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价值观建设是文化治理的基础,培育和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习近平主席有关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解析,在继承和弘扬的基础上,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大同世界,天下一家”与“中国梦”的契合、“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筑凝聚最美中国梦的基石。
【关键词】:中国梦;温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其背后有哪些历史渊源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包含着哪些