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根据地震仪在井下的不同位置,用震动的初动符号公式特征对震动性质预先加以分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地震仪在井下的不同位置,用震动的初动符号公式特征对震动性质预先加以分类。
其他文献
本文涉及矿山微震现象的极性曲线分布特征。本文采用产生双峰分布的两种模拟方案。原始数据接近第一种模拟,低能量和高能量的微震活动过程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在第二种模拟中,规定高能量的活动过程是由低能量的活动过程而推动的。从相应的理论关系以及两个煤矿和一个铜矿的微震活动观察过程,对这两种模拟进行比较。
本文在瑞典地震台站记录的基础上,对瑞典中部的格林基斯伯格(Grangesberg)铁矿的岩爆序列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个岩爆序列总共包括340次岩爆,发生在1974年8月至1976年7月期间,其震级范围从从0.5到M_L3.2之间,且大部分在M_L1.0以上。从R波和S波振幅比求得的岩爆震深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第一个岩爆也是最大的岩爆,即1974年8月30日的岩爆深度最大,估计约1-2km,1975年夏
根据地方地震台阵和瑞典地震台网的记录,我们对1974年8-10月间瑞典中部格林基斯伯格(Grangesberg)铁矿山中总共469个事件的岩爆序列进行了调直研究,这些事件的震级在0.5到3.2之间(包括所有M_L≥1.1事件),因而已允许建立一个可靠的频度-震级关系,岩爆的时间历程、能量和应变释放都证明:反映岩爆本质的序列及一般的余震序列与区分得很清楚的活动性变化的四个阶段相似,主岩爆发生在197
1974年8月3O日在瑞典中部的格林基斯伯格(Grangestberg)铁矿(60.07°N,15.00°E)发生了一次岩爆(M3.2),其后又有一系列的余震发生。由当地的一个台阵和瑞典全国地震台网的记录表明:这个系列从1974年8月30日一直延续到1978年6月6日,历时45个月的时间,其间共记录到505次事件。震级的范围从M_L0.5到3.2,其中M_L1.o以上的震级资料完整,并已建立起一种
无论用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均可成功地使用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奇异值分解方法进行点源定位,当输入数据的方差为已知时,也可使用该法求出单个震源坐标的方差。利用其协方差矩阵条件数,可求得地震台网的最佳布局,并且预期在某些输入数据有错误的情况下,还可用于检验用来定位的数据。文中还利用加拿大安大略省Quirke矿的地震台网,举例说明了奇异值分解方法在求解性和非线性问题中的应用。
本文根据巴伊索夫斯基(Bayes)的评定理论提出矿山微震定位的新方法。所介绍的计算方法可以两种形式有效地利用和连接输入信息:由微震波记录时间测量所知的客观信息、关于震源位置由其它来源所知的附加主观信息。数字测试程序表明:在定位特别不利的情况下,定位的传统方法应用Bayes理论可以根本改善震源坐标的定位质量。
本文简要叙述区域性微震定位的精度和微震台网布局精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根据现有微震台间的相互位置所能采集到的信息和采区的高强度微震活动,提出区域性微震台网最佳布局的算法。确定新微震台网位置的任务归结为求取泛函的最小值。从采用所谓巴依萨分量试验的最佳准数中得出这种泛函形式。所介绍的算法可以计算每个微震地区相互对比的强度。
本文用障碍体模型或凹凸体模型可估算并解释低应力降事件的震源参数,这些模型适用于描述在深度很大并采用水平矿房采矿法和矿柱采煤法时的矿山冲击事件。采用别的强震参数,即矿井内的毁坏区或破坏区估计矿震的真实静应力降,用简单的障碍体模型或凹凸体模型导出的应力降似乎是个常数,由此可给定震源区的一个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地下毁坏或破坏程度与用地震学方法估算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可把它用于矿震的分类。
通常,微震用最小二乘法定位。本文讨论了地球模型的近似和地震台坐标的精度对震动定位误差的影响.而且,将本文所获得的关系曲线通过罗宾恩铜矿的G-9采区内的地震台网,来评定震源定位的误差。
本文介绍一种最新提出的数值分析最大剪切地震矩释放率的方法,井介绍该方法在日本深部煤矿微震活动性中的应用。本文认为,从数值上获得的与从观测中得到的最大剪切地震矩释放率有同样的大小,并在同一推进面上几乎有同样的峰值。微震事件的分布可以由分析计算而得到的新的剪切破裂岩石单元给予很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