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三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chengsh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要求促进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魄和拼搏竞争意识,并培养其社会生存技能。本文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和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初中阶段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同时望对以后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1.1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的个人掌握知识的水平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进行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法,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需求。教师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将课堂回归给学生。学生在不断思索与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2分层教学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作用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无法才能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体能水平开展综合教学,而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能力出发,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教学。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性别、年龄、和学生不停需求开展多种方法教学,让教学形式不在死板,利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保持学生积极的注意力,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1.3分层教学所带来的裨益
  1.3.1学生受益
  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在课后无事可做。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息,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学习成果。而且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定制自身的发展模式,是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体现。
  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和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解决和改善日常学习中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准备,对教学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加明确,以便提高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能力。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1.3.2教师受益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策略的设计,通过分层次、有效组织来锻炼教师的适应性和控制力。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离不开在分层教学中所提出的挑战和由分层教学引发学生自身独立的思考。而且,分层教学的应用,是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积极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工作量要多出很多。
  2 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分层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内容,需要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思路,选择合理的分层体育教学内容,并结合现有教学条件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承认学生参差不齐,体能水平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选择合理的分层教学内容。转变以教师灌输和学生们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结合实际情况,与素质教育接轨,量身打造适合初三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方式,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先针对各个阶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练习方式,使得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收获到成功的愉悦,通过灵活开展教学组织,安排不停层次的体育训练,让学生设立自己的锻炼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情况出发,向教师设定的个人目标发起挑战,鞭策自己不畏前行,正迎合体育精神赋予人的力量,同时极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接受能力上、自身技能的形成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而传统的一刀切的评价和教学方法,虽然是统一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非常不利。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教师难度的不同,将设定目标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为两个层次,达到的上升一个层次,达不到的下降一个层次。其二是学生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选择分层锻炼,无论是锻炼的难度和项目。
  2.2实现分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
  实现分层教学内容设计从学生编组实施不同教学开始,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根据徐盛的体能及接受知识的速度,可以将学生分为1、2、3组,针对不同组别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1组学生实施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2组在开展体育教学中略高于教学要求进行教学,3组按照较高等级要求进行教学,在分组中根据学生近期学习情况,做出组员调整,而非一成不变。
  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课程时,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運动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将收集上来的数据展开认真分析。结合篮球教学课堂表现,对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将学生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组别,了解每个小组的薄弱环节。由于能力分组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安排科学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加强教学内容和训练次数增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针对篮球技能功底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和由难到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在素质教育理念和篮球健康课程实施标准的双重引领下,对篮球教学内容的结构以及学生的篮球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篮球实践教学目标。
  2.3做到分步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教育课程改革制度推进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在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和体育技能上存在的主客观差异。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开展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教学学习任务。分层教学中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弊端,极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积极学习获得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提升了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不断探索中让学生的体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和进步,同时彰显学生们运动天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分类教学指导对于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分布训练教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学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能力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对体育的喜好程度和技能水平设定。从而整体优化学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找到自我定位。
  3 结束语
  体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形成了一定积极影响效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及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体育教学中就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法,让其在增加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同时,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并将成为未来初中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龙华区玉龙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汽车配件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遏制行业中的假冒伪劣已经是刻不容缓,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来找新的途径,使我国汽车配件行
竞技体操是河北省重点运动项目,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培养了多名世界和全国冠军,如范红斌、庞盼盼、李迪、董芳霄和范晔等。但近年来,囿于诸多原因,河北省
期刊
对于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当前我国一线语文教师已经走出了只教文言知识的误区,加强了对文言文本的解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然而,对于实际的教学成果,很多语文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听见和看见很多女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消极和不配合学练的现象,高中女生年龄一般在15~17岁,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高中女生已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性成熟阶段,身体发育变化较大,已接近成人。她们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性格上自然而然地模仿大人的习惯,多静少动,不喜欢剧烈出汗的活动。本文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了高中女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同时提出
期刊
目的 观察(1,3)-β-D-葡聚糖检测,在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不同体液标本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收集不同时间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浆和尿液标本,采用G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小升初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学生坚持“健康第一”、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更好的适应初中体育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差异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剖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让每
期刊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校园内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经常发生,经常出现讨论热度高的热点事件,成为了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期刊
全球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当今互联网以开放、共享、多向、交互为特点,向全球各个角落以几何级数扩张,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重塑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形态。在
目的比较研究1株宿主谱发生突变的宽宿主范围噬菌体与其原始野生型单一宿主谱噬菌体株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探讨噬菌体识别特异性机制和将噬菌体作为生物消毒剂,应用于环境污水净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68例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