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方法论视角下对《狼图腾》中作品元素与情感的探微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狼图腾》是由北京舞蹈学院黄云松老师编排,参加2006年第八届全国“桃李杯”的蒙古族男子群舞,并在比赛中荣获“创作一等奖”与“表演二等奖”。舞蹈打破传统观念下我们对“狼”这个符号所代表的贪婪、狡诈的刻板印象,而是用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狼”团结、重情重义的符号形象。笔者将从这个作品中的舞蹈动作、舞台调度及舞美设计三个角度来管窥其中的肢体符号与情感之间微妙却和谐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符号学方法论  狼  蒙古舞  舞蹈语汇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70-03
   在我们的生活中,凡是提到“狼”,人们总能联想到“狼狈为奸”“狼子野心”“豺狼当道”等贬义词,甚至连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也在贬低“狼”的恶劣习性。即使是众多古籍记载的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狼”这个嗜血贪婪印象物种的鄙夷,“狼”这个符号似乎一直都在被批判其本性凶恶残暴、恩将仇报、本性难移。而在2006年第八届“桃李杯”的赛场上,黄云松老师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作品——《狼图腾》,它一反从前地塑造了“狼”不畏束缚与磨难、团结勇猛、热爱自由的符号形象。它以深沉却悠扬、豪放而绵长的蒙古马头琴曲、丰富且而多彩的舞蹈技巧和健美而热烈的舞姿、不断变幻的蓝色舞台灯光表达了蒙古草原狼群的桀骜不驯、团结齐心,展开了一支悲戚壮美的舞蹈。向观众们展现了狼群内部团结的意志以及相互鼓励、慰藉的温情画面。
  一、舞蹈动作与情感
   蒙古族民间舞动作时往往以昂首挺胸的体态为基础,幅度十分大的动作,利用上肢、头颈、胸、腰等部分的体态符号来传达热烈的审美感情,风格刚健豪迈,十分粗犷。一般的蒙古舞蹈因服装厚重,其舞步大多沉缓而有力。虽然这个舞蹈服饰与传统的蒙古服饰不同,但其步伐依旧遵照传统蒙古舞中的体态符号向观众进行情感传达。舞者们整个上身的体态都是昂首后仰,整个上半身都是略微向后倾的,这一鲜明的符号体态贯穿整个作品始终,将观众很快带入到辽阔草原的意境中去,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赋予此作品中“狼”那种不畏艰难、始终傲视世间的高傲形象。其中,蒙古舞蹈中上半身的“划圆动律”同样也体现出苍茫草原上“狼群”勇猛刚毅、雄浑稳健的这一符号特征。除了这些传统蒙古舞中的必要特征,其动作编排上还有一些独特的符号特征,值得我們品鉴。
   作品第一个动作便是头狼双臂展开,仰望天空,刚健遒劲,表现出狼勇猛无畏的性格符号特征;而曲腿控腰的这一动作对于舞者腰腿部肌肉力量控制的要求奇高,所以也能从侧面体现头狼的强大力量,唯有最杰出的那只狼才有资格统领狼群,引领狼群走向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狼群围绕在狼王的身边,做起身前扑及俯身向后展臂的高低重复动作,众所周知,在民间舞蹈中“包圆位移”与“高低空位置动作反复”往往出现在“祭祀类”舞蹈中,如土家族舞蹈《摆呀摆》、古典舞《弓影矫健》等。所以,在这里所呈现的意义除了体现狼群对狼王的忠诚与信服,也是更进一步证实“狼”虽各自勇猛却依旧团结忠心这一符号特性。
   其中,最催人泪下的那一幕莫过于一声枪响后,其中一头狼被猎枪打中,演员用抽搐的身躯表现出中枪后难以承受的“痛苦”,然后用头与脚抵在地上,臀部与腰部向上,表达他即使如此痛苦,却依旧倔强的一次次用尽全力站起来,不愿因伤而脱离它的狼群。而其余的“狼”则是在一旁用头拼命地去扶它、鼓励它而非抛弃它。再一次深化了“狼”这一符号的正面意义。而在春暖花开时,舞者们或站立、或跪卧、或左右轻晃或腾空而起,尽显“狼性”之美,在“伤狼”痛苦挣扎后也让我们看到了重生,看到“草原狼”对生命的那份坚毅、不屈服,那是对未来的决不畏惧。其中表现性动作以传达情感为原则,没有明确的指义性,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将编导心中的想法形象外化,能够给观众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从而引起共鸣。
