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培养周期短、空间跨度大、成熟经验少、观念冲撞强等困境,党建工作应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文化融合、观念交流、思想碰撞中,跨越差异、优势互补,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方面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生 党建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生态环境更加复杂。校园内信息丰富、思想活跃、新问题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观念接踵而来,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思想矛盾与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叉影响……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的党建工作,其在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战略地位尤应突显。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1]高校党建工作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作为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重要途径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党建工作,既要接受国际化背景下各种因素的挑战,又要承担有效发展、凝聚人心、培养骨干的重任,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党建工作,既有利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和法律道德教育;也有利于达到坚守教育主权,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党建工作的困境
  “双校园”的培养模式,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定位决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党建工作不能完全照搬国内普通高校的模式。列宁曾说过:“不能认为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而不是从一定社会环境中必然产生的。”[2]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成长的学生,受国际化视野的熏染,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发他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鉴别取舍能力及政治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富有成效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党建工作面临诸多困境。
  1.培养周期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国内学习时间短,对要求入党学生的考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难以在短的时间内遴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全面考察学生入党动机、政治理论水平、示范作用、群众基础,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党性修养,这些都给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2.空间跨度大。跨境教育,学生必须分国内国外两阶段接受教育,人才培养的空间跨度给师生交流沟通增加了难度,为确保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质量,要求加大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力度,全面考察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团结协作、示范带动及学习态度,而学生身处异国,实地考察、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少,不利于全面准确掌握学生情况。学生在国内外大相径庭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情况多变、因素复杂,这些也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成熟经验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尽管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相较于国内普通高校的党建工作起步晚,合作办学情况类型多,各学校重视程度差异大,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做法,缺少相对成熟的经验。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党员自身成长的规律,要求党建工作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熟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满足发展需要、操作性强的发展模式。
  4.观念冲撞强。中国与西方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文化的浸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削弱,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念,在思想认知方面产生困惑,在行为选择过程中产生冲撞,他们原本建立的理想信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冲撞对学生的思维、鉴别及取舍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这些也都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攻克的艰巨任务。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党建工作的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特殊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建工作应该在文化融合、观念交流、思想碰撞中,跨越差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发扬传统,构建党建工作的新理念,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
  1.组织建设:首先要明确思路与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及国际化的思路致力于党组织建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活跃学生思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明确党建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保驾护航的定位,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及国际视野的通用人才。其次要科学合理规划,以精干高效的原則设置组织机构,选派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工作水平较高的同志任书记;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专职辅导员为骨干实现支部中教师与学生的融合,扁平化的管理减少信息消耗,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保证组织机构合理高效运行;在国外按专业成立党小组,保持国内党支部与国外党小组的正常沟通,帮助学生适应双重环境的学习生活,促进自我管理与锻炼,实现素质提升。再次以注重培养、严格标准、加强教育为原则,提高对学生党员的质量要求,保证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加入到组织队伍中;以活动考察为途径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与培养,要求学生党员承担共青团、学生会、留学生自管会及学生社团的主要责任,通过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锻炼党员干部及建立对学生党员干部的考察培养机制。
