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铺情愫等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铺情愫
  北 乔
  
  我当新兵时,一个新兵连一间大房子,从连长到新兵,都睡地铺,谁也不例外。房子,据说原是仓库,挺大的。那地铺一个挨着一个,一溜下来,足有四十米,自南向北排成了四长溜。地铺的结构颇有章法,由下向上,依次是砖头、木板、棕垫、垫被,最上面是清一色的白床单。地铺的排列也很讲究,一溜为一个排、十个铺位为一个班。紧靠门口的是连干部,与窗户做邻居的都是排长和班长。其实不用细说,一看被子的颜色就明白了,兵龄越长,颜色越浅,到了咱新兵的被子都还是深绿色。
  第一天晚上临睡前,连长说:“部队一时凑不齐这么多床,也没有足够的房间,让大家睡地铺,实在是过意不去,好在咱们都是当兵的,吃苦是份内事。”其实,我们倒满不在乎,虽然一人只有一米宽两米长的地盘,可这样的睡法在家里想都想不来呢!再说,睡相不好的,也不怕滚下床,挺舒服,挺安全嘛!只是后来听说,连队干部按规定,而且有条件住单间,睡真正的床,但他们硬是和我们一道睡地铺,我们都很感动。
  每天早上收操后,我们一个个端坐在地铺上,盘着腿精心整理自己的被包,这时的宿舍就成了手工作坊。不大一会儿,绿色的豆腐块就显山露水了。被子、背包带、腰带、帽子、挎包,摆放起来横看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比我们走的队列还整齐。
  到了晚上自由活动时间,地铺上自成一景。看书的、写信的、三两个聚在一起吹牛聊天的,那真叫自由。这时,可就不分谁的床了,坐那儿是那儿。只是写情书时,要格外留神,倘若被快手抢来朗读一番,那地铺可就成了打滚儿翻跟头的垫子了。每逢节假日,打老K、下象棋也简单,被子往墙边一挪,场地就有了。那空间特宽敞,至今,我也没再碰见过。
  那年冬天出奇的冷。睡觉时,大家一个挤一个,几乎不留一点空隙,要好的干脆就合二为一,两人钻一个被窝。只是半夜起来方便,麻烦得很,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人。我每次起来,都是先用手探好下脚的地方再迈步,那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劲儿,就像过雷区一样。还有那含混不清的梦话、此起彼伏的鼾声,也很有味道……
  转眼,三个月的新兵生活结束了,睡地铺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这以后,我睡过高低床、单人床,提干之后,有了自己的单间和钢丝床,偶尔出差也享受过席梦思的待遇。但我总忘不了这段睡地铺的时光,更忘不了那因地铺才有的种种乐趣。
  我知道,我难忘的不仅仅是地铺,更多的是战友之间的那份情谊。
  
  “五零四二”的“冰雪美人”
  李晓林
  
  以海拔高度命名的“5042”前哨班,四季荒凉寂寞。为了给大家增添欢乐,一次,排长蔡金伦从山下县城买来一只小白兔,官兵们亲切地叫它“冰雪美人”。刚来时,由于高寒缺氧,“冰雪美人”不吃不喝,可把官兵们急坏了,又是向连队军医求救,又是给喂药。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冰雪美人”在房内慢慢地跑开了。后来,官兵们吃饭,它也圈过来饱餐一顿。有时,战士们上哨楼观察,“冰雪美人”也顺着台阶一蹦一跳地来到观察哨,也要陪同战士们站岗放哨。
  有一天晚上,熟睡中的茶排长被活泼好动的“冰雪美人”惊醒,一听,电台不停地在呼叫。原来,边境有异常情况,电话线被雪压断,连队用电台与哨所联系。此后,战士们对“冰雪美人”更是倍加关爱,视它为哨所的吉祥物,把舍不得吃的新鲜菜给它吃。
  一天,连队通知,一位首长要来前哨班检查工作,让把“冰雪美人”赶出去,免得受影响。这可为难了哨所的官兵们,后来他们一合计,将“冰雪美人”装到箱子里,藏在床底下。可在首长检查工作期间,“冰雪美人”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竟大摇大摆地满房子跑,又是拉又是尿。蔡排长见状,赶忙向首长致款。没想到,首长却哈哈大笑,说:“哨所就要有乐趣,养只兔子也好啊。”
  兔子一天天长大,已不再是乖巧玲珑的“美人”了。它不停地用那锋利的爪子到处挖洞,弄得哨所的官兵每天都要打扫。于是,战士们利用执勤的机会,抱着兔子,走到好远好远的水草茂盛之地,恋恋不舍地把它放到那里。过了两天,高原上下了一场雪,没想到“冰雪美人”又出现在哨所的菜房里。战士们看见,惊奇地把它抱回宿舍,心疼地又是给它梳理毛发,又是拿菜叶喂它。“冰雪美人”却卧在炉子边,全身紧缩,不停地喘气,似受了委屈,又似向主人诉说心中怨恨。那晚,官兵们谁也没睡意,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怎么办,最后决定:送下山。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拿来了仅有的小白菜将它喂饱,向这位在哨所生活了一个月的“冰雪美人”告别。大家你抱一下,我搂一下。排长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根细红绳,拴在“冰雪美人”的脖子上,在浑黄的戈壁衬托下,耀眼夺目,美丽光彩。“冰雪美人”似有所悟,不再像平日活蹦乱跳,红红的两眼不停地看着官兵们。
  “冰雪美人”走了,官兵们内心空荡荡的,哨所沉寂了很长时间。一个月后,战士们发现,通往山坡下的路旁,有一只耀眼的白兔经常活跃在那里。官兵们路过时,它直瞪瞪地看。官兵们追它,它就跑,官兵们停下,它也停下,并回头张望。蔡排长说,那就是陪我们守边关的“冰雪美人”。
  
