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中国情缘

来源 :旅游世界·旅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枪炮和鲜花》
  1967年10月21日,17岁的高中生Jan Rose Kasmir跳上开往华盛顿的公车,去参加一场反战游行。面对五角大楼前真枪实弹的士兵,她忽然意识到,这些士兵其实跟和她经常约会的小伙子们没有多大区别。“国家武器”忽然变成了“邻家男孩”,Jan Rose Kasmir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她举起手中的小花,在来复枪前温柔地亲了它。这一刻被定格下来,成为一代人争取和平和非暴力抵抗的象征,也成为最能代表马克·吕布的摄影风格的作品之一。
  《艾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还是一名自由摄影师的马克·吕布有幸在巴黎结识了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列松对他的摄影创作给了很多的鼓励。后来马克·吕布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成名作《艾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本来是乏味的油漆工人作业在他的镜头中犹如凌空起舞一般。这样的才华立刻得到了布列松的赏识,并于1953年将马克·吕布吸收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成员。
  “我拍照片也不是为了见证历史,而是出于一个陌生人的好奇心。我认为自己很害羞,没有野心去见证历史,喜欢记录看到的场景。”
  ——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1923生于里昂。在他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统治。战后,他进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并于1948年毕业。但到1951年,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
  在马克·吕布30岁的时候,在摄影上才刚刚起步。初次来到巴黎,遇到了卡特·布列松。在还没有进行任何讨论之前,布列松就说服马克·吕布使用一个旧取景器,它有颠倒画面的奇异的特性。
  于是,马克·吕布带着一盒胶卷来到了巴黎艾菲尔铁塔,拍摄下了一个正在给艾菲尔铁塔上漆的工人。照片中的工人戴着帽子、叼着香烟、拿着刷子,感觉是在半空中轻盈飘移的舞蹈者,根本不像在工作,而是正在排演一出轻巧的歌舞剧。于是,这张照片成为了他在《生活》发表的第一幅作品,也促使了他在那之后进入蜚声国际的玛格南图片社。
  自从加入玛格南图片社以后马克·吕布的足迹遍布了非洲、中东和远东。他先后拍摄了阿尔及利亚独立、巴黎五月风暴、伊朗革命还有伊拉克战争。
  第一个进入红色中国的西方摄影师
  马克·吕布同中国的缘分来自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正在加尔各答旅行中的他意外结识了一位认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朋友。通过这样的关系,红色中国的大门第一次向这位西方摄影师敞开了。
  1957年1月1日拿到中国签证的马克·吕布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入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虽然我不会说中文,而且当时外国人是不允许和中国人随便说话的,但是我非常喜欢以那种方式和角度观察这里。”马克·吕布情不自禁地回忆首次来到中国的情景,但是当他从当时仍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过关之时香港警察不愿意开车送他过境,并且冷冷地说:“要去,你自己走过去。”在香港前往广州的火车上,他拍下了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车厢里的一位女士吸引了他,她斜靠在椅子上望向一个地方,自然放松的状态成为马克·吕布按下快门的理由。
  马克·吕布真正用自己的双脚跨出了西方与中国之间连接的桥梁,而这一跨就是50多年。
  人道善意的中国旁观者
  一般摄影师在完成某次拍摄任务之后就会离开,但马克·吕布却会长时间地逗留或者一再返回同一个地方。吸引他的不是某件事某次行动,更多的是某个人生和生活本身。
  作为红色中国的第一个西方摄影师,他的采访虽然没有被给予条条框框,但去哪里拍、拍什么人总是有限制的。一个翻译更是会紧紧相随。但是马克的照片总能出人意料。去拍武汉长江大桥,他在一半建成的气势宏大让人恐惧的大桥旁边,摄入了一只帆已破烂的渔船和潦倒的渔夫。伟大与渺小,国家与个人,华丽与贫穷,这样的照片超越了所谓阴暗面、超越了政治、超越了文化。
  从马克·吕布1957年第一次来中国看到的北京平民生活,再到新世纪后在上海看到各种时尚不断兴起,马克·吕布用镜头为观者讲述了五十多年发展中的中国。他以其独立的观看方式、独特的人文视角以及独到的摄影形式展示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摄影背景,在他的照片中,不仅能看到一个充满人道的、善意的行者印迹,还能看到他发自肺腑的对人类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凸显了他深刻的中国情结。
