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规范构建的两个原则:允许原则与利益平衡原则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网络,在其中活动的主体众多,必须构建一种能够超越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互联网规范.这就需要在尊重文化差异和利益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构建互联网规范的一般性原则,以协调差异,实现共赢,这些原则就是允许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供应链减排是世界经济领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低碳市场需求、提升供应链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并落实“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供应链减排运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方法]从政府政策强制减排、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减排以及企业数字化技术赋能供应链减排三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相关文献,总结供应链外部压力(政府政策规制)、供应链伙伴合作以及新技术运用对供应链减排决策的影响.[结论/发现]从供应链自主减排、数字化技术赋能以及供应链净零排放视角提
都市马克思主义学派深刻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政治经济矛盾,对资本主义空间价值、空间生产、空间分配等领域的非正义问题做出批判.运用都市马克思主义学派空间正义理论审视和反思我国的城市治理,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空间权力失范、城市空间过度资本化、城市空间结构失衡和城市空间权利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城市空间治理应实现理念变革,构建城市空间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健全城市空间资本运作的制度规范,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城市空间权利.
“幽灵批评”也被称为“侵扰学”.它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勃兴,于本世纪初到当下发展繁盛,大有对今后几十年的批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的势头.幽灵批评在初期主要是对文学作品中的鬼魂人物和互文现象等进行评论,在发展中与其他批评流派相交融,逐渐趋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同时把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拓展研究边界,丰富研究方法,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文学批评潮流.它的主要观点集中在孤儿法则(The Law of the Orphan)、心理投射、集体记忆洞穴、在场(presence)与缺场(absence)之
王阳明心学《论语》学,是其扬弃、反思朱子学说以心理为一、心外无理的心学观念,对《论语》文本作出的创造性理解.为对治朱子“格物”说“析心与理为二”的可能偏向,王阳明的《论语》诠释,在“知—行”“天理—存天理”“良知—致良知”的即本体即工夫的哲学观念下,始终通贯着一种“合心与理为一”的心学(良知学)立场.这种从以心本体(天理、良知、本心)为核心的心学观念出发对《论语》文本的诠释,充分反映了阳明心学《论语》学“六经注我”的哲学化诠释特点.同时,阳明在天理、良知、本心的本体论观念下对《论语》文本的思想解读,也十分
[目的/意义]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城市边缘区向外延展的城市蔓延现象,亟需抓住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有的放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蔓延治理策略.[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遥感数据测度中国城市蔓延指数,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实证检验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理.[结论/发现]第二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城市蔓延,第三产业发展有效抑制城市蔓延;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中
[目的/意义]合理的环境政策工具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设计/方法]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了2016年杭州召开“G20峰会”前实行的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论/发现](1)长期政策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其效果明显好于短期政策,保障了“G20峰会”前后杭州市空气的优良品质;(2)长期政策创造的蓝天是稳定持续的,“G20峰会”前后空气质量未出现大的波动或反弹现象;(3)“G20峰会”长期政策具有长期效应,长期内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城市规模应与城市承载系统相匹配,否则,城市的高集聚性、高流动性反而会强化其脆弱性.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摒弃过度集中化“做大规模”的冲动,重新审视和重视县城的地位和作用.新发展阶段,县城日益突显出融合城市与乡村、平衡集聚与分散、贯通上层与基层的强纽带功能,成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关键;人口流动活跃且“流而不留”,赋予县城鲜明的驿站特性;人口“城乡双栖”“城城双栖”并存,城镇化路径表现为异地生产方式非农化、本地生活方式城镇化,这种接续式城镇化样态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
新冠疫情的爆发考验着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通过对某社区的实地调查走访,了解该社区防疫现状和防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新冠疫情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可以定义为开展抗击疫情工作的劳动共同体和以行政区划建立的地域生活共同体的综合建设,它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精神凝聚形态的共同体;二是社会组织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方式,即通过开展项目让社工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常态化社区防疫网络,加强“五社联动”整合力量去控制疫情.
宋明理学既是儒道释长期论争与融合的产物,亦是先秦与汉唐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哲理化与系统化的结晶.王阳明主张“洒落为吾心之体,敬畏为洒落之功”,使道德主体的情感挥洒与理性自觉相互含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既避免了道德主体拘泥于本然之体而丢失自由天性,又防止了自由天性悖离本然之体而变得肆意任性.因此,阳明心学比之早期儒学更具形上性,较之程朱理学则更具本真性.在“洒落”与“敬畏”之双重变奏中,阳明心学在“致良知”的征程上奏响了明代心学之华章.
对鲁法的研究涉及到对儒家文化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性与真精神的理解.狭义上,鲁法指鲁国律令刑罚;广义上,鲁法指以周礼为核心的先王之制.鲁法以往被学界忽视,是因为对法治的理解中掺进了儒法之争.鲁法重人性民情、君子之道,讲求贵贱有序,强调对道(社会价值理念)的保育.透过鲁法可以看到,儒家“德主刑辅”的观念不仅强调法度律令的惩戒之用,而且要使循理而动观念深入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以保证社会公平公正.鲁文化蕴藏着三代明王“以德以法”的治政之道,德、法是治国理政中的柔与刚,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设法为公,法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