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新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专业课和陌生的专业术语,他们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在开学的前两个月里,学生会从学习态度、学习情绪、行为习惯方面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班主任要牢牢抓住这个关键期,找到每个学生的“燃点”,因材施教,创造出相应的环境条件,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
关键词:班主任;厌学;兴趣
化学上对于燃点的解释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由此可见,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温度就是燃点。达不到燃点,物体就无法燃烧。依据这一化学原理,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定位为燃点。不同的物体,燃点不同;不同的学生,兴趣点不同,燃点自然也不同。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在新生入学时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之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新生厌学的表现类型
中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是由中招考试和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组成,其中不乏有一些未完成初中学业的。这些学生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都很差,加上上进心不足、自我约束意志力薄弱,进入中专后,厌学情绪容易滋生。通过对焦作卫生医药学校13级护理1班的58名学生的调查研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基础薄弱,在老师的反复强调下才能遵规守纪,正常学习。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新的课程会觉得如听天书,进入课堂教学会觉得如蹲监狱。在开学的前两个月里,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突出,从学习态度、学习情绪、行为习惯方面都有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第一,三分钟热度型。有一部分同学刚开始学习热情高,比较自律,后来逐渐松懈,学习状态消极。
第二,失落型。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总爱趴着或者心不在焉。
第三,困难型。由于学习基础差或个人学习能力差,虽然很努力,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和他人差距明显。
第四,烦躁型。不能静下心听课,总是听不懂,一提学习就头疼。
第五,厌师型。一是老师讲课风格不和自己胃口,或被老师批评过,就对老师和课程产生厌恶心理。二是老师讲课照搬书本不生动。
第六,逃避型。学校这种环境,感觉受约束。表现为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写作业,甚至有经常性迟到、逃学行为。
二、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
大部分刚入校的中职学生还是求上进的。经过中招或高招考试的挫败,他们也想重新开始,向父母朋友证明自己。作为班主任要牢牢抓住这个关键期,找到每个学生的燃点,因材施教,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观察和沟通,找到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做到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特别是新生入校的头两个月,在课堂通过任课老师的反映,课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有意无意地闲聊,了解学生的习惯、好恶。与学生们交谈时应多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倾听学生的心声。这个时期要以观察和理解为主,不能简单的给学生贴“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标签。除了当面和学生谈话这种直接性的沟通方式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邮件、微信和QQ聊天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后,老师一定要回复。老师也可以去访问学生的个人空间,主动去找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老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他们才会听从教导。
第二,多询问式的引导,少命令式的改造。
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我们不要去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命令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应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班主任要少说“你的毛病就是……”,“你怎么又……”多听,多问“你说说……那件事好吗?”;少说 “你应该(你必须)……”,多问“你打算怎么办呢?”,“你的看法呢?”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发现并承认自身的问题,感觉解决办法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而是自己决定的。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班主任监督者或请其他同学监督。如果学生找不到解决办法,班主任就要逐步引导或者帮其指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有时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第三,与学生相关的所有教育者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与任课老师、班级的德育辅导员、学校的公寓管理员、学生家长等其他教育者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带一个新班,在新生入学后,我都会把课程表上的每一位任课老师详细向学生做介绍,包括这位老师的年龄、性别、讲课特色、教学经验和荣誉等,使学生产生认识新老师的渴望。平时,多询问同学们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意见,转达给任课老师参考。从任课老师那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抽出时间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听课、上夜自习。我常把任课老师对学生们的表扬,在课后传达给学生,学生们很受鼓舞。我校开展全员辅导员活动,每个班级都配有相应的辅导员老师,我会不失时机的邀请辅导员进班听课,并邀请他们做一些专题小讲座,学生们受益匪浅。事实证明,参与的教育者越多,学生感到“被关注度”就越高,自我荣誉感、上进心就越强。
第四,多表扬学生,少给学生压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成为“被关注者”,害怕被老师漠视和忽视。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让学生反复琢磨。在和学生相处时,如果班主任一直强调某些学生不爱学习,不积极参加劳动,不交作业等等负面信息,并采取惩罚措施,就会给全体学生造成一定压力。不如改为在集体面前多表扬好的学生,好的现象,讲讲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让学生看到希望和美好前途。班主任亮明了态度,树立出榜样,学生自己也会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表情要放轻松一些,态度要和气一些,不要说模棱两可、带有嘲笑讽刺意味的话语。学生只有消除了压力感和戒备心,才能自主地、诚心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看到“新生的燃点较低,可塑性较强”这一教育优势,找到学生的燃点,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放大学生的优点,正视学生的不足,做好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相信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之后,不用老师督促,他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关键词:班主任;厌学;兴趣
