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旅途见闻,描写山川景物的散文作品称为游记。如果文章虽然捕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但并非自己亲身游历,一般不叫游记,而称为山水记。游记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记叙。所以写游记一定要有“游”的记录,无“游”不成“记”。那么,游记散文的写作有什么技巧呢?
一、游记散文写景要有所选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描写是游记的重点,景物可以是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是人文景观,与景物有关的人文知识,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相关的历史故事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写景要根据需要,要选择最令人心动的景物来写。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分清主次。如果没有重点,看到什么写什么,平铺直叙,读起来就会让人感到乏味,激不起阅读兴趣。
只有特点鲜明的东西,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就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阿里山纪行》一文中,写林海就抓住它“幽深”的特点;写火车站,则抓住它“不同寻常的古典文化氛围”的特征。游记《蓝蓝的威尼斯》一文,则抓住威尼斯“蓝蓝”的环境特点,重点展示了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二、游记散文写作要围绕线索组织材料
写游记就如同串珠,既然记“游”,就有景物的描写,游记中景观往往是分散的,就好像是散落的珍珠,如果没有线索,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有了线索贯穿其中,游记就成了一串美丽的珍珠。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一般游记以游踪为线索,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就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为线索,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另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承接,如《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安排了两个过渡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两个句子将游记的主要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游记散文要交代清楚游踪,注意写景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作者是跋山涉水的旅游者,而在游记中,作者既是游者,又是导游者,一定要交代游者的行踪和活动,如果缺少了人的活动,游记散文就成了写景散文了。游记交代行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随着游者行踪的变化,不同的景观才能纷至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由于游者观察点的变化,自然景物才能多侧面地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游者在谋篇布局时,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时间、地点、游程以及观察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游记一般按照行踪顺序来写,《阿里山纪行》就是按照游览的行踪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好像与作者一起在领略阿里山令人陶醉的美丽风光。游记也可以按照景色的自然布局,先作整体描绘,再对局部景色进行描写。游记《与朱元思书》就是先总写“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后分写“异水”的“清”“急”和“奇山”的“高”“寒”,同样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游记散文要做到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游记散文,很少有单纯写景之作,“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游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就景写景,会缺乏深意,应该突出游者的感受,只有把客观写实与主观抒情相结合,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笔底要带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记散文中的景和情,如何统一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呢?可以先写景,后抒情;可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记叙和描写中;也可以直接抒情,表达由景物而产生的感触。苏轼的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文章虽短,却生动感人,作者在叙事写景后,着重抒发自己的情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也可以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借助具体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借景抒情,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五、游记散文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要优美
游记散文形式自由灵活,风格多样,可以写成日记体、书信体等多种形式;可以多种描写技法交错运用,在展示景物本身层次的同时,也可以带给读者跌宕起伏的审美感受。例如《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潭水和游鱼时,采用了“定点特写”的方法,明写游鱼,暗写水的清澈,动点描写和定点描写相结合,这种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散文的语言要力求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可以恰当地引用古诗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景色如诗如画,两重比喻的运用别出心裁,把冷月清光写到了极处。
总之,写游记关键要处理好游者与景物的关系,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掌握了写作技巧,再勤于练笔,我们就一定能把所观赏到的自然美景浓缩成一篇篇精美的游记散文!
【范文】
曾是惊鸿照影来 俞晟
一直很喜欢陆游的两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后来得知这诗句是陆游重游沈园之后所作,便连同这个园子一起爱了,如今竞有机会一睹沈园全貌,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仿佛是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古往今来,但凡名家园林,其入口都会有特别之处,或置照壁,或造假山,这些装饰的用意并不是单纯美化园林,它们很委婉地将游人的目光打断,抱着一丝丝羞涩,不让人们一眼将人间仙境看了去,这一点,连沈园也不例外。
初入园子,不见山水,唯见一座形状怪异的假山,两边的缝隙中爬满了绿意。假山上书“诗境”二字,看似清秀却笔笔千钧,向右看去,两旁异常茂盛的树林之间露出一条狭长的小径,游人走过都会牵动枝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忽然对身边的一株结着青果的植物产生了兴趣,仔细看它的枝叶,发现它居然是蜡梅,这样一种清高冷峻的植物到了园子里竟也不显得高傲,反而平实可爱,是这儿的水土养平了它的性格呢。我乐呵呵地想,我知道自己已经置身于那心碎缠绵的沈园之中了。
再往前是一座很小的石板桥,因为年代久远,上边已经生长出一层极细极软的青苔,小心翼翼地跨过石桥,一堵灰色的残壁赫然入目。壁上刻着两首诗,一首字迹豪放,一首字迹清秀,字里行间却浸透一模一样的心痛,一模一样的悲哀。这是陆游与爱了一生的女子唐琬用血泪写下的。到沈园,便不得不说起这两个人——陆游和唐琬——一个凄美的故事。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 获于其姑。”只因“弗获于其姑”,便是一纸休书,从此不再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从此只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抚摸着这些凹陷的字迹,我们感叹时光的无情,多少年前站在这里的人啊,你们现在又在哪儿?
