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其起源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0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膜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其起源进行探讨.方法 按照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34例曾诊断为“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重新分类,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分析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特异性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腹膜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对未明确原发病灶的病例进行CK7、CK20及CDX-2染色对其起源加以探讨.结果 34例腹膜黏液性肿瘤中,低级别黏液性肿瘤25例(其中2例为无细胞型),高级别黏液性肿瘤9例,两者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复发及累及周围器官均无相关性(P>0.05).对30例患者的随访发现,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总体生存比例分别为13/21(61.9%)和3/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和24个月,两者统计学具有相关性,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级别黏液性肿瘤(P =0.002).对除去2例为无细胞型病例共32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X-2、CK20及CK7总的表达比例分别为93.8% (30/32)、96.9% (31/32)和3/16;在已明确来源的16例中,表达CDX-2、CK20、CK7的分别为15、16和1例;在未明确原发病灶的16例中,表达CDX-2、CK20、CK7的分别为15、15和2例;表达CDX-2、CK20、CK7的在已明确来源的和未明确来源的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B2在肿瘤中总的表达率为56.3% (18/32),在低级别和高级别黏液性肿瘤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5/23 (65.2%)和3/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SATB2的阳性表达与预后也无明显相关性(P =0.786).结论 腹膜黏液性肿瘤其WHO最新分级与预后相关,其中高级别肿瘤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级别肿瘤患者;大部分腹膜黏液性肿瘤起源于阑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SSA/P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8至2013年间5209例结直肠内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筛选出353例锯齿状病变纳入此次研究范围;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观察SSA/P镜下病理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要点,评价其活检组织的诊断标准。结果3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检出SSA/P 25例(7.1%)
目的 探讨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P-糖蛋白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标本76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糖蛋白的表达及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TGF-β1诱导)组和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多西紫杉醇和表柔比星处理
本期我们发表了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这是继2006年和2009年本刊两次发表我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后的再次更新和发表[1-2].八年来,我国乳腺癌HER2检测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和临床医师对HER2检测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改善.这是大规模培训、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等系统性工作的成果,而指南的发表则是这一系列工作的基础。
期刊
例1患者女,38岁。因进行性肢体无力14年于2011年11月就诊。患者14年前出现右下肢远端肌群无力,踮足站立困难,行走、跑步速度不及正常同龄人,其后逐渐出现双上肢近端及左下肢远端肌群无力,出现下蹲起立、爬坡上楼及梳头困难,服用激素半年,上述症状加重,且血压升高,停用激素,其后未予诊疗,症状逐渐加重。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此类疾病患者。查体:踮足站立不能,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双上肢远端
期刊
目的 探讨小儿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成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4例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成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PNET的临床资料、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法.结果 4例均为婴幼儿,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4岁;男3例,女1例;3例肿瘤位于大脑,1例位于脑干.显微镜下4例
目的 探讨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urkitt淋巴瘤(BL)、特征介于DLBCL和BL之间不能分类型的淋巴瘤(DLBCL/BL)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参数、免疫组织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重点讨论c-myc抗体在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特点,及预测其基因易位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54例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nVi
目的 :探讨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复习1992年1月至2006年4月7例复发性子宫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肿瘤复发前后组织学形态特点及变化,同时选择经随访临床经过良性的腺纤维瘤12例和低级别腺肉瘤14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比较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CD10、p53及Ki-67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IDH1突变及MGMT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表达类型在放疗条件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8例星形细胞瘤(WHOⅡ~Ⅲ级)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IDH1突变及MGMT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放化疗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随访.结果 星形细胞瘤中IDH1突变及MGM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7% (30/48)和47.
目的 报告4例罕见的骨原发神经鞘瘤,探讨其诊断标准以及与软组织神经鞘瘤在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 复查2002至2013年本院诊断的所有骨相关性神经源性肿瘤,从中筛选出4例由长骨和扁骨髓内发生的骨原发神经鞘瘤,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鉴别诊断.结果 4例均具有神经鞘瘤的典型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与软组织神经鞘瘤相
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发生于前纵隔,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1~5例,常呈惰性生长并且伴有副肿瘤综合征,其发生率在总肿瘤中占不到1%,却是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占到前纵隔肿瘤的50%.其生物学行为复杂,发病机制至今不是很明确[1].由于胸腺是一个中枢性的免疫器官,所以TET常伴有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是重症肌无力[2-3],其他的有单纯红细胞再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