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中的桂剧保护——传承与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最直接的艺术渊源便是民间庙会、广场游艺、宗教巫傩等,戏曲本身就是各种民间艺术要素的相互提炼和融和。广西的多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特色,共同滋养产生了代表地方生活特性、民间风俗特点的多元文化艺术产物——桂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桂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从根源上去发掘原因且寻找出路。
  【关键词】:桂剧;保护;发展
  1 桂剧的概况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广西汉族的地方戏种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独特剧种。桂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伴奏乐队亦与其他皮黄体系的剧种一样分为文场、武场。明代时期广西很流行戈陽腔,到乾隆、嘉庆年间,桂林的戏剧演出已是相当频繁。此外,由于祁阳戏长期在桂林演出,逐渐受到桂林本地民间音乐、风土民情的熏陶和广西官话的影响,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逐步改变了唱词的发音。此时,桂林有了用广西官话演出的本地戏班,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桂林班”,后称为"桂戏”,至此,桂剧正式形成。
  桂剧的历史上有三次辉煌时期:第一次是清末年间,桂林名仕唐景崧对桂剧剧本的始创而带来的变革;第二次是20世纪30、40年代欧阳予倩、马君武等一批革命艺术家对桂剧内涵性的创新,从而引发了当时社会的大批文人和桂剧爱好者对桂剧发展前途的关注与探讨;第三次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当时由政府组织大批学者收集、整理桂剧的史料,并积极在群众中宣传桂剧、提升桂剧在社会中的艺术地位是的桂剧迎来了又一次的黄金年代。
  通过描述不难看出,桂剧的形成过程中,"本地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在戈阳腔等剧种传入桂林本地之后,在表演者与观赏者的交流空间中,不断地与本地的语言、文化、民间故事、民间风俗交汇融合。在此过程中,外来剧种经过出演者与观众的共同努力,再创造成了具有桂林本地特色的桂剧。
  桂剧在 20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经过不同时期艺术家们的不断实践,它具有了富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它有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唱念做打舞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舞台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高度灵活性并自身凝聚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具有独特的魅力。2006年6月份,桂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桂剧发展的现状
  目前,桂剧团里的一些演员非常积极的做桂剧的宣传工作,希望可以把桂剧发扬光大。他们不停地奔走在已退休的桂剧艺术家的家里以及各大图书馆之间,还积极联系爱好桂剧的青年,对他们进行指导。此外,现在桂剧团也努力排演新兴的桂剧剧作家的作品,加入一些时代的元素,运用现代化的舞美手段,增加灯光舞台效果,加强故事的吸引性,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促进桂剧重新盛行。值得高兴的事,这一系列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这也让大家看到了桂剧发展的希望。《瑶妃传奇》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广西第三届剧展"桂花金奖”等11项大奖;《大儒还乡》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等多项殊荣。
  但是,只有这样少众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桂剧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曾经有过的困难对于现在来说似乎已经只是历史,现在说起桂剧,只有老一辈的人知之甚详。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文明的丰富,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冲击着传统文明,各种外来音乐元素的冲击,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此外,还有传统文艺教育工作的不普及,青少年对于传统剧目几乎是零关心,他们觉得这是落伍的东西,他们不愿意去看桂剧。此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的戏剧文化也收到了大量的损毁,乡镇的桂剧团遭到了严重的迫害,村落见的桂剧表演舞台也被损毁殆尽。目前,广西现存的专业的桂剧艺术团屈指可数,在城市、乡村无固定的演出场所与演出时间,使得观看桂剧传统剧目的观众越来越少。此外,市场的颓靡,导致了演员上台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表演的热情也越来越少,专业的桂剧演员也逐渐转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戏曲演员的特殊性,没有办法在朝夕之间造就一名唱念俱佳的名角,短促之间只能唱、做、念、打俱不佳,这也导致了桂剧演员的青黄不接。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桂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那个的大好形势下,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首先得到改变,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城市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秩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再分配。原有的文化事业是通过政府指令性的计划,有组织的流通,直接间接拨款带来繁荣的,一旦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时,体制、布局和管理方面的弊端日益暴露,就不可避免地致使了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低效率;随之而来的又是文化法制不健全,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艺术人才匮乏,传统道德观念和固有的封闭式经营,使改革开放后日益活跃起来的艺术生产力和陈旧的管理产生了矛盾,原有的艺术生产管理又没有在新的趋势下理顺,加上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了文艺界内部诸多矛盾:外在的现象是多演多赔钱,不演也赔钱,局内人却在等待着结构的变革。在这种等待变迁的特殊情况系,文艺界又偏偏却少拥有这般有魄力的企业家与能人,有的只是在各种会议上互相埋愿发牢骚。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桂剧在此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列的不良现象:选择不适当的剧目,在不适当的地点演出,上座率极低,演出收入远远不够演出开支,只好少演停演。这是桂剧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不得忽视的现实。