  “我非常热爱东方,远远超过成长的家乡。我们总是被相反的、不同的东西所吸引。但现在所有的事都对齐了,中国再也不是远东,它已经变成远西了。”马克表达着对中国的情有独钟。他20世纪50年代至今20多次来访中国,拍下大量经典照片,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与变化。他曾出版过《黄山》、《中国印象》、《中国:旅行瞬间》等摄影集,1966年《中国的三面红旗》在纽约获海外新闻俱乐部奖。
  作品的另一面
  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枪炮与鲜花》(1967),记录了华盛顿反战大游行中,17岁女孩简·罗斯用鲜花对抗枪炮的历史性时刻。这件作品之所以“经典”,应该说,马克·吕布不仅仅用他优雅而坚定的镜头捕捉定格了他前辈师长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的瞬间”,而且,在这“瞬间”的背后,深入而揭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种人群的文化内涵,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关怀。正如,在《枪炮与鲜花》中,我们为人类社会的民主精神、勇敢人性和生命珍爱而感动。马克·吕布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
  正如他的中国旅行,相机更多地是瞄准普通人,记录着平凡事,并切入这里悄然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同时也在镜头中显现着一种文化思考和审视的角度与眼光。
  1957年,马克拍下毛泽东睡过的蚊帐床,和手插在口袋里的毛泽东的非正式照片。
  1965年,马克在中央美院拍下了雕塑系的课堂上还摆放着裸体雕塑;在天安门拍下了中国民众在抗议美国介入越南战争,背后是胡志明与毛泽东的海报;在上海码头拍到工人正在向右奔跑,方向与招贴画上毛主席领导下向左前进的工农业相反;在中国农村拍摄到一个女子手里拿着一双筷子、一张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写着:“中国成功引爆第二颗原子弹”。
  1971年,马克拍到了周总理做胜利状“V”的姿势,当时法国部长阿兰·佩雷菲特问周总理,在巴黎留学时学到些什么?他伸出两根手指: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另一个是列宁主义。
  1992年,他将镜头对准《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巨型宣传画,拍下脚手架上一名工人为画像着色的照片。
  1994年,他拍下深圳建议人们购买股票的广告,下面是撑伞路过的行人,广告板上的金币则像雨点般落在木质人行道上。
  2005年,他摄下了上海的里弄生活和北京布满传统中国红的紫禁城的墙。
  ……
  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对中国的追踪拍照中,却隐藏着影像之外的一个意图:即把个人的观看适时地转化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审视。当然,马克·吕布审视的眼光和呈现的画面总是友善温和的,似乎更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关怀和赏识着这个东方大国历史与现实的和谐之美,体现出艺术家对中国的这片土地、这里的山水和中国人民的一份感情。
  1.马克·吕布的一部分人生属于中国,他在中国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是广州火车厢里的女人。当时他初来乍到,一位体面端庄的女士成为他的摄影对象。他对这个新鲜的国度兴奋不已,从此,与中国结下了50多年的不解之缘。
  2.1965年,他再次来到中国,给周总理拍照,但他觉得1971年拍的那张最好。“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周总理和来宾握手,了解他的人都用左手。我不知道他在长征中受了伤,习惯性地伸出右手,周总理用他受伤的右手和我握了手。”1971年的那张照片中,周总理做了个手势,很多人认为是表示胜利的V字。马克解释:“那不是胜利的手势。当时法国部长阿兰·佩雷菲特问他,在巴黎留学时学到些什么?他伸出两根手指说学了两样东西: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3.1965年,马克·吕布在中国农村拍摄了一张照片:一个女子从镜头前匆匆走过,手里一双筷子、一张报纸,背后是一堵墙,墙上遗留着残缺的标语。他说当时是因为觉得这个仿佛涂鸦一样的标语有趣而拍下了这张照片。发表出来,才知道,那女子手中的报纸上,头版头条写着:“中国成功引爆第二颗原子弹”。
  1965年,北京玻璃厂。穿过门框,看到外面街道上的人群。马克·吕布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关怀和赏识着这个东方大国历史与现实的和谐之美。
其他文献
夜色下,青州古城的“阜财”门楼,金碧辉煌。摄影/六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一年之中最美的金秋时节,由山东省旅游局主办,《旅游世界》杂志社和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承办,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协办的“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于10月12日正式启动,中外著名摄影师拍山东第一次摄影采风活动也正式启程。大赛从现在开始,到2017年夏季结束,期间将分期分批邀请海内外摄影名家来山东现场采
期刊
