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人武部“让沉睡的军功章重放光芒”活动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新事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渔山村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位于大鱼山岛大岙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用当地传统方式悼念1944年8月25日(农历七夕)在大鱼山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新四军战士。
  68年前,我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76名官兵在这个面积不过九平方公里的东海小岛上,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面对八倍之多的日军陆海空重兵,新四军指战员以落后的武器装备,苦战孤岛,宁死不屈,最后坚守阵地的42名官兵壮烈殉国。此战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被称为新四军“海上狼牙山之战”。
  近日,我们乘船前往大鱼山岛,寻访那段永存海岛的血色记忆。
  大鱼山岛位于舟山市岱山县西北面,全岛长六公里,宽约两公里。
  我们踏上大鱼山岛码头时,正是下午2时左右。夏日午后,大鱼山岛显得格外安静,几只海鸥在海塘上飞翔,一幢幢居民楼零星散布在远处山岙间。如不是村民指点,很难想象在68年前的大鱼山岛,曾有过那样一段腥风血雨、刀光剑影的故事。
  大鱼山岛虽然是个小岛,但战略地位很重要,是上海到宁波、舟山之间的必经之地,控制住这个岛,就能控制来往船只,打击和切断日军向舟山、岱山等地的补给运输。当时岛上还没有日军驻守,只有舟山保安总队大洋山独立中队大鱼山分队的五六名伪军。
  1944年8月19日晚,根据上级指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副大队长、独臂英雄陈铁康和一中队中队长程克明、指导员严洪珠率领76名指战员,从浙东慈溪古窑浦出发,乘坐五艘帆船跨海北进,于20日晨来到大鱼山岛,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配合盟军在东南沿海反攻登陆。
  8月25日清晨,由于大鱼山岛伪军头子张阿龙告密,新四军指战员上岛才五天,就遭到驻舟山日伪军的围攻。敌纠集了日海军230人、陆军100人,伪军100人,出动炮舰、登陆艇、机帆船等13艘,以及各种火炮数十门,在两架飞机的配合下,向大鱼山岛发动了进攻。当时我方新四军指战员每人才配100发子弹、4枚手榴弹。
  一场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新四军指战员率先抢占打旗岗、湖庄头和大岙岗三个制高点。陈铁康和程克明率一个排守一号阵地大岙岗,严洪珠率一个排守二号阵地打旗岗,排长陆林生带所在排守三号阵地湖头庄。三个阵地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持,扼守敌登陆岙口。日伪军分头进攻,战斗异常激烈。主阵地大岙岗的新四军指战员在陈铁康和程克明带领下顽强抗击,打退了两路敌人的三次冲锋。敌人发狂了,在猛烈的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发起第四次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新四军指战员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二号、三号阵地上,战士们也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随着战斗的延续,三个阵地的人员伤亡不断增加,但大家忍着伤痛,抓紧战斗间隙抢修工事,准备迎战敌人新一轮进攻。
  下午1时左右,敌军改变战术,以打旗岗为主目标,南北夹击,展开更猛烈的进攻,炮弹雨点般地在打旗岗爆炸,许多新四军战士倒下了。当新四军指战员打退敌人第五次进攻的时候,阵地上剩下的人已不多了,弹药将要耗尽,指导员严洪珠也受伤了。他支撑着把牺牲的、重伤的战友身上的子弹带解下,分给大家,领着大家高唱新四军战歌,鼓舞士气。当阵地上只剩下四个人时,严洪珠又命令排长陆贤章和其他同志撤退,自己则忍受着伤痛,继续阻击敌人,掩护战友。当敌人冲上山岗时,他用最后一颗子弹往自己头部开枪,壮烈殉国。
  经过一次次惨烈血战,二号、三号阵地先后失守。敌人将兵力、火力集中到我一号阵地前。此时一号阵地我指挥员陈铁康、程克明已先后阵亡,剩下的战士们仍殊死坚守在阵地上。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仅剩的手榴弹和石头阻击敌人进攻。重伤员不能行走,也举起石块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拼杀,把打完了子弹的枪支在山石上砸断,卸掉零部件,扔到山崖下去。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突进我阵地,战士们跳出战壕与敌人进行最后的肉搏战,有的抱着日本鬼子一起摔下悬崖。新战士钱一宏待几个敌人靠近他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据参加此次血战的海防大队一中队战士李金根事后回忆和当地老人的记忆,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炮声、机关枪扫射声、手榴弹爆炸声、日军飞机的轰炸声持续了七个多小时。山岙里、土坡上,到处弹石横飞,硝烟弥漫。至今,大岙岗上的那条战壕依然清晰可辨,似乎还在诉说那一天的壮烈。
  当天下午3时多,因为力量对比悬殊,海防大队第一中队坚守的打旗岗、湖庄头、大岙岗三个阵地全部失陷。在这次战斗中,日伪军共被毙伤80多人。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包括副大队长陈铁康在内的42名英烈,永远地长眠在这座东海小岛上。在这场壮烈的战斗中,一部分重伤的新四军战士落入敌手,但无一胆怯和投降,表现了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在大鱼山,对于68年前那段历史,似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一段自己的回忆,虽然有的并非亲身经历,却着实铭刻在他们心里。
  这次寻访中,我们在渔山村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找到76岁的村民王阿追。当年正是他的父亲王阿品,冒着生命危险,救下血战被俘后唯一跳海逃生的战士李金根。
  王阿追说,那时他七岁,隐约知道傍晚海滩边发现一名受伤战士,但父亲几十年来从没跟他说起过救人的事。母亲后来告诉他,父亲数次偷偷转移这位年轻战士,用香炉灰为他处理伤口,天天送水送饭。
  大鱼山战斗只打了一天,但当地老百姓却怀念了整整68年。
  上世纪50年代初,村民们就自发在主战场大岙岗竖立起一块纪念石碑。1988年,岱山县政府又拨款在大岙岗另一处山坡,建起一座八米高的大鱼山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刻下37位革命烈士英名,另5位烈士姓名当时无人知道。
