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