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里燃烧的蜡烛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蜡烛,透明的玻璃盆。
  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盆中,点燃蜡烛。
  2.往玻璃盆中慢慢地倒水,但不要漫过蜡烛。
  3.耐心等待5分钟,直至水漫过蜡烛。
  4.過了5分钟后,你会发现虽然水漫过了蜡烛,但是蜡烛还在继续燃烧。
  5.最后,蜡烛没有彻底烧到底部就灭了。通过观察发现,烛火将一侧的蜡壁烧破了,水流了进去。
  由于水的冷却作用,当蜡烛燃烧到水面并继续往下燃烧时,冷却的蜡形成了一个“屏障”,阻止水的流入,这样即使烛火烧到水面以下也不会熄灭。
其他文献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竟有会自己装水的树!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还有北方一些沙漠地带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樹,远看它好像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而是插在一个大肚子花瓶里似的,这种怪树当地人称为瓶树。瓶树的树干呈大肚子形状,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会盛水。因为在沙漠地带特别干旱,一年难得下几次雨,瓶树就趁雨天把大量的水吸收到自己的肚子里储存起来,以便在干旱季节里使用。  在沙漠中口渴的人,只要找到
期刊
在科幻电影中,长途太空旅行的人们会食用“植物工厂”里培养出的蔬菜,这些蔬菜无需阳光和土壤,靠灯光和营养液生长。现在,这种科幻电影里的“太空蔬菜”已经有了专门的生产工厂,可以批量种植,进入超市,摆上普通人家的餐桌。  在我国福建省泉州市有这样一座“太空蔬菜”生产工厂,又叫“植物工厂”。它的面积有1万平方米,2016年6月份正式投产,隶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全球栽培面積最大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这
期刊
2011年,在日本东京附近发生了一场地震。在地震发生前,日本政府通过媒体提前几秒钟发布了地震信息,通知大家迅速做好疏散准备。因此不少人认为,日本已经掌握了地震预报的技术。  其实,这是地震预警,而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预报。“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并不属于同一概念。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預警”则是对已发生的地震在尚未传播到其他地区前的一种提前警告。  那
期刊
地心游记(二) 發现了钥匙
期刊
蝾螈(róng yuán)是一种原始的水陆两栖动物,像青蛙一样,它们有类似蝌蚪的幼体,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沼泽地区。蝾螈的幼体最后会长出脚和肺,发育成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成体,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在墨西哥生活着一种蝾螈,由于当地雨季特别长,湖沼水量特别充沛,很难干涸,这就导致蝾螈的幼体不会蜕变,继续保持蝌蚪的外貌,体长超过正常陆栖成体的大小,它们仍保留在水中呼吸的羽状腮,而且就在水中交配
期刊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曾经为化学研究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今天,出现在试管中的奇迹更是令人眼光缭乱,叹为观止!其中,试管培育尤其引人关注。  1978年7月25日,英国曼彻斯特市郊外的一座医院里一片忙碌,医生和护士正在为迎接一个婴儿的诞生而紧张奔波。一个女婴降生了,取名路易丝,全院一片欢腾。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婴儿特别关注呢?原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精
期刊
当你踢球时,球就开始运动,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直到被外力所阻止,而阻碍球运动的这个外力就是摩擦力。下面的这个实验就蕴含着惯性、摩擦力这些科学原理。  两个空可乐瓶、纸币、竹筷。  1.取两个可乐瓶,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半瓶水。把装满水的瓶子放在下面,以食用色素染为绿色作为标记;装半瓶水的瓶子放在上面,以色素染为蓝色作为标记。  2.将一张纸币放在两个可乐瓶中间。  3.手不碰到可乐瓶任何部位,
期刊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享有“大自然清道夫”美誉的埋葬虫吧。  埋葬虫,又叫葬甲、锤甲虫,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埋葬甲科,全世界约有175种。它们体长各不相同,外壳颜色也不一样,有黑色、橙色、黄色、红色等。不过,这些虫子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翅鞘比较短,因而腹部末端常常显露在外;二是棒槌状的触角末端特别大;三是身体扁平而柔软,适合在动物的尸骸下爬行。  动物尸骸对于埋葬虫来说既是粮仓又是新房,还是它们
期刊
魚腥味主要来源于鱼身体中三甲胺的气味,也有鱼油中的腥味。死鱼体内的脂肪氧化酸败时,也会产生腥臭味。鱼肉中含有很多氧化三甲胺,这种化合物在鱼死后很容易被还原为三甲胺,而三甲胺会使鱼肉呈现腥味。  胺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当中,如山楂花很臭,因为它的花蕊是大自然中三甲胺的“制造厂”。此外,在人的汗液里同样含有少量三甲胺,这就是为什么当人满身大汗时,气味闻起来有些刺鼻的缘故。  为了去除鱼腥味,人们在烧
期刊
在17世纪以前,物理学中有许多观点都是错误的,比如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如羽毛因为质量小,所以下落速度慢,铁球质量大,所以下落速度快。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影响了人们近2000年。  到了17世纪初期,年青的伽利略在读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后,首先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念中的逻辑矛盾。他说,如果用一根绳子把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