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倡导的是一种人本发展观,把资源的开发重点从以自然资源转向人本资源,即发挥个人创造力,释放人的各种潜能,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创造快乐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促进人类自身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经济增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下面,主要介绍国外的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上的经验。
一、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
目前中国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每个专业的就业率和以后的工资待遇,但是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每天所学的东西,不是他最热爱的,那又何尝还会有兴趣进行创新呢?创新是需要人在非常专注、热爱的事物上才会有的。
教育专家们分析说,其实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事实上,美国不少大学在选择新生时,往往倾向于吸收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爱好和追求的申请者。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其中,各艺术类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悉尼科技设计学院中国市场代表江欢说:“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我们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对学习专业的投入程度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讲,兴趣爱好影响灵感,决定创造力,关乎成功与否。”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勿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忽略了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一,为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专业教育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根据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样化。
第二,为进一步积极推行因材施教,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内涵,新的培养方案增加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学生可以在培养方案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
二、工作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一项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相同的工作时间,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也能做到更多的工作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只解决问题而不去发现问题,要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提高的,而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平台。我们目前的大学自习室没有电脑、专业设备,单纯坐在那里看书,学习效果是很差的。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电脑是必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专业的学习用的电脑。特别是当下是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变成网络。而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配备就是电脑和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细分,再配置其它设备。
伦敦艺术大学把教室搬到车间,学生在制作时,教师给与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在法国,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的工作室就像一个车间,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下课后,可以到工作室亲手设计服装,工作室有工作台和各种工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使用。这种大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没有断层。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不重视工作室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出现很多知识盲点。
三、不过分看重学分
心理学家发现:当学生由于分数好而受称赞时,他们往往不再愿意主动去尝试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因尽到努力而受称赞时,却往往会更有进取心和自信心。
事实上美国有许多学者批评目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
四、宽口径课程教学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
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注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
而在教学方面,我们也应顺应形势,培养宽口径人才。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宽口径综合课程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竞争力,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英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非常好的传统。牛津、剑桥等大学重视多学科交叉训练,对于开阔思路、培养现代科学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以巴黎中央理工大学为例,在教育方式上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既学习科学基础,又学习工程技术;要求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注重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同时注重体育教学,体育作为训练学生体能和毅力的教学内容在法国更是受到特别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下面,主要介绍国外的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上的经验。
一、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
目前中国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每个专业的就业率和以后的工资待遇,但是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每天所学的东西,不是他最热爱的,那又何尝还会有兴趣进行创新呢?创新是需要人在非常专注、热爱的事物上才会有的。
教育专家们分析说,其实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事实上,美国不少大学在选择新生时,往往倾向于吸收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爱好和追求的申请者。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其中,各艺术类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悉尼科技设计学院中国市场代表江欢说:“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我们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对学习专业的投入程度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讲,兴趣爱好影响灵感,决定创造力,关乎成功与否。”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勿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忽略了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一,为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专业教育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根据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样化。
第二,为进一步积极推行因材施教,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内涵,新的培养方案增加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学生可以在培养方案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
二、工作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一项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相同的工作时间,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也能做到更多的工作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只解决问题而不去发现问题,要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提高的,而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平台。我们目前的大学自习室没有电脑、专业设备,单纯坐在那里看书,学习效果是很差的。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电脑是必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专业的学习用的电脑。特别是当下是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变成网络。而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配备就是电脑和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细分,再配置其它设备。
伦敦艺术大学把教室搬到车间,学生在制作时,教师给与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在法国,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的工作室就像一个车间,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下课后,可以到工作室亲手设计服装,工作室有工作台和各种工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使用。这种大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没有断层。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不重视工作室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出现很多知识盲点。
三、不过分看重学分
心理学家发现:当学生由于分数好而受称赞时,他们往往不再愿意主动去尝试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因尽到努力而受称赞时,却往往会更有进取心和自信心。
事实上美国有许多学者批评目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
四、宽口径课程教学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
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注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
而在教学方面,我们也应顺应形势,培养宽口径人才。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宽口径综合课程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竞争力,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英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非常好的传统。牛津、剑桥等大学重视多学科交叉训练,对于开阔思路、培养现代科学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以巴黎中央理工大学为例,在教育方式上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既学习科学基础,又学习工程技术;要求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注重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同时注重体育教学,体育作为训练学生体能和毅力的教学内容在法国更是受到特别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