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用“情”点亮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水到渠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政治认同”
在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学生提出疑问:我们的政府真的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吗?为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我以“湛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材料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甚至辩论,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了湛江交通的便利有序,卫生设施的完善优化以及经济的崛起等;进而从身边事、家乡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湛江历届政府率领人民艰苦奋斗,实现崛起的创业历程;课堂中针对学生提到的有关湛江公交车拒载老人问题,我增设了一个“拨打政府热线电话12345”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通过与政府相关人员通话表达自己的建议要求,得到了政府相关人员的肯定答复。同时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市行政服务中心,实地感受公务人员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真实的状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在实践中升华学生的政治认同,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理性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一辆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小明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小明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眼见着自己刚才还乘坐的大巴瞬间化为青烟,小明顿时惊呆了。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小明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接着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用什么话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呢?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并相互进行点评。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出璀璨的智慧火花。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看似平凡,却能撬动学生思维的原点,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把学生内心的小太阳释放出来,使课堂达到了“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之佳境。
三、创设热点情境,树立“法治意识”
教育家杜威指出:“我们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使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为了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教学《政治生活》“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政治义务,也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这一知识时,我选取近期“安徽毫州蒙城学生围殴老师事件”设置热点情境,蒙城县范集中学英语老师马某某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某发生冲突,引发5个学生动手殴打老师,甚至还有学生拿板凳往老师的头部砸去,还有女生笑着上前凑热闹。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这5名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蒙城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做到尊师重道,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给学生展示《刑法》、《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知识,从而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
这样的热点情境,不仅让学生在感知感悟中增强法制观念,而且让其深刻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进而有利于树立其正确的法律价值观,使课堂达到了“朝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之境界。
四、创设本土情境,引领“公共参与”
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结尾时,我从湛江市情出发,用“老去的湛江如何赢得明天”为题,创设本土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据统计,2014年湛江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2.95%,湛江老年人口数超过百万,出现“未富先老”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1)计划生育政策;(2)随着湛江教育的发展,年轻人通过升学到外地读书后,大都选择更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工作,选择回湛的人少之又少。年轻人口持续外流、青壮年人口缺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湛江的发展。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该怎样选择?并说明理由。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课余时间我带学生参观“湛江规划展览馆”。展览馆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市民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湛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彩。湛江的公共设施规划、生态规划、交通规划、能源发展、港口开发、海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情绪激昂,自豪无比。从学生交回的反馈表笔者了解到70%的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相约湛江,支援或直接回乡参与建设,愿意用一腔爱乡之情,实现报国之志。
责任编辑邱丽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政治认同”
在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学生提出疑问:我们的政府真的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吗?为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我以“湛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材料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甚至辩论,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了湛江交通的便利有序,卫生设施的完善优化以及经济的崛起等;进而从身边事、家乡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湛江历届政府率领人民艰苦奋斗,实现崛起的创业历程;课堂中针对学生提到的有关湛江公交车拒载老人问题,我增设了一个“拨打政府热线电话12345”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通过与政府相关人员通话表达自己的建议要求,得到了政府相关人员的肯定答复。同时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市行政服务中心,实地感受公务人员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一种真实的状态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在实践中升华学生的政治认同,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理性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一辆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小明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小明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眼见着自己刚才还乘坐的大巴瞬间化为青烟,小明顿时惊呆了。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小明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接着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用什么话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呢?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并相互进行点评。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出璀璨的智慧火花。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看似平凡,却能撬动学生思维的原点,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把学生内心的小太阳释放出来,使课堂达到了“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绝”之佳境。
三、创设热点情境,树立“法治意识”
教育家杜威指出:“我们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使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为了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教学《政治生活》“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政治义务,也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这一知识时,我选取近期“安徽毫州蒙城学生围殴老师事件”设置热点情境,蒙城县范集中学英语老师马某某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某发生冲突,引发5个学生动手殴打老师,甚至还有学生拿板凳往老师的头部砸去,还有女生笑着上前凑热闹。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这5名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蒙城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做到尊师重道,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给学生展示《刑法》、《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知识,从而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
这样的热点情境,不仅让学生在感知感悟中增强法制观念,而且让其深刻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进而有利于树立其正确的法律价值观,使课堂达到了“朝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之境界。
四、创设本土情境,引领“公共参与”
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结尾时,我从湛江市情出发,用“老去的湛江如何赢得明天”为题,创设本土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据统计,2014年湛江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2.95%,湛江老年人口数超过百万,出现“未富先老”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1)计划生育政策;(2)随着湛江教育的发展,年轻人通过升学到外地读书后,大都选择更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工作,选择回湛的人少之又少。年轻人口持续外流、青壮年人口缺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湛江的发展。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该怎样选择?并说明理由。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课余时间我带学生参观“湛江规划展览馆”。展览馆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市民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湛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彩。湛江的公共设施规划、生态规划、交通规划、能源发展、港口开发、海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情绪激昂,自豪无比。从学生交回的反馈表笔者了解到70%的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相约湛江,支援或直接回乡参与建设,愿意用一腔爱乡之情,实现报国之志。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