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素质教育的氛围业已形成,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肩负着人才发展的奠基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改善和优化学生的主体教育结构,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能参与学习过程,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极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研究课题。实践证明,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是符合学生主体发展、潜能开发,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必需的能力之一。
一、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分析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从广义上讲是指没有其他人的指导,自己能独立获取和运用各种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生动的情境中,能自主进行积极的探究,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领悟新的数学知识,并提高自己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目标在于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实践,获得观察、分析、解决和运用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并能自主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到一个“学习”的主人。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态度习惯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的数学自学能力的发展并不均衡。有些学生习惯通过预习、复习、读书、笔记等良好行为自能学习,并已掌握了很好的自学方法,但有些孩子还没形成自觉行为,更不懂得如何去自学,有些甚至还没有自学的意识。为了对各层次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作一量性分析,我们采用问卷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与量化分析,我们觉得造成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智力水平、生活习惯、知识基础、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家庭氛围和教师的指导意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的评价等。
二、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内在动力因素,是影响整个活动效果的条件和综合。所谓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去寻求、探索学习目标的一种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一节课来说有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课中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后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跨时长短来分又有阶段性的自学能力培养、学期性的自学能力培养和长期性的自学能力培养,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为此,我们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找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突破口,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1.强化阅读技能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自学教材时能够进行严谨的分析、综合,能够理清关系及顺利做出相应的解题过程。自学数学教材首先要在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读懂材料,从而弄清题意,形成清晰的表象。特别是在数学应用题、文字题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就无法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更不能挖掘出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应开展一些指导阅读数学教材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如理解性读(数学学习中普通读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边读边想,读读想想,读读画画,从读中努力寻找新的问题,特别对关键语句,应标出着重号,标明重点,从而进行有重点的研究,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教材当中有的概念、法则不容易掌握,有的复杂问题不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学习、自学议论,仍然无力自行解决的,这就是教材中的难点,就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中把难点分散,逐个解决,以求得深刻理解。
2.抓关键,找关系,渗透自学能力
要能够识别并理解数学中一些常用术语、关键词语。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指题中反映数量关系,并对解题思路起决定作用的字或词语。如和、积、商、比多、比少、照这样计算等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地位,抓住这些题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自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系统性强,前后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要抓住关键词以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教材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关键。为了能够“抓”得住,“找”得准,以便形成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平时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
3.渗透思想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思维活动又离不开数学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新知识能够很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因而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把握知识掌握过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只有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避免自学过程中浮于表层的认识,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获得自学能力的动力。
4.重视反馈,促进自学能力
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外显反馈少,教师要通过解题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反馈的积极功能,激发学生的反馈兴趣,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才能了解自己的自学状况。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回顾自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促进能力形成。
5.提高思维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认识过程。对小学生说,他们有一个从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过程,且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启迪思维,关键是教师要因势利导,巧设疑问,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创设自学情境。
课程改革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的教学活动,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
一、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分析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从广义上讲是指没有其他人的指导,自己能独立获取和运用各种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生动的情境中,能自主进行积极的探究,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领悟新的数学知识,并提高自己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目标在于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实践,获得观察、分析、解决和运用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并能自主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到一个“学习”的主人。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态度习惯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的数学自学能力的发展并不均衡。有些学生习惯通过预习、复习、读书、笔记等良好行为自能学习,并已掌握了很好的自学方法,但有些孩子还没形成自觉行为,更不懂得如何去自学,有些甚至还没有自学的意识。为了对各层次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作一量性分析,我们采用问卷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与量化分析,我们觉得造成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智力水平、生活习惯、知识基础、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家庭氛围和教师的指导意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的评价等。
二、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内在动力因素,是影响整个活动效果的条件和综合。所谓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去寻求、探索学习目标的一种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一节课来说有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课中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后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跨时长短来分又有阶段性的自学能力培养、学期性的自学能力培养和长期性的自学能力培养,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为此,我们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找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突破口,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1.强化阅读技能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自学教材时能够进行严谨的分析、综合,能够理清关系及顺利做出相应的解题过程。自学数学教材首先要在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读懂材料,从而弄清题意,形成清晰的表象。特别是在数学应用题、文字题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就无法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更不能挖掘出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应开展一些指导阅读数学教材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如理解性读(数学学习中普通读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边读边想,读读想想,读读画画,从读中努力寻找新的问题,特别对关键语句,应标出着重号,标明重点,从而进行有重点的研究,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教材当中有的概念、法则不容易掌握,有的复杂问题不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学习、自学议论,仍然无力自行解决的,这就是教材中的难点,就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中把难点分散,逐个解决,以求得深刻理解。
2.抓关键,找关系,渗透自学能力
要能够识别并理解数学中一些常用术语、关键词语。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指题中反映数量关系,并对解题思路起决定作用的字或词语。如和、积、商、比多、比少、照这样计算等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地位,抓住这些题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自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系统性强,前后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要抓住关键词以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教材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关键。为了能够“抓”得住,“找”得准,以便形成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平时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
3.渗透思想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思维活动又离不开数学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新知识能够很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因而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把握知识掌握过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只有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避免自学过程中浮于表层的认识,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获得自学能力的动力。
4.重视反馈,促进自学能力
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外显反馈少,教师要通过解题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反馈的积极功能,激发学生的反馈兴趣,只有通过解决问题,才能了解自己的自学状况。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回顾自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促进能力形成。
5.提高思维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认识过程。对小学生说,他们有一个从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过程,且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启迪思维,关键是教师要因势利导,巧设疑问,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创设自学情境。
课程改革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的教学活动,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