  3 桂剧研究的现状
  概括的来说,目前对于桂剧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方向。第一是从史料整理、材料爬梳入手,通过大量的人物采访、图片、文献、口传等原始资料叙述了桂剧诞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对桂剧发展相关人物的研究,如对欧阳于倩与桂剧改革的相关叙述,再如对尹羲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桂剧发展史和桂剧研究史的维度,这一方面的研究给桂剧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为我们对桂剧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第二个方向是从桂剧本身结构、程式的角度进行的。近十年来,桂剧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桂剧剧场、程式与桂戏作品上。研究方向包括源流、流变以及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辨上。第三个方向是对新桂剧《大儒还乡》的思想意识特色的探索,在桂剧电视剧《风采壮妹》的讨论中探索桂剧融合新时代的传媒平台的发展趋势。   不难看出,从总体上来说,学者们对桂剧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对桂剧历史的梳理上,较少有人浓墨重彩的研究桂剧本身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特征,且在桂剧的现代化变革过程中的曲折发展现状的原因探究以及变革方向的探索几乎没有大家之言。当然,这样的一种现状也或多或少让我们对未来桂剧的研究方向有了一点点把握:要有现代意识,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前辈们留下的大量资料,将桂剧时代化且不失原始特色。
  4 桂剧的前进方向
  推尘出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在20世紀80年代的时候,学界曾经对电视的雅与俗、主旋律与娱乐性、市民化与艺术化、通俗化与精品化、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还原历史与细说历史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无疑对规矩的当代化发展路径的思索具有启示作用。在笔者对桂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桂琴老师的采访过程中,罗老师一直在强调现代桂剧想要更好的发展与普及就必须要培养好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他们才是桂剧的未来。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受众正被影视、网络等媒介大量分流,一些传统的文学样式,如戏剧等正不断地从大众的视野淡出,甚至消失。近十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国务院审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桂剧发展举步维艰,濒临灭绝。在这个大众传媒盛行的时代,桂剧存在着传统剧目流失、人才断档、唱腔和演唱技艺失传以及民间演出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淡化的难题。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及时抢救和保护桂剧,使这不断衰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机。
  (1) 挖掘桂剧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桂林文化旅游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自古以来,桂林就有山水甲天下的名声,桂林吸引全世界游客的就是它独特的山水景色,自然景观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就会很少有人会去挖掘,并使之与旅游相结和打造桂林独特的文化旅游名片。桂剧是桂林的特色地方戏,是桂林的文化历史的活态表现形式,生动又形象。所以,桂林文化旅游的开发对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塑造有极大贡献。面对旅游产品多样化、文化性、体验性的发展趋势,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发掘自身的文化旅游潜力,实现从单纯观光型向及文化内涵的休闲度假型旅游的成功转变。桂剧是桂林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民生民态的真实反映,桂剧文化不仅为桂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也为桂林旅游产业的改革提供了切入点。
  (2) 桂剧的改革
  桂剧随着广西的历史发展而创新,早在清朝年间,桂剧剧目的内容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为了求得突破,文人作家对桂剧的内容进行了改良。抗战时期,从大量的理论指导以及实际情况的实践调查中,从剧目的形式到榉木的内容中,都倾向于观众的口味,符合观众欣赏的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现代桂剧的改革势在必行,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文明的要求,故而桂剧要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寻求新的突破。在对罗老师的采访过程中也谈及了这个问题。罗老师说在她的学艺过程中,老师交给了她很多,譬如说唱腔、剧本。除此之外,她还多次参加声乐、表演等多种艺术讲座。通过对音乐系统的学习,她了解到发声的方式,在这句戏词中唱歌高腔更能够让观众情绪高昂,这个地方应该拖个长腔,观众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缠绵之意。不仅如此,罗老师说,唱戏不是光靠好嗓子就可以的,你得懂得戏文之中的情绪,你得把自己当作戏中之人,这般才能做到顾盼之间皆是情义,这戏,才是好戏。所以说,除了剧本的改变之外,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之上加以正统的乐理的学习,才能让桂剧演员唱出更动人的戏。当然,由于戏曲演员的特殊性,必须通过长期的教学与培训,才能够做到唱演俱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规范化的戏剧学校的建立势在必行,要给老一代桂剧演员们再次发光发热的机会,让他们从舞台转战讲台,将自己的演艺心得传授下去。
  (3) 政府部门的有作为
  除却传承人这个主体之外,其他的各个责任群体也应该切实发挥本体的主动作用,比如说政府部门和专业剧团。首先,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召集相关戏曲传承与保护的相关部门研究对策,做出统筹规划,拟定合适且与桂剧本身发展契合的方案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的桂剧和剧团的保护、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其次是要提高专业桂剧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演员们温饱和生存问题,保住剧团;此外,还应该开设专门的桂剧学校,培养一些优秀演员和桂剧编剧,开源节流,从根本上抢救桂剧。