  2.思想建设:鉴于合作办学“两课”课程少、学生语言及专业学业任务重等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借助学校各类资源如“关工委”、“青马工程”、网上党校等平台,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势政策;每学期开设党课系列讲座,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组织学习型小组,定期开展思想交流,探讨热点问题;要求留学生党员利用假期回国机会向组织汇报个人及党小组成员的留学情况,向国内学生介绍留学经验,对国内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应该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具有爱国情怀及民族情感作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举办各类中西文化讲座及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礼仪表演、传统体育比赛、文学经典鉴赏及节日文化活动,进行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魂”立“根”,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把握自己,领略中西文化各自的魅力,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深厚文化底蕴、浓烈家国意识的爱国青年。   3.制度建设:按照有利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科学发展的目标进行党组织制度建设。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契合学生实际的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健全完善党员发展及考核制度,严格实行培养联系人制度,要求党支部负责人全方位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尤其是国外学生)的综合情况;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优秀的学生党员,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先进性学习的长效制度,建立个人自学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机制,在运用好党的组织生活这一有效载体的同时,采取上党课、专题辅导、参观考察和优秀党员交流会等方式,强化学习教育的效果。[3]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工作导向,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党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
  4.作风建设: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重在对学生基本思想素质考察,严格按程序办事,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认真履行各项手续,杜绝发展工作的随意性、不严肃性。注重學生成长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主流、看本质,不能因其一时成绩好,工作主动而放松要求和标准,也不因其生活条件好,有一些性格、习惯方面的缺点而将其拒之门外。严格入党联系人思想汇报制,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学生预备党员每季度向联系人汇报自己思想、学习及工作方面的情况。发展入党后继续关心教育,建立出国学生党员回国汇报思想机制,通过网络联系等方式对留学生党员进行跟踪培养,使其思想和信念不因环境变化而滑坡而放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培养的学生党员应该是:重视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自我要求严格,明确努力方向,始终做到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铭记党员身份,在国外树立并保持良好形象。[4]在党组织中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党员以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身体力行,感召学生,要求教师党员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健康成长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党建工作应该立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地放在中外文化的融合上,通过方法的创新,密切党组织与学生的联系,在学生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上的讲话》
  [2]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383页
  [3]闫海波:探析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党组织建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91.
  [4]徐腾.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J].南京社会科学,2003(3):36-37.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
其他文献
所谓高效课堂,它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教学活动的课堂。在高效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真正使学生身心愉悦的感受课堂、享受课堂、收获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参与
期刊
[摘要]体育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身体锻炼,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人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体育和健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体育 健康教育 学生 有机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也改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把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  精神是人类最高追求境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学习,但并不等同于“无忧无虑,没有负担”的学习。既然我们要快乐地学习,又不可以无忧无虑、没有负担地学习,又不可以不要教科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那我们怎么才可以真
期刊
[关键词]细节描写 写作技法 观察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在作文中,为了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就应该学会巧妙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是构成艺术作品的细胞,正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增添了不朽的魅力。因此,平时训练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描写。怎样才能让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朗读水平,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的兴趣 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
期刊
[摘要]郑鹤声,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学者,先后参与编写和审定了1929、1932、1936、1941年的历史课程标准。与此同时,1929年至1946年郑鹤声在编审处任职,主要负责历史教科书的编审工作。主要从事历史课程标准的编写和审定以及歷史教科书编审工作的郑鹤声,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郑鹤声 历史教育 国民政府  郑鹤声,1901-1989,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發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苏轼《赤壁怀古》中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一句。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好多人都不会去注意。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句话一点也不简单,有着很深的含义。我们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人身经历,去探究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深意。  第一,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从监狱里出来后,以罪犯的身份流放到荒凉的黄州。苏轼特别欣
期刊
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就须精讲。如何精讲,谈点想法。  精讲的基础是读。读是学生的实践过程。一篇文章拿来,不管文章长短,也不管是什么文体,都要让学生先熟读,了解内容的大概。读一遍不够,至少在讲之前能有3遍的积累才好。短文精品还可以4遍5遍乃至成诵。为什么强调读为先?读是基础。余以为文本所选的文章篇篇优秀课课精品,是借鉴模仿的范例,是引领学生入门必不可少的模板。熟读自然心中有谱。再则说,读,是学生先自
期刊
[摘要]举例说明对极值定义的看法 ,并给出了参考定义。  [关键词]极大(小)值,极大(小)值点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些教材中关于极值的定义,均值得商榷,下面通过举例说明。  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积分》中的定义如下:  定义1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一邻域U(x0)内有定义,并且 ,有f(x)≤f(x0)(或f(x)≥f(x0)),则称f(x0)为函数f(x)的一个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