  履历
  阎宇威
  
  最后的一夜
  将被撕去
  新的一年
  已经挂起
  历历往昔
  留不住你前进的双脚
  遥遥来日
  隔不断你新兵的回忆
  你不认识“上帝”
  “上帝”却惠顾了你
  那就请以血为墨
  以枪作笔
  和着你的汗 蘸着你的情
  去写一部惊天动地的
  从军履历
  
  小岛喊歌
  王意东 蔡 俊
  
  手持歌词,迎着海风,面向大海,拼尽胸中之气、腹中之力,时而振臂高呼,时而仰天长啸,时而迎风疾吼,时而对海狂喊……不一而足,不拘一格——这就是小岛喊歌。
  何以如此?守岛官兵皆曰:“在这里,歌非得喊,不能唱!”
  海礁旁,喊歌的士官郑华将嘴贴近笔者的耳朵,用自己手抄的一张歌词指着迎面而来的海浪说:“都是被它们给闹的!”
  上岛之前,满以为身处小岛,无人打扰,可以痛痛快快地唱歌,以此来打发寂寞。哪知待他放开歌喉欢唱的时候,却郁闷了:小岛无风三尺浪,有海浪滔天。两三米高的海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地拍击着礁石,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歌声给淹没……
  后来,心里憋得实在受不了,看到岛上的战友都手持歌词,一句一句地喊,他也忍不住喊了起来……“没想到这一喊,心中一下子就舒坦多了,渐渐就上了瘾,有事没事都喜欢喊上几嗓子。”
  郑华守岛四年,喊了四年的歌。他喊过《战士第二故乡》,喊过《海岛之恋》,喊过《情洒哨所》……但提起许志钢,郑华自称“比他差远了”!
  现任某团装备处助理员的许志钢,守岛13年,喊了13年的歌,自称是喊歌“鼻 祖”。
  “那是第一次上岛,谁也没有料到小岛会那么寂寞!”许志钢说。为打发这难耐的寂寞,许志钢默写下国歌歌词,对着大海,一遍又一遍地喊着……
  “没想到这还派上了用场!”半年后,上级的一个文艺小分队来到岛上和官兵们搞联欢。守岛官兵没有现成的节目,许志钢被大伙推到了众人面前,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节目,情急之下,就对大家说:“我唱国歌吧!”
  涛声如雷,许志钢在众目睽睽之下,亮开他那粗犷的嗓门,将《义勇军进行曲》一字不差地喊到最后一个字,喊得现场很多人流下眼泪,文艺小分队的两个女演员当场就哭出了声……
  “现在小岛的歌多了,流行的喊法也成了喊情歌,喊‘思亲’歌……”许志钢说。一旁的上等兵李枫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喊情歌的场景。那天,是他女友的生日,为了一解相思之苦,他跑到海边,喊起了光良的《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展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班长张晔则心情沉重地描绘了战士小吴喊“思亲”歌的情景:小吴的妈妈病逝了,消息传来,他独自一人跑到海边,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哭边喊着小时候妈妈给他唱的歌,声泪俱下。见来了战友,他停了下来。班长说:“你喊吧,尽情地喊,喊出来你会好受些……”战友们说:“喊呀,你快喊呀!”小吴又开口了,他声嘶力竭地喊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他的身边,全岛的官兵都跟着流泪……
  