与壁相对的“孤鹤轩”,亦是陆游纪念唐琬的伤心之处。雨送黄昏花易落,当陆游伫立在这精巧的“孤鹤轩”内,是否真切地感受到了“难!难!难”?这样的画面当真“唯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我还特意到葫芦池边看了看,因为那是陆游与唐琬相会的地方,我们不难想象当年陆游正低头看着满池春水,无意间见到水中摇晃着唐琬倒影的惊喜情景,“曾是惊鸿照影来”啊!
沈园是个很别致的地方,比如以一金一银两株桂树而得名的双桂堂,比如脚下石板上刻着的千古情话,都让游人心动不已。那里的美是沉静的,而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更为这份沉静添上了一笔忧伤,它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欧阳修的“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沈园古老的大门随着这首词被世人缓缓打开,回首暮色中的沈园,我的心中涌起的不单是不舍,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吧,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短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沈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按照由外而内的行踪顺序,重点介绍了石桥边的残壁、孤鹤轩、葫芦池等景点。在景物描写时,作者结合相关的历史故事,展开联想的翅膀,丰富了游记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写景与抒情融为…体,创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诗词佳句信于拈来,我们从中可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素材卡片】
迷人的海
心仪已久的北戴河海边浴场呈现在眼前。
好一个清爽的蓝色世界。海水湛蓝湛蓝的,蓝得那样有诗意:一层一层的海浪向前涌动,把这美妙绝伦的碧波向前推动,起了,伏了,速度越来越快,海浪涌上沙滩,刹那间向上翻腾,又散成一排飞溅的碎玉,没等那块块美玉落下,又一排海浪涌上来了……在我眼前,海浪简直就是一个身着蓝衣、笑靥如花的清丽少女,似出水芙蓉般轻歌曼舞,轻盈地挥舞着她那美得让人心醉的碧蓝长袖。
沙滩也美极了。在太阳照射下,那一地碎金——沙滩,连着碧蓝的海水,真是珠联璧合。金碧两色的交相辉映更给大海添了几分旖旎。
一、游记散文写景要有所选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描写是游记的重点,景物可以是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是人文景观,与景物有关的人文知识,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相关的历史故事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写景要根据需要,要选择最令人心动的景物来写。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分清主次。如果没有重点,看到什么写什么,平铺直叙,读起来就会让人感到乏味,激不起阅读兴趣。
只有特点鲜明的东西,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就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阿里山纪行》一文中,写林海就抓住它“幽深”的特点;写火车站,则抓住它“不同寻常的古典文化氛围”的特征。游记《蓝蓝的威尼斯》一文,则抓住威尼斯“蓝蓝”的环境特点,重点展示了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二、游记散文写作要围绕线索组织材料
写游记就如同串珠,既然记“游”,就有景物的描写,游记中景观往往是分散的,就好像是散落的珍珠,如果没有线索,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有了线索贯穿其中,游记就成了一串美丽的珍珠。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一般游记以游踪为线索,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就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为线索,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另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承接,如《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安排了两个过渡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两个句子将游记的主要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游记散文要交代清楚游踪,注意写景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作者是跋山涉水的旅游者,而在游记中,作者既是游者,又是导游者,一定要交代游者的行踪和活动,如果缺少了人的活动,游记散文就成了写景散文了。游记交代行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随着游者行踪的变化,不同的景观才能纷至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由于游者观察点的变化,自然景物才能多侧面地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游者在谋篇布局时,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时间、地点、游程以及观察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游记一般按照行踪顺序来写,《阿里山纪行》就是按照游览的行踪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好像与作者一起在领略阿里山令人陶醉的美丽风光。游记也可以按照景色的自然布局,先作整体描绘,再对局部景色进行描写。游记《与朱元思书》就是先总写“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后分写“异水”的“清”“急”和“奇山”的“高”“寒”,同样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游记散文要做到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游记散文,很少有单纯写景之作,“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游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就景写景,会缺乏深意,应该突出游者的感受,只有把客观写实与主观抒情相结合,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笔底要带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记散文中的景和情,如何统一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呢?可以先写景,后抒情;可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记叙和描写中;也可以直接抒情,表达由景物而产生的感触。苏轼的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文章虽短,却生动感人,作者在叙事写景后,着重抒发自己的情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也可以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借助具体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借景抒情,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五、游记散文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要优美
游记散文形式自由灵活,风格多样,可以写成日记体、书信体等多种形式;可以多种描写技法交错运用,在展示景物本身层次的同时,也可以带给读者跌宕起伏的审美感受。例如《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潭水和游鱼时,采用了“定点特写”的方法,明写游鱼,暗写水的清澈,动点描写和定点描写相结合,这种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散文的语言要力求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可以恰当地引用古诗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景色如诗如画,两重比喻的运用别出心裁,把冷月清光写到了极处。
总之,写游记关键要处理好游者与景物的关系,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掌握了写作技巧,再勤于练笔,我们就一定能把所观赏到的自然美景浓缩成一篇篇精美的游记散文!
