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固里淖内陆河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固里淖内陆河流域为严重缺水区,多年来,此区域的地下水研究集中水资源量及其开发方向,含水层遭受的污染受到了忽视,其中硝酸盐污染是安固里淖内陆河流域最突出的水质问题。本研究采集流域雨季前和雨季后地下水样品共258组进行全分析检测,分析流域硝酸盐分布及成因。结果表明,流域补给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a为主,阴离子类型沿流向向HCO3·SO4、HCO3·Cl、Cl·HCO3、Cl型过渡;部分地点硝酸盐
其他文献
为了评估青岛市某垃圾处理园区附近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采集了垃圾处理园区附近的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r、Cu、Ni、Pb、Zn、As、Cd和Hg的含量.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氯化芳烃化合物,本文揭示了手性PCBs在玉米中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累积规律,测定并计算了玉米样品中的7种手性PCBs含量和对映体百分数值(enantiomer fractions,EF)。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器官中总手性PCBs的浓度范围为87.6—294.3 ng·g-1,PCB91、PCB95、PCB136和PCB149在采集的玉米样品中均有检出,除了穗期和花粒期茎中手性PCBs,5种手性PCBs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浓度水平均为
针对当前农药广泛使用导致土壤环境严重遭受破坏的问题,本文以华北某区域土壤农药残留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环境生态学及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农药残留对土壤环境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果园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哒满灵、嘧菌酯等农药残留含量最大值普遍高于菜地;其中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与土壤环境指标中的pH、有效磷、有效锰、有效锌、Hg以及Cu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这两种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大;苯醚甲环唑在研究区内检出率较高(果园80.95%、菜地55.00%),其浓度梯度分析结果说明土壤中苯醚甲
为筛选出适应钼矿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测定了黔北毛石镇钼矿区土壤及14种优势植物地上部和根部中Mo、Pb、Cd、Cu、Cr、Mn和Zn含量,并对比分析了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钼矿区周边土壤Mo、Cu、Cd、Zn存在严重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26.71、12.90、2.36和2.8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达19.48,远超重度污染水平限值,表现为Mo-Cu-Cd-Zn的复合污染;14种优势植物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大于1,含量均超出植物正常范围;野艾蒿(Artemisia
为了解近年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对洞庭湖15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TN、TP和重金属(Cu、Zn、Pb、Cd、Ni、Cr、Hg、As)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并运用有机指数
土壤碳激发效应是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关键机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对其的影响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本研究基于已进行4年氮添加的高寒泥炭湿地土壤,在5℃、15℃条件下,将对照以及不同水平的氮添加土壤培养60 d,结合13C标记的葡萄糖来探究模拟增温和氮沉降的耦合作用对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地增加土壤碳矿化速率(P <0.05),而氮添加无显著影响.增温显著提升激发效应强度,在对照
近年来,由于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工业需求,催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如高表面能、等离子体激发、量子限制效应等,成为环境、电子、材料等科
本研究基于2019年5月在安庆市城区离线采集大气中VOCs样品获取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安庆市城区大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化学反应活性及与二次气溶胶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5月安庆市城区大气VOCs日均体积分数范围为18.56×10−9—25.05×10−9,均值为22.53×10−9,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占比分别为52.40%、20.81%、16.90%和9.89%。C2—C5的烷烃、乙烯、丙烯、甲苯和苯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
研究了35种7大类抗生素在沱江干流31个采样点河水中浓度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研究表明,抗生素广泛存在于沱江干流河水中,其冬季浓度为低于检出限至75.23 ng·L−1,夏季浓度为低于检出限至22.42 ng·L−1,除了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外,其余抗生素污染浓度有显著季节差异,但大部分抗生素没有呈现出空间差异。在冬季,β-内酰胺类和酰胺醇类抗生素是沱江干流中主要的污染物;而在夏季,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主要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表明,无论冬夏,磺胺嘧啶
为研究成都市2019年颗粒物(PM10、PM2.5、PM1)和细颗粒物(PM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采用BAM-1020、Sunset OCEC分析仪分别对成都市大气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中碳组分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并利用因子分析对碳组分潜在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成都市ρ(PM10)、ρ(PM2.5)、ρ(PM1)年均值分别为75.93、47.57、25.98μg·m−3,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30%、26%、50%,改善明显。PM2.5中ρ(OC)、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