  二、舞台调度与情绪
   从舞台调度方面来说,《狼图腾》的构图丰富、多变且有张力。相同的舞蹈队形在舞蹈中却起着并不相同的作用,每一次调度无不是为了强化“狼的团结与重情重义”这一符号特性。其中丰富多样的队形线条变化,都旨在向观众们呈现与表达出作者意图传达不同的感情。如作品刚开始的弧线形调度在舞台的中后方,饰演头狼的演员站在弧形中间,更能彰显“头狼”在狼群中的地位,而周围也是零星的几头狼,随着时间的发展,狼群数量也在慢慢的增加,这里体现了狼群在头狼的带领下逐渐壮大,而舞蹈演员们也逐渐由舞台的中后方向舞台一点方向缓慢移动。
   由于本作品为叙事性舞蹈,头狼的在舞台上的调度影响并贯穿整部作品始终,伴随其极具动感的“舞台流动趋势”,不难看出,头狼在此起到了推动着整部作品的始末与高潮部分发展的关键作用。每一种不同的舞台流动趋势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符号的特质,舞台所呈现的的左右广度是通过演员们横向调度来显示,而舞台的前后深度则是由舞蹈演员们纵向调度得以彰显,斜向调度则带有表达冲击力和进攻性的作用,圆形流线则是一种周而复始的旋转式构图,也如前面分析的,也象征着群狼对头狼的崇敬之情,将头狼视为它们前进的方向、生存下去的保障,亦是它们心中的“图腾”。如作品《狼图腾》中所见,表现狼群因头狼的归队而士气大振的时候,舞蹈队形则由长方形慢慢通过演员们的步伐调度,转而排列成为正方形的队列,在舞蹈队形的表达形式视角下,我们不难发现长方形的队列给人以宽广自由、线条悠长的感觉,而正方形的队列给人如古代宫廷雅乐之舞中所体现的大方集中、严谨严肃、整齐有力的视觉冲击感。又如,头狼带领着狼群向舞台前半场驰骋,在狼群寻找水源时和匍匐狩猎时的情景设置中,演员们呈V字型排列,给人以狼群所向披靡、无所畏惧去冲击的既视感与全面向前的压迫之感。再如,在其中一头狼被打伤的前一刻,狼群呈“满天星”的松散自由的随机排列,给人以置身在浪漫无垠的草原、可享受自由,不羁于任何管束的视觉感受。    在舞蹈艺术中,文化的传播常常是以外化为人类形态语言的形式——舞蹈来传播的,并以这种方式陈述深奥内涵终极的追求,真正以潜移默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人类精神世界的超越、期待和体验。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由的灵魂若仅仅是用苍白的文字来向世人展现,那便是极其空洞之为,然而将这抽象的思想深入浅出地注入进一个活生生的实物——“狼”的身上,并以更直观的队形变换来表现“狼群”中关系发展、剧情发展,使我们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符号的意义,从而理解他们那种尚武、尚自由、尚团结的民族情怀。
  三、舞美设计
   《狼图腾》是一支充满狼性的舞蹈,其中将狼的野性与对生活的强烈渴求的情感贯穿始终。它的动作粗犷奔放,既有蒙古草原那种不羁的气息,又能将狼的原始的野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那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很好地展示。而如此优秀的作品要想尽善尽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更离不开恰到好处的“舞美设计”。布景必须要为《狼图腾》及其舞剧表演活动创造灵活应变的舞台支点和开辟“狼群”足够的活动空间的空间处理。在舞蹈《狼图腾》中,并没有繁复冗杂的道具及布景设置,为了切合空旷草原这一意境,其布景的设计以“简单”为核心,整体呈深蓝色。为了契合这部作品的整体情感基调,除了布景简单,连任何多余的道具也没有设置,给表演者留有足够的表演空间。
   从舞蹈灯光方面来说,灯光也是多呈暗调,营造出狼群生活的神秘、深邃、孤独等特点,并从顶光、面光、挑台光、耳光、地侧光等多个角度打光。让观众在布景的提示下,不仅能够完全体会到演员所要表达的他们所理解的情感内容,并且有一种柯烂忘归、身临其境的深刻的生命体验。舞蹈一开场,映入眼帘的是幽蓝色为主调的冷色调光,带有着大草原夜晚的神秘感,紧接着舞者出场,四位舞者俯首于领舞者的四周,舞台灯光投射于中央,让我们看到了类似于狼王般的威武耀眼。渐渐的,音乐转为沉闷压抑,进而,灯光幽暗微变,有股肃杀之气,霎时一声枪响,一舞者突地挣扎着侧身躺下中枪伏地,灯光转为淡黄和诡异的绿,随着背景音乐春暖花开,灯光变成了柔和的绿色,这绿色灯光仿佛是狼群于暗夜中的眸光,神秘中更多的是一种孤傲,象征着重生与希望,头狼带着狼群慢慢走向光明的未来。