  参考文献:
  丘振声、杨荫亭: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李江、黄世智:桂林文化城戏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佛教当中的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当中拥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是基于佛教装饰纹样为元素进行创作的。其中宝相花、忍冬纹、莲花、卐字纹都是很经典的纹样。如何正确的把这些纹样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成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避免盲从、避免生搬硬套。通过传承结合创新使佛教装饰纹样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佛教;装饰纹样;视觉传达设计  一、佛教装饰纹样典型介绍  (一)宝相花  宝相花是古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招贴作为企业宣传品牌及产品的媒介之一,对企业形象软实力的提升,对受众记忆的赚取,对打破产品同质化带来的威胁以及提升品牌认识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代更需要,通过分析现代市场竞争,运用一系列的招贴设计策略,在最快的时间里使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产品产生好感并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作用。  【关键词】:招贴设计;品牌认识度;产品销售  随着科学技术
期刊
【摘要】:儿童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伦理道德特征的专业服务活动,儿童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本文立足于笔者在Y社工机构实习时进行的实践,通过分析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并探讨应对的伦理原则,希望以小见大,提出对中国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建构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伦理原则  一、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儿童社会工作,归根结底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
期刊
【摘要】:歌剧《唐·璜》是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艾尔维拉是这部歌剧的女主角之一,莫扎特通过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等不同形式的音乐语言再通过音量、音色、唱词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为爱执着的贵妇形象。  【关键词】:莫扎特;艾尔维拉;《唐·璜》;歌剧。  一、歌剧《唐·璜》及剧种的人物性格  歌剧《唐·璜》是莫扎特的歌剧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787年,是在布拉格首映,全剧分为两幕。《唐·璜》
期刊
【摘要】:艺术创作的源头是艺术家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而艺术家的感受又与艺术家本身的性格和个人艺术经历有关,这些经历决定他作品的性质。往往画面所呈现出的内容就像是一面镜子,能最直观的反应艺术家的思维方式,理性的艺术家所创作出的画面色块之间的关系都是经过千般推敲,最后才呈现在画面中的,这种推敲使得画面无论是构图上,还是画面的内容上都会显得格外的严谨,但是这种严谨并不代表着画面就没有生气,相反,相对理
期刊
【摘要】:梵高是一名荷兰画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梵高开始从事绘画的时候很晚,然而他却能较早地发现并改变自己,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是感性的人,他的多幅经典作品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的写照。一生中只卖出一幅作品,相信没有哪位画家能有梵高的勇气和毅力。看他的作品,看他的绘画方式,仿佛进入了梵高的世界,一步步的让我们慢慢的碰触他的心灵。  【关键词】:自画像;梵高;精神错乱
期刊
【摘要】:巴赫金创造性地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用对话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将若干完整和平等的世界、意识及视野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统一体,即复调小说。以复调小说的研究角度来看待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艺术创作,则会发现它是以人物社会关系的对照方式将人物的思想观念进行对比、解剖,从而展现出矛盾而又统一、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物意识视野。这在结构艺术和艺术观察方面的天才创新,成就了“说不尽的鲁迅”。  关键词 复调;
期刊
【摘要】:《忐忑》的出现,契合着艺术市场改革的契机,是社会大众在期待心理作用下对艺术市场作出的一种反应。可以说,它是一首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其代表的中国新艺术音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新道路。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虽然艺术需要张扬个性,但不论用什么表现方法,艺术都不能丢掉民族的精髓,即健康向上的、中华民族倡导的真善美,这是每个时代都不变的本质。  【关键词】:忐忑;音乐;艺
期刊
【摘要】:姓名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趋向及社会现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急就篇》作为一本识字课本,它其中列举的姓名,可以看做是汉代人姓名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本文以《急就篇》前七章所列举的姓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整理,来探究汉代人在姓名方面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急就篇;姓名;命名方式;价值观念  《急就篇》,成书于西汉元帝时期,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
期刊
【摘要】:材料,结构,形式等等要素在产品设计中的的作用及特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材料;结构;形式;功能;质感;结构  一、材料要素  工业产品用的一些材料主要是对于外观和结构上的一些材料的运用。它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材料塑料工业陶瓷和复合材料等四大类。金属材料硬度比较硬,是建筑上的好材料并且光泽度比较好,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塑料材料的特点轻巧;工业陶瓷:陶瓷经过几千度的烧制,不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