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笔花鸟画的“气韵生动”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ol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体现画家本人在花鸟画作所寄托的情思、思想和人生趣味,因此,绘画活动所具有的主体形意识明显增强,画家本人的精神因素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与气韵生动的本质要求有着极大的相似。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家、画论家谢赫,在其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绘画专著——《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绘画“六法”,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六法”中,“气韵生动”作为最重要的一法,概括了另外“五法”的表现特质,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最具稳定性、概括力的原因之一。其他“五法”的技术因素,只有在遵循“气韵生动”这个最高法则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功的实现自身、获得其意。虽然在南北朝之前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美学分类,但这个源于朴素实用主义美学基础上的绘画理论,指导着一代代画家把工笔花鸟画在宋元时期推向顶峰,在今后历代的实践和理论中不断验证。
  谢赫的六法论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前人的探索下积累起来的。纵观中国绘画的历史,美术形态从最初的原始实用性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日臻成熟,出现了专业的画师,这些画家在满足统治阶级祭祀、礼佛、墓葬、行军图等实用性要求后,形成一整套的包括制笔、颜色以及绘画经验,创作了一大批精美的画作。大量的绘画实践后,绘画理论也就水到渠成,应运而生。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自己的绘画经验,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难怪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为后来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理论找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
  “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气韵最先见用于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成为中国千百年来绘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起源于人物画的“气韵生动”似乎可以狭义的概括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随着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张彦远延伸了这一法理,扩大其适用范畴。张彦远主张绘画要“意在笔先”,追求“笔不周而意周”的境界,说明画家之意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写意审美观念在唐代的确立。由此可知张彦远的理解符合唐代以来因山水画独立发展而产生的新审美理想,强调绘画创作不仅需要传写对象之精神气韵,更重要的是体现画家自身的精神气韵。此后,花鸟画也逐渐发展成熟,特别是宋元以后文人画的兴起,以体现画家内在气韵,高逸品格为主的美学思想成为绘画的正宗理论观念,画家往往借助看似没有感情的山水、花鸟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说明“气韵生动”的内涵已经逐渐从六朝时期的人物画扩展到了可以表达自然界生动的气韵和作者之“意”的表达。
  起源于宋元的工笔花鸟画,虽然有着严谨细腻的描绘,富丽华贵的色彩,但不失生动野逸的情趣。画家通过准确的生活观察、嫻熟的技法、松动多变的线条,在画作中赋予丰富的情感。如崔白的《双喜图》,图绘秋风呼啸的旷野,枯枝折倒,残叶飘零,小草伏地,一片萧瑟中,两禽鸟扑翅鸣叫,顶风飞来,其一刚攀在树枝上,目光俱向下,原来在残枝败草中,有一只褐兔正回头向它们张望。不知双禽的鸣叫不安,是因为褐兔的出现惊扰了它们,还是凛冽的寒风,警示了冬的来临。它们在向褐兔传递这冬的信息?场景萧瑟寒凝,却是自然界寻常生命景象的再现,体现出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令观者回味无穷。画家抓住了秋兔双鹊高下对峙、浑然一体的瞬间之景,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画家捕捉到大自然生动的瞬间,用工笔细致的描绘下来,充分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情色彩。这种丰富的“意”,通过画家娴熟的技法表达出来。
  再如《鸡雏待饲图》,图绘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见母亲觅食的召唤,正欲奔去。画面描绘传神,将雏鸡嗷嗷待哺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反映了温馨的农家情调。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此图为李迪晚年所画,构图极其简洁,无任何背景相衬,却捕捉住了鸡雏回眸的刹那间神情,动人心弦。此幅与画家在前一年创作的《枫鹰雉鸡图》相比,在审美意趣上全然不同,前者展示的是和风细雨的婉约情调,后者则是张扬自然界生命相残的严酷氛围,可见李迪驾驭各种题材的能力。
  绘画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体现画家本人在花鸟画作所寄托的情思、思想和人生趣味,因此,绘画活动所具有的主体形意识明显增强,画家本人的精神因素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与气韵生动的本质要求有着极大的相似。对绘画程式的依赖,会使画家失去在内心世界和外在表达形式间建立默契沟通的机会,或者说在一次次反复染色制作的过程中,消磨了内心情感对表现物象的愿望和新鲜感受。把创作者内心的第一次感动,一直延续到作品最后的结束,这是非常理想的创作状态,把视觉感动的自然界实物,进行必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加工,从而使画中花鸟意象理想化,典型化,形象化。同时,画面通过视觉元素、用笔变化,再以独特的格调烘托出创作主体,也就是画家本身的高逸情调与精神品格,名曰“意境”。