   从舞蹈的服装方面来说,服装是构成舞蹈形象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但表示出舞蹈作品的社会背景、民俗民风、地域等风貌,而且装点着舞者,显示着角色的个性。服装设计上,由于这个作品是模拟动物的主题,所以并未采用传统厚重庄严的蒙袍,而是采用的极具蒙古族特色的仿绸缎服饰“马裤”和“短坎肩”,白色毛绒头饰,颜色整体以灰色为主,既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符合“狼”这一野性洒脱的符号形象。一般来说,服装起着“锦上添花”的效果,它同样作为一种向观众们传达信息的“符号”。舞蹈《狼图腾》中表演者的毛绒头饰、坎肩、马裤、腰带、手饰都是配合着该舞蹈作品中“狼群”的生活环境与习性特点来体现的。
   四、结语
   符号根本不同于信号。对于一个信号,如果它引起我们对其表示的东西和状况的注意,那它就算被理解了。而对于符号,只有当我们想象出其表现的概念时,我们才算理解了它。这是一部充满野性与激情的蒙古族舞蹈,以男子群舞的形式展示,运用了形体符号与图腾符号的完美结合,以演员的肢体动作将“狼”的形象演绎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既体现蒙古族的图腾符号文化特征,一个民族强大的共同信仰来自蒙古族的文化符号,他们崇拜“狼”,崇拜“狼”的勇敢睿智、团结不屈、桀骜不驯。同时又以其舞蹈的肢体动作符号、体态符号、服饰符号等,形象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其蕴含着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及发展线索。
   虽是为了课题而选定的作品《狼图腾》,却在课题研究结束后依然忍不住去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品鉴,那对于“狼文化”的感触似乎是在逐渐的加深,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舞者塑造的粗犷彪悍的“狼”的符号形象,始终有力地张着的手指,像那极具威胁力的狼爪,也许那是许多人认为的凶残与贪婪,我却更愿意相信那是为了守护着自己与伙伴,是为了将狼果敢坚毅的本性这一符号特性进行深化与升华。其实,“狼图腾”是怎样一个形象,纵使凶猛,亦不乏柔情。凶猛,何尝不是源于它们对这来之不易的生命的热爱与渴求?弱肉强食,那不过是它们生存下去的无可奈何,也是这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下,它们对自由的渴望,对生的渴求,所以它们是孤傲深沉。但,于同伴、于亲友却永远的不离与不弃,悬崖上嚎叫着深深呼唤,战场上相协着拼搏,共度每场战役,看草原上日起日落……何尝不是一种美,或许,生而为人,是否也该追求那一份“狼性”,活得真实,活得自在洒脱。
   舞蹈演员炉火纯青的表演,带给现场观众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使观众也能理解这其中符号所代表的意義,与编导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图腾文化符号是舞蹈艺术中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背景,而图腾舞蹈则很好的利用了这一元素,更以其形式为舞蹈赋予了更深的社会性和审美的价值。同样,这个作品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狼”尚且会愿意为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份期许,那个鸟语花香的春季翘首以盼,为之与命运搏斗,作为人类的我们,是不是也该用那一份“狼性”去争取与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呢?