化学上对于燃点的解释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由此可见,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最低温度就是燃点。达不到燃点,物体就无法燃烧。依据这一化学原理,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定位为燃点。不同的物体,燃点不同;不同的学生,兴趣点不同,燃点自然也不同。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在新生入学时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之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新生厌学的表现类型
中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是由中招考试和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组成,其中不乏有一些未完成初中学业的。这些学生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都很差,加上上进心不足、自我约束意志力薄弱,进入中专后,厌学情绪容易滋生。通过对焦作卫生医药学校13级护理1班的58名学生的调查研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基础薄弱,在老师的反复强调下才能遵规守纪,正常学习。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新的课程会觉得如听天书,进入课堂教学会觉得如蹲监狱。在开学的前两个月里,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突出,从学习态度、学习情绪、行为习惯方面都有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第一,三分钟热度型。有一部分同学刚开始学习热情高,比较自律,后来逐渐松懈,学习状态消极。
第二,失落型。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总爱趴着或者心不在焉。
第三,困难型。由于学习基础差或个人学习能力差,虽然很努力,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和他人差距明显。
第四,烦躁型。不能静下心听课,总是听不懂,一提学习就头疼。
第五,厌师型。一是老师讲课风格不和自己胃口,或被老师批评过,就对老师和课程产生厌恶心理。二是老师讲课照搬书本不生动。
第六,逃避型。学校这种环境,感觉受约束。表现为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写作业,甚至有经常性迟到、逃学行为。
二、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
大部分刚入校的中职学生还是求上进的。经过中招或高招考试的挫败,他们也想重新开始,向父母朋友证明自己。作为班主任要牢牢抓住这个关键期,找到每个学生的燃点,因材施教,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观察和沟通,找到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做到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特别是新生入校的头两个月,在课堂通过任课老师的反映,课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有意无意地闲聊,了解学生的习惯、好恶。与学生们交谈时应多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倾听学生的心声。这个时期要以观察和理解为主,不能简单的给学生贴“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标签。除了当面和学生谈话这种直接性的沟通方式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邮件、微信和QQ聊天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后,老师一定要回复。老师也可以去访问学生的个人空间,主动去找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老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他们才会听从教导。
第二,多询问式的引导,少命令式的改造。
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我们不要去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命令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应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班主任要少说“你的毛病就是……”,“你怎么又……”多听,多问“你说说……那件事好吗?”;少说 “你应该(你必须)……”,多问“你打算怎么办呢?”,“你的看法呢?”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发现并承认自身的问题,感觉解决办法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而是自己决定的。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班主任监督者或请其他同学监督。如果学生找不到解决办法,班主任就要逐步引导或者帮其指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有时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第三,与学生相关的所有教育者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与任课老师、班级的德育辅导员、学校的公寓管理员、学生家长等其他教育者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带一个新班,在新生入学后,我都会把课程表上的每一位任课老师详细向学生做介绍,包括这位老师的年龄、性别、讲课特色、教学经验和荣誉等,使学生产生认识新老师的渴望。平时,多询问同学们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意见,转达给任课老师参考。从任课老师那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抽出时间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听课、上夜自习。我常把任课老师对学生们的表扬,在课后传达给学生,学生们很受鼓舞。我校开展全员辅导员活动,每个班级都配有相应的辅导员老师,我会不失时机的邀请辅导员进班听课,并邀请他们做一些专题小讲座,学生们受益匪浅。事实证明,参与的教育者越多,学生感到“被关注度”就越高,自我荣誉感、上进心就越强。
第四,多表扬学生,少给学生压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成为“被关注者”,害怕被老师漠视和忽视。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让学生反复琢磨。在和学生相处时,如果班主任一直强调某些学生不爱学习,不积极参加劳动,不交作业等等负面信息,并采取惩罚措施,就会给全体学生造成一定压力。不如改为在集体面前多表扬好的学生,好的现象,讲讲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让学生看到希望和美好前途。班主任亮明了态度,树立出榜样,学生自己也会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表情要放轻松一些,态度要和气一些,不要说模棱两可、带有嘲笑讽刺意味的话语。学生只有消除了压力感和戒备心,才能自主地、诚心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看到“新生的燃点较低,可塑性较强”这一教育优势,找到学生的燃点,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放大学生的优点,正视学生的不足,做好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相信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之后,不用老师督促,他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