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概述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了模糊数学这门新兴学科.
   一、模糊数学的产生
   现代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一组对象确定一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说明属性来说明概念(内涵),也可以通过指明对象来说明它.符合概念的那些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外延其实就是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集合可以表现概念,而集合论中的关系和运算又可以表现判断和推理,一切现实的理论系统都可能纳入集合描述的内容中.
   但是,数学的发展也是阶段性的.经典集合论只能把自己的“表现力”限制在那些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和事物上.它明确地限定:每个集合都必须由明确的元素构成,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必须是明确的,决不能模棱两可.对于那些外延不分明的概念和事物,经典集合论是不会将其反映出来的,属于待发展的范畴.
   在较长时间里,精确数学及随机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以前人们回避它,但是由于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出现.
   当人们研究人类系统,或者处理可与人类系统行为相比拟的复杂系统,如航天系统、人脑系统、社会系统等时,参数和变量就会变多,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它的模糊性也会更明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许多模糊事物,没有分明的数量界限,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词句来形容、描述.比如,比较年轻、高个、大胖子、好、漂亮、善、热、远…….在人们的工作经验中,往往也有许多模糊的东西.例如,要确定一炉钢水是否已经炼好,除了要知道钢水的温度、成分比例和冶炼时间等精确信息外,还需要参考钢水颜色、沸腾情况等模糊信息.因此,除了很早就有涉及误差的计算数学之外,人们还需要模糊数学.各门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及其它“软科学”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把模糊性的数学处理问题推向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控制论、系统科学的迅速发展,要使计算机能像人脑那样对复杂事物具有识别能力,就必须研究和处理数学中的模糊性.
   人与计算机相比,一般来说,人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善于判断和处理模糊现象.但计算机对模糊现象识别能力较差,为了提高计算机识别模糊现象的能力,就需要把人们常用的模糊语言设计成机器能接受的指令和程序,以便机器能像人脑那样简洁灵活地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提高自动识别和控制模糊现象的效率.这样,就需要寻找一种描述和加工模糊信息的数学工具,这就推动数学家深入研究模糊数学.所以,模糊数学的产生是有其科学技术与数学发展的必然性.
   二、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
   美国控制论专家、数学家L.A.扎德(L.A.Zadeh,1921--)于1965年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FuzzySets》)的论文,从而宣告模糊数学的诞生.1975年他所发表的长篇连载论著《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中文译本为:模糊集合、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提出了语言变量的概念并探索了它的含义.模糊语言的概念是模糊集合理论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语言变量的概念是模糊语言理论的重要方面.语言概率及其计算、模糊逻辑及近似推理则可以当作语言变量的应用来处理.
  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扎德以精确数学集合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对数学的集合概念进行修改和推广.他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并在“模糊集合”上逐步建立运算、变换规律,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就有可能构造出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大量模糊的数学基础,能够对看来相当复杂的模糊系统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处理的数学方法.
   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比如“老人”是个模糊概念,70岁的肯定属于老人,它的从属程度是1-40岁的人肯定不算老人,它的从属程度为0,按照查德给出的公式,55岁属于“老”的程度为0.5,即“半老”,60岁属于“老”的程度0.8.查德认为,指明各个元素的隶属集合,就等于指定了一个集合.当隶属于0和1之间值时,就是模糊集合.
  第二,研究模糊语言学和模糊逻辑.人类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经常接受模糊语言与模糊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
   为了实现用自然语言跟计算机进行直接对话,就必须把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才能给计算机输入指令,建立和是的模糊数学模型,这是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查德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建立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使人类语言数量化、形式化.
   如果我们把合乎语法的标准句子的从属函数值定为1,那么,其他近义的,以及能表达相仿的思想的句子,就可以用以0到1之间的连续数来表征它从属于“正确句子”的隶属程度.这样,就把模糊语言进行定量描述,并定出一套运算、变换规则.目前,模糊语言还很不成熟,语言学家正在深入研究.
   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要求概念的确定性和精确性,采用形式逻辑的排中律,既非真既假,然后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现有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在处理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不具备处理事物和概念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能力.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脑高级智能的特点,就必须把计算机转到多值逻辑基础上,研究模糊逻辑.目前,模糊罗基还很不成熟,尚需继续研究.
   第三,研究模糊數学的应用.模糊数学是以不确定性的事物为其研究对象的.模糊集合的出现是数学适应描述复杂事物的需要,扎德的功绩在于用模糊集合的理论找到解决模糊性对象加以确切化,从而使研究确定性对象的数学与不确定性对象的数学沟通起来,过去精确数学、随机数学描述感到不足之处,就能得到弥补.在模糊数学中,目前已有模糊拓扑学、模糊群论、模糊图论、模糊概率、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等分支.
   三、模糊数学的应用
   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等方面已有具体的研究成果.然而模糊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职能,不少人认为它与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有密切的联系.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正积极研究、试制具有智能化的模糊计算机,1986年日本山川烈博士首次试制成功模糊推理机,它的推理速度是1000万次/秒.1988年,我国汪培庄教授指导的几位博士也研制成功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这表明我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模糊数学的理论尚未成熟、体系还未形成,人对它也还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这些都有人们待日后完善和用实践去检验。
其他文献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阅读大量语篇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写作能力提升也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将读写结合进行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优良途径。那么,如何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呢?  一、围绕主题。创建阅读與写作的链接  从语言输入到输出是一个艰难且长期的过程,这之间还有个“语言吸收”的阶段,语言只有被学习者吸收且内化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语用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章主旨与立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风格,领悟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希望能给教师一定的帮助。  一、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  每一名学生都是特定的个体,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生成不同的问题和感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蜀道难》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不同的学生在阅
期刊
化归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化归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谈一谈在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的方法.  一、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  高中数学知识中蕴含了许多的化归思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讲解化归思想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转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拓宽学
期刊
微课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高中数学知识较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微课,可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一、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
期刊
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解题的重要依据.数学概念的概括性、抽象性比较强,很多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练掌握概念的本质和应用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第一步:概念的引入  每一个数学概念的产生都有它的背景,了解其产生的背景以及过程,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开展小组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新课、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分享,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期刊
玛雅人之所以被世人关注,除了他那极其精准的预言,还有就是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玛雅有完整的数学体系,在数学上取得了“零”的突破.这些数学成就对后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玛雅人有一个独特数学体系,在此体系中最先进就是“0”符号了.玛雅数字中“0”不仅在世界各古代文明的数字写法中别具一格,而且由时间看,其发明与使用比亚非古文明中最先使用“0”这个符号的印度数字还早一些,比欧洲人早约800年. 
期刊
有些作者在创作中会有意呈现语言逻辑与事理逻辑的矛盾,从而使文本出现逻辑上的空白,我们将其称为“逻辑空白”。对于这样的空白,孙绍振教授认为:“语文教师应在学生容易忽略掉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将文本中的逻辑空白揭示出来。”在讲解杨绛的经典散文《老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文本里的“愧怍”来分析。原句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这句话中的“逻辑空白”:杨绛曾在“文革”浩劫里饱
期刊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遵循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原则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分层设置问题  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其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因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接受这一现状并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
期刊
董学文在《文学理论》中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了精辟的定位:“在小说中,人物是灵魂。只有扣紧灵魂才能制服小说庞大有力的文本,产生更为有效的解读。”可以说,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而“身份分析法”就是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使用“身份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抓住人物的多个身份  “身份分析法”,即通过确定人物的身份,立体地分析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