  一个维和女战友的思念
  吴艳群
  
  地中海的波涛轻抚过海防
  年轻的黎巴嫩在她的抚摸下停止了枪炮的声响
  我在维和的营区里遥望东方
  思念我年幼的儿郎
  宝宝你是否在为寻找妈妈哭闹
  亲爱的宝宝
  不是妈妈狠心
  而是因为祖国需要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妈妈都在异国他乡把你的名字轻声叫
  宝宝你快睡觉
  明天的快乐你不能缺少
  妈妈是想让天下所有孩子都睡个好觉
  妈妈在美丽的黎巴嫩为世界和平站岗放哨
  地中海的波浪轻拥着海床
  疲倦的黎巴嫩在她的摇摆中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我在异国的星空下遥望故乡
  想念我年迈的亲娘
  妈妈你是否在为牵挂女儿心焦
  亲爱的妈妈
  不是女儿不孝
  而是因为和平需要
  每当困难出现的时候
  伟大的祖国已把一切为我们考虑周到
  妈妈你别担心
  你应该为女儿感到自豪
  女儿是想让天下所有母亲都永远微笑
  女儿在美丽的黎巴嫩为世界和平站岗放哨
  
  责任编辑:余彦隆
其他文献
黑左    一个还没有来得及成名的画家,四年里,他一直在画画。画山水风景,画鸟兽鱼虫,也画人——男的人或者女的人。临毕业的时候,他还为我画了一张等身高的画像,虽然丑了点,但的确很像,只可惜,走时忘了带着。我们很熟,熟到我知道他四年里一直在追求一个高中时的女同学,我见过那个女孩的照片,很漂亮,一副标准的画家老婆模样。但是,那个女孩没有选择他,没有选择这个即将成为名画家的军人。他却说,他是幸福的,因为
期刊
人物名片:李中华,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辽宁省新宾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招飞入伍,进入空军某飞行学院学习歼击机飞行专业,1985年7月毕业,并获军事学学士学位。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参谋长、副团长。1994年荣获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颁发的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现为空军特级飞行员。李中华安全飞行2250小时,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5起,空中重大险情5起
期刊
★军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这里,我身着军装学习、训练,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牢记心上,体现在身上;在这里,我耳濡目染师长的教诲、良好的校风,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学养,锻炼体魄,成熟了自我。南政啊,我心中永远祝福您,是因我永远热爱您!  (南京政治学院33队学员 王亚东)  ★第一次的紧急集合,急得满头大汗,也没能在训练中争在前,但锻炼了军人的果敢;第一次实弹打靶,等得心惊胆战,也没能在靶子上打
期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这话的孔圣人想必是有切身体会的。  前几天,驻乌鲁木齐铁路军代处主任熊绪新托人送我一本他的新著《心路》。夜深人静时,书房台灯下,听着音乐,品着香茗,读着朋友的书,那种感觉可真是“不亦乐乎”啊!  我结识熊绪新的时间不短了。他的第一本书《路在脚下》我就拜读过,感觉还不错。熊绪新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时,常听他谈天说地,常看他挥毫泼墨。与他在一起感觉轻松愉快,想说就畅所欲言,
期刊
[人物小传]  段有荣,云南祥云人,1968年8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1987年10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中校军衔。历任战士、副指导员、干事、政治教导员、秘书、科长等职务,现任成空导弹某团政委。先后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3次荣立三等功。    23年前,我是在亲友们的强烈阻拦中,从云南祥云一个不算富裕的小镇,入伍到成都军区空军某航空学校的。  因为,入伍前,我便是镇团委书
期刊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的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浏览着地图上标注的城市,飘逸的思绪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
期刊
那一天,血比花红  李 雷    那一天,阳光热烈。比阳光更热烈的是新兵李雷的心。因为这个年轻的侦察兵将要和老兵们在同一个操场上角逐,看看谁英雄谁好汉,看看谁是真正的侦察兵。  那一天,我入伍才五个月零三天,仅为了能参加师里组织的比武,我就激动不已,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我觉得虽然自己入伍才五个月,但同样有勇夺第一的可能。  那一天,军装比树更绿,队列比墙还要整齐。军乐声在那一天成为我的世界里
期刊
11月,北方已是寒风袭人,而南国广州却还温暖如春。  乘坐北京至广州的航班,一走出白云机场,穿着厚重冬衣的记者立马就被周围弥漫的热气熏得躁动起来,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说来也巧,这个月,恰逢解放军总参谋部向全军正式颁发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简称“新军标”),这标志着我军体能训练实现了由一般性体育锻炼向职业性军事体能训练的转变。在解放军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这个我军军事体能训练的
期刊
[人物小传]  陈凌,湖南益阳人,1964年3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4年5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上校军衔。历任学员、排长、指导员、副营长、装备处长、参谋长、副旅长等职务,现任成空导弹某团团长。先后被评为空军百名优秀基层主官、全军首届优秀指挥军官,3次荣立三等功。    那是1980年12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漫天的上午。刚刚从地方考入空军导弹学院4个月的我和战友们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战术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体能训练发展进程可简要分为3个历史时期:即《劳卫制》达标时期、体育锻炼达标时期以及体能训练达标时期。  《劳卫制》达标时期(1954~1963年)1954年第一次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生》体育制度暂行条例(简称《劳卫制》),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劳卫制》,并在全国的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等各行业、部门中推行。当时在全国掀起了《劳卫制》达标的热潮。  体育锻炼达标时期(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