美泉宫,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Jose Carlos Fernandes De Andrade(若泽·卡洛斯·费尔南德斯·德·安德拉德),1950年3月10日生于葡萄牙,联合国摄影家协会前主席,联
期刊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落。2017年GDP增速估计为6.8%。  经济步入存量主导阶段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2017年的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消费增速也略有回落,那为何GDP增速高于2016年呢?贡献来自于冉口。2017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出口增长由负转正。全球股市表现也比较好,投资的逻辑就是看好全球经济复苏,资本市场蕴含了很多机会。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还
期刊
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是美国内华达州的最大城市,成立于1905年5月15日,以赌博业为中心的庞大的旅游、购物、度假产业而著名,是世界知名的度假圣地之一,拥有“世界娱乐之都”和“结婚之都”的美称。从一个巨型游乐场到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在10年间脱胎换骨,从一百年前的小村庄变成一个巨型旅游城市。  拉斯维加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赌场及娱乐中心。在赌场地带——大道街上有高级
期刊
安德烈亚斯·费宁格于1906年12月2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不过他的祖籍却在德国。他的父亲利奥尼·费宁格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曾在魏玛包豪斯学院任教。所以,出生于艺术之家的费宁格从小受到熏陶与浸染,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年少时,一次去爬德国的图林根林山,他看着蝴蝶美丽的翅膀,以及化石上动物精密的骸骨结构,想到了一个直接影响他人生之路的问题:“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它们的身体原来很美,
期刊
“贫僧自东土大唐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西游记》里唐僧的这句口头禅,成全了我们对于古印度最原初的想象。确实,欲了解印度文化,“宗教”是一扇最好的窗户,庄严的神庙,灵动的雕像,丰富的浮雕——这些既寄托了向上升华的信仰,亦是艺术在印度风土上的繁花茂叶。  印度是个多宗教国家,佛教、印度教和耆(qi )那教这三个宗教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传统中儒、道、释的三足鼎立。三个教派都信奉“业报”与“轮
期刊
冯建国    清华大学摄影专业教授、著名摄影家。专著《跟亚当斯学摄影》(2003年)、教材:《黑白摄影》(2005年)、《大画幅摄影》(2007年)、作品集:《西部旅路》(2007年)、《最后的胡同》(2008年)、《高原的力量:藏族肖像》(2011年)、翻译著作:《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2009年)。2000年,作品《高原的母亲和孩子们》获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环境摄影比赛佳作奖; 2004
期刊
你看过印度宝莱坞浪漫影片吗?妖艳妩媚的印度少女们,身着纱丽,在青山碧海之间追逐嬉戏。那纱丽时而伴着欢歌笑语,随风飘荡出万种风情;时而被海浪浸透,让少女的曲线暴露无遗;时而又穿花拂柳,与大自然的色彩争奇斗艳。  纱丽,丝绸变幻的妖娆模样  印度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双漂亮幽深的大眼睛、那热情奔放的舞蹈和迷人的笑容。身袭一身漂亮的纱丽,身材更显凹凸有致,令人着迷。一段简简单单的彩绸,不缝不缀,在身上
期刊
阿格拉(Agra)是印度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为外国游客到印度游览的首选之地。自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它一直是印度的首都,遗留着泰姬陵这样奇迹般的历史遗迹。由于这个城市历史并不冗长,因此史料完整,流传着许多幽婉故事和家国传奇。作为此地最有名的君主“沙贾汗”,了解阿格拉,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几乎就等同于对他的生平的瞻仰。  泰姬陵,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爱情这一主题似乎与欧洲那田园诗歌般的浪
期刊
国庆黄金周后的第一个休息日,我便踏上了开往“大槐树村”的旅游大巴。从济南出发沿着经十路直直往东,过章丘至淄博境内,车子转向开往淄川的方向。一路上,一车人对大槐树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毕竟我们将要走入热播剧的实景地,走进吴秀波“战斗”过的地方了。  寻找马向阳,寻找大槐树  “大槐树村”其实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永泉村。“大槐树村”的村名是根据《马向阳下乡记》的剧情需要而设计的。永泉村处在幽古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