【范文】
曾是惊鸿照影来 俞晟
一直很喜欢陆游的两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后来得知这诗句是陆游重游沈园之后所作,便连同这个园子一起爱了,如今竞有机会一睹沈园全貌,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仿佛是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古往今来,但凡名家园林,其入口都会有特别之处,或置照壁,或造假山,这些装饰的用意并不是单纯美化园林,它们很委婉地将游人的目光打断,抱着一丝丝羞涩,不让人们一眼将人间仙境看了去,这一点,连沈园也不例外。
初入园子,不见山水,唯见一座形状怪异的假山,两边的缝隙中爬满了绿意。假山上书“诗境”二字,看似清秀却笔笔千钧,向右看去,两旁异常茂盛的树林之间露出一条狭长的小径,游人走过都会牵动枝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忽然对身边的一株结着青果的植物产生了兴趣,仔细看它的枝叶,发现它居然是蜡梅,这样一种清高冷峻的植物到了园子里竟也不显得高傲,反而平实可爱,是这儿的水土养平了它的性格呢。我乐呵呵地想,我知道自己已经置身于那心碎缠绵的沈园之中了。
再往前是一座很小的石板桥,因为年代久远,上边已经生长出一层极细极软的青苔,小心翼翼地跨过石桥,一堵灰色的残壁赫然入目。壁上刻着两首诗,一首字迹豪放,一首字迹清秀,字里行间却浸透一模一样的心痛,一模一样的悲哀。这是陆游与爱了一生的女子唐琬用血泪写下的。到沈园,便不得不说起这两个人——陆游和唐琬——一个凄美的故事。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 获于其姑。”只因“弗获于其姑”,便是一纸休书,从此不再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从此只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抚摸着这些凹陷的字迹,我们感叹时光的无情,多少年前站在这里的人啊,你们现在又在哪儿?
与壁相对的“孤鹤轩”,亦是陆游纪念唐琬的伤心之处。雨送黄昏花易落,当陆游伫立在这精巧的“孤鹤轩”内,是否真切地感受到了“难!难!难”?这样的画面当真“唯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我还特意到葫芦池边看了看,因为那是陆游与唐琬相会的地方,我们不难想象当年陆游正低头看着满池春水,无意间见到水中摇晃着唐琬倒影的惊喜情景,“曾是惊鸿照影来”啊!
沈园是个很别致的地方,比如以一金一银两株桂树而得名的双桂堂,比如脚下石板上刻着的千古情话,都让游人心动不已。那里的美是沉静的,而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更为这份沉静添上了一笔忧伤,它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欧阳修的“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沈园古老的大门随着这首词被世人缓缓打开,回首暮色中的沈园,我的心中涌起的不单是不舍,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吧,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短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沈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按照由外而内的行踪顺序,重点介绍了石桥边的残壁、孤鹤轩、葫芦池等景点。在景物描写时,作者结合相关的历史故事,展开联想的翅膀,丰富了游记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写景与抒情融为…体,创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诗词佳句信于拈来,我们从中可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素材卡片】
迷人的海
心仪已久的北戴河海边浴场呈现在眼前。
好一个清爽的蓝色世界。海水湛蓝湛蓝的,蓝得那样有诗意:一层一层的海浪向前涌动,把这美妙绝伦的碧波向前推动,起了,伏了,速度越来越快,海浪涌上沙滩,刹那间向上翻腾,又散成一排飞溅的碎玉,没等那块块美玉落下,又一排海浪涌上来了……在我眼前,海浪简直就是一个身着蓝衣、笑靥如花的清丽少女,似出水芙蓉般轻歌曼舞,轻盈地挥舞着她那美得让人心醉的碧蓝长袖。
沙滩也美极了。在太阳照射下,那一地碎金——沙滩,连着碧蓝的海水,真是珠联璧合。金碧两色的交相辉映更给大海添了几分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