  
  参考文献:
  [1]张锦华,黄明珠.舞蹈与戏剧表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伐纳,郑慧慧.舞蹈创编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桂兰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溯源与动作解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7]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徐英.论蒙古族舞蹈的宗教渊源[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05).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在《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部分有这样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为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品味美词佳句,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
期刊
摘要: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以其特有的地域性、革命性与丰富的人文内涵日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本文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对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的艺术风格演变作以深入地分析梳理,认真探究在齐鲁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所凸显出的美学语言、审美品格及时代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山东革命 主旋律油画 艺术审美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
看图写话是一项极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刚进小学的孩子们,就如同一张白纸,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指导,才能提高他们的看图写话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低段的语文教师就应该让孩子们能在写话的起跑线上快活轻松地飞奔向前,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指导孩子们进行写话,提高他们的看图写话能力呢?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认真看图,指导学生说话。观察是口述和笔述的前提。低年级孩子思维特点是形象
期刊
我们深刻地体会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因此,我们确定充分依靠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目标,以教师创新性的教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以求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  1.探究问题,激发兴趣。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
期刊
摘要:架子鼓作为现代流行音乐演奏的重要组成器乐之一,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喜爱,这种常见的组合打击乐器涉及多个器件且种类繁多,由演奏者一人独立完成,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基本演奏方法的熟练应用就尤为重要。基本演奏方法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演奏者的演奏效果,主要表现在音色构建及节奏与力度控制等方面,同时对观众的视听感受也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从架子鼓概述及其发展入手,从节奏、旋律及演奏风格等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内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四课的第一框。本节内容共有两目。  第一目:主要讲知师、爱师。了解教师,是爱师的基础。爱师主要是增进与教师的情感,无论是知师还是爱师,教学的主要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具有尊敬教师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期刊
摘要:国画是中国画的简称,有别于西方绘画。国画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画包含两千多年前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画,奴隶制社会的帛画、漆画,封建社会的墓室壁画等,狭义上的国画专指汉代开始用毛笔蘸墨、彩,画于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此文对国画人物画意境之美的论述主要就狭义上的国画进行。国画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本文主要对人物画中的意境传达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历史中不同的几个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苦学与乐学的统一。“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我的观点是:促学生苦学,使学生乐学。  一、促学生苦学  学生读书上课,对语文教材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
期刊
高一英语地位特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初中英语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又为整个高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高一新学年开始,我们备课组就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71%的学生感到听力困难,13%学生感到听力无从下手,认为听力还不错的同学很少。他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语速太快,来不及理解,只能听到孤立的单词或短语,记忆失控。有的甚至说不知道该听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听。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说英语时
期刊
摘要:声乐作品《文成公主》是一首以文成公主为第一人称的叙事歌曲,取材于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真实历史故事,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由张明河作词、印青作曲的《文成公主》,歌颂赞美了文成公主这位为国者舍身,愿为汉藏人民和平共处做出毕生贡献的崇高女性形象。  关键词:文成公主 叙事 音乐风格 音乐特征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