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从目前公共体育课的评价情况,结合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对优化教学评价指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进行讨论,以期为安徽省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一、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文中简称:《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从学习效果和过程、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方面都分别提出了有关要求,并且从国家到地方教育主管机构和部门都对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工作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总体体现出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好普通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课程的评价的作用,本文从目前安徽省公共体育课的评价基本情况作为出发点,对优化教学评价指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为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取安徽皖南地区、皖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共计40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情况进行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围绕着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这个目标,从优化评价指标,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路展开了初步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现有评价考核基本情况
按照《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安徽省普通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教学考核和评价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并且在具体的考核中主要还是以体育运动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没有突出对教师的教学方面的评价,缺乏对课程建设方面有效的评价,总体表现出现有评价指标不够健全,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因此没有能够充分的体现《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评价的精神实质,对通过评价体系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依据《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构建评价体系
按照《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开展评价指标和体系构建,不能仅对某一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指标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准确客观的对公共体育课做出准确评价。学与教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若突出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方面的考核,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会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若过度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方面,会形成理论大于实际的效果,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过度重视对课程建设的考核,就会导致在体育课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发生过度建设或者和实际需求不相符的 建设,从而出现浪费的现象。因此在对普通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指标的设计和评价方面,要设计和构建出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程建设三个基本点,并全面对上述三个部分进行考核评价体系。
2.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设计考核评价指标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考核人员或者机构对被考核对象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或者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考核对象做出相应评价,形成结论的过程。定性评价强调更多的是直观的考核反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定量评价是采用数理方法,对被考核对象进行具体评价的一个过程,定量评价具有客观性、标准性、唯一性、精确性的特征。在公共体育课程的考核指标和体系构建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并结合从动机、过程、效果三个方面因素去構建考评体系,这就要做到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3.坚持比较性评价和唯一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比较性评价具有对比性和相对性的特点,这种评价的方法能对现有的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比较性研究,通过与自身相比和同质类型相比,从而形成有效的考核结果,显现出教学效果的变化情况。唯一性评价比较侧重对最后结果的考核评价,这是一种结果是考核方法,采取这样的考核方法能够较迅速的做出考核结论,但是这样的考核结论往往较为主观,对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体系中,应该坚持比较性评价和唯一性评价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在比较性和唯一性相结合的思路指导下,准确设计评价指标,努力构建出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结语
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体系构建的思考是为了通过考核与评价发挥建评结合,不断促进高职体育课的效果,让《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能够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落实,真正发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J].体育学刊,2014(03).
[2]黄颖,何艳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3]侯建鹏.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石金亮,闫平,刘晨,刘晓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要素考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一、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文中简称:《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从学习效果和过程、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方面都分别提出了有关要求,并且从国家到地方教育主管机构和部门都对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工作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总体体现出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好普通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课程的评价的作用,本文从目前安徽省公共体育课的评价基本情况作为出发点,对优化教学评价指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为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取安徽皖南地区、皖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共计40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情况进行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围绕着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这个目标,从优化评价指标,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路展开了初步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现有评价考核基本情况
按照《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安徽省普通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教学考核和评价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并且在具体的考核中主要还是以体育运动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没有突出对教师的教学方面的评价,缺乏对课程建设方面有效的评价,总体表现出现有评价指标不够健全,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因此没有能够充分的体现《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评价的精神实质,对通过评价体系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依据《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构建评价体系
按照《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开展评价指标和体系构建,不能仅对某一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指标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准确客观的对公共体育课做出准确评价。学与教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若突出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方面的考核,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会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若过度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方面,会形成理论大于实际的效果,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过度重视对课程建设的考核,就会导致在体育课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发生过度建设或者和实际需求不相符的 建设,从而出现浪费的现象。因此在对普通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指标的设计和评价方面,要设计和构建出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程建设三个基本点,并全面对上述三个部分进行考核评价体系。
2.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设计考核评价指标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考核人员或者机构对被考核对象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或者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考核对象做出相应评价,形成结论的过程。定性评价强调更多的是直观的考核反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定量评价是采用数理方法,对被考核对象进行具体评价的一个过程,定量评价具有客观性、标准性、唯一性、精确性的特征。在公共体育课程的考核指标和体系构建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并结合从动机、过程、效果三个方面因素去構建考评体系,这就要做到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3.坚持比较性评价和唯一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比较性评价具有对比性和相对性的特点,这种评价的方法能对现有的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比较性研究,通过与自身相比和同质类型相比,从而形成有效的考核结果,显现出教学效果的变化情况。唯一性评价比较侧重对最后结果的考核评价,这是一种结果是考核方法,采取这样的考核方法能够较迅速的做出考核结论,但是这样的考核结论往往较为主观,对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体系中,应该坚持比较性评价和唯一性评价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在比较性和唯一性相结合的思路指导下,准确设计评价指标,努力构建出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结语
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体系构建的思考是为了通过考核与评价发挥建评结合,不断促进高职体育课的效果,让《高职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能够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落实,真正发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J].体育学刊,2014(03).
[2]黄颖,何艳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3]侯建鹏.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石金亮,闫平,刘晨,刘晓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要素考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