  “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是说作品的“气韵”归于画家的修养是否到家,而作品的“神采”则归于画家的笔法是否精熟。要想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根本上就要从自身的修养入手。董其昌认为尽管“气韵”有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的因素,但也有学习而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可使自身胸中脱去尘浊,涵养气度,又可使作品“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推动工笔花鸟画由兴盛到衰落又出现生机的潜在力量,因此,必须吸收宋元工笔花鸟画的“精髓”——精细不苟的审物精神和借物抒情的诗意表现。不再局限于外在事物的写实,而专注于对实物之外的韵致、生命力的表现。用创造性的绘画语言表达作者的“意”,这样才能使工笔花鸟真正气韵生动。
其他文献
千里墨迹 米寿不息  他是“银发大军”中普通一员、平凡一族,却时刻牢记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懷”的艺术初心,时刻彰显着这个时代稀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现年88岁米寿的马良骥老先生,正是老年书法家群体中一位充满活力的“行者”,可谓“千里墨迹,米寿不息”。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教到老”,这句话用在马良骥老先生身上再贴切不过。他自幼学书,于颜、鲁公、黄山谷用功尤甚。后上溯北魏、大
张 勇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  创作电视连续剧《伪装者》《一触即发》《天衣无缝》。长篇小说《一触即发》《伪装者》《贵婉日记》。越剧《香罗记》《沈光文》,川剧《黎明十二桥》,锡剧《紫砂梦》《草命天子》,舞剧《畫皮》等二十台舞台剧。获得中国越剧节剧目银奖,2015“文荣奖”最佳编剧奖,第22届上海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提名奖,第3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编剧提名奖。  张勇,一个威武大气,兼具年代烙印的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和音乐家协会会员,雅安市作协副主席。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0余篇,并有多篇收入文艺丛书。著有散文集《且歌且行》,长篇小说《蓝色子午线》《爱的天空》《谍战黑水》《丹麦情缘》《藏茶传奇》并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文艺作品奖。  电影剧本《爱不需要承诺》《大天地》《雨城故事》《厚土深痕》《北纬30度之爱》《三变》《云上的彩虹》
以根立馆 涵今茹古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也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中国根书博物馆在积极响应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四川根石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而成,是国内唯一以根书法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填补了国内根书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根书博物馆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开馆,坐
满目流光溢彩的画作,更带着一股高原之风的冲撞力,着实滔滔如诉。魏葵兄说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源承太古的洪荒之力,渗浸出东方哲学精神和神秘主义的力和美。”  艳月无楼、冷山无风、冻住的残照和挥霍着青春流淌的冰川……我看来,这是画面的HIFI声响。想看而不忍看。  被吴奇新派的雪山作品惊了一头。这被定性为“山水彩墨”的画作和当下看惯的山水画区分开来,吴奇自己说这些作品和成都画家的作品距离拉得有点大。  五
2016年11月20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个日子,成为雕塑家李先海的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而倍感珍惜的时刻。“我很高兴,也特别荣幸,我能参加这个展览,能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听着主持人宣读他的名字,捧着手中印有他作品《中华医学》的大型画册,他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是的,这样一个最高规格的国家性大展中有凝聚他创作才情的雕塑作品,他该高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
鹰山脚下,一栋颇有特色的别墅,方圆百里独一无二,那气势与鹰山相衬,尤为注目,乍一看,会感觉这别墅主人不凡。   华夏仁老先生就是这房子的主人。  先生九十有余,因为那场战争,双眼不好使了,极少看东西,养成了好听收音机的习惯,收音机里的新闻每天必听,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否则吃睡不香。儿孙们给他买最好的收音机,他却倔,偏要使用那台有年岁的收音机。他说,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何况这收音機是1949年10月
我家有一只“母狮子”,可称为“百兽之王”。她呀就是我的奶奶,她的大嗓门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记得有一次放学,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妈妈临时加班,让奶奶来学校接我。平時,我们都是排着队出校门找家长,下雨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等家长接。可奶奶是第一次遇到下雨天接我,她根本不知道我在哪间教室。奶奶找不到教室,就使出了震撼人心的“狮吼功”:“王俊杰,你在哪个教室?”这一喊,让安静的教室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同学哈
作为媒介和媒材的绵竹年画  从本质上讲,绵竹年画是一种生活媒介。就如十九世纪的印象派也是把油画当成了一种媒介。所以,刘竹梅的“新年画实验”(姑且如此定义),在这个类比的意义上说,看待她的绘画要有一个转换:首先,要把绘画本身当成一个媒介;第二,绘画的确是和“绵竹年画”传统精神相关联的。但这个关联究竟在哪些方面呢?绝大部分的人将其称之为“新派绵竹年画”,其依据是她采用了绵竹年画的一些传统经典技术,或者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我们不能去学校,只能在家里上网课。有一天,我捧着手机看了一上午的视频课,眼睛累得眯成了一条缝,真难受!妈妈走过来说:“要不远眺一会儿吧!眼睛尽可能往远处看,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我半信半疑地问:“远眺就可以解决吗?”她说:“那是当然!”我按照妈妈说的,走到窗边,打开窗户的那一瞬间,我的头一下子就清醒了,微风吹过来,舒服极了!  远远望去,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着各式各样的白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