  几十年来,每到七月初七这天,当地村民总是风雨无阻地前往纪念碑处祭拜。已经84岁高龄的渔山村村民徐阿月,知道我们特地前来寻访大鱼山战斗遗址后,激动地说:“当年渔民和新四军战士结下很深的感情,老百姓忘不了新四军啊!”这么多年来,村民几乎每年都买来香烛,到大岙岗祭拜。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默默站在纪念碑前,悼念这些为人民、为民族而牺牲的英烈。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张云逸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学习他的思想风范。  对人民军队建设卓有建树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张云逸同志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对我军建军治军和指挥作战的理论卓有建树,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云逸同志长期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十分注重建军
期刊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在帐篷里唱这首筷子兄弟《父亲》的指导员金涛,眼睛湿润了。他说,这首歌原想在自己的婚礼上唱给父亲听,但在驻训场上唱这首歌,是想表达对远方父亲的思念。  乡音亲情  采访1985年出生的指导员金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期刊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这片悬浮于东海的中国固有领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多年来,日本在钓鱼岛及其海域频频制造事端,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践踏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势所必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华人的强烈愤慨。中国政府一再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声明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人理所当然地开展了与日本侵占我钓鱼岛针锋相对的“
期刊
方晓松,35岁,河南人,保钓人士,因扛着国旗在钓鱼岛上狂奔而被高度关注。  8月15日下午,14名保钓人士乘香港渔船“启丰二号”冲破日方阻挠在钓鱼岛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鱼岛。方晓松是其中唯一一个内地人。他之前已参与保钓10年。  8月17日,14人被日本遣返,分两批返回。方晓松当天回到国内。  方晓松一直到下飞机,还穿着黑色潜水衣。  厚厚的潜水衣贴在身上,有种发腻的闷热。日本警察给他提供了一
期刊
星期天携儿孙登上合肥市大蜀山顶,在微波站的东侧发现一座有两米多高的锥形水泥建筑物,上面有“大蜀山阵地构筑纪念塔”十个大字。  有几个青年男女轮流站在塔边拍照。当我问起该塔的来历时,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  在“纪念塔”的前方约两米处,有一块镶嵌在花岗岩基座上的长方形石碑。该碑是1998年10月日本侵华军占领合肥60周年时,合肥市园林管理局为警示国人而立的,碑的正面刻着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期刊
今年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开国大将黄克诚诞辰110周年。  黄克诚一生慎思笃行,明辨是非,有主见,不盲从,不谄上,不媚俗,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是勇于逆错误潮流而进的革命者。他的一些意见或看法,在当时的特定政治气氛下,尽管遭到反对或批判,但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或看法是正确的。刚正不阿,敢讲真话,造就了黄克诚光明磊落的不朽人格。  反对条件不成熟搞暴动,被视为“胆小鬼”  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
期刊
保钓运动始于1970年,是中国海峡两岸人民及海外华人抗议日本非法侵占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宣示和保卫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而发起的一系列民间运动,活动方式包括游行、示威、登船出海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和登陆岛上等。  1970年11月17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台湾留学生成立“保卫钓鱼岛行动委员会”,反对美日非法“私相授受”钓鱼岛,捍卫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主权。美国各地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响应
期刊
喜欢朱竹雯的年轻人都尊称她为蚕奶奶,因为她将青春奉献给了她喜欢的蚕事业。  从蚕姑娘到蚕奶奶,朱竹雯一干就是60多个春秋。  朱竹雯原名张云,1922年出生在著名的丝绸之乡丹阳。小学毕业后,妈妈送她去吕凤子先生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在许多女孩子都选择刺绣、烹饪为专业时,张云选择了蚕桑,师从费达生。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战火很快烧到张云的家乡丹阳,学校被迫停课,她随着家人四处逃难。当时丹
期刊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云逸大将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8月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昊苏,张云逸大将的亲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各分会代表及各界人士250多人出席。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发了贺电  在纪念大会上,军科院军史研究所所长郭志刚发言,深切缅怀张云逸的光辉一生,阐述了将军对人民解放军建军和作战理论的重大贡献;新四军老战士、兰州军区原政委李宣
期刊
大桥镇,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东南部,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近15万,是江都沿江开发区的前沿阵地。据说,古代这里是东海边,一眼望去,滩涂成片,荒烟蔓草,独有一块地方是白色的沙子,尤为醒目。后来,人们在这里围垦开荒,有了村落,逐步形成集镇,因其是在白沙滩上建起来的,故名白沙镇。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建大桥镇。  早在唐宋时期,大桥镇就已工商繁荣,十分兴旺,到元代已然成为长江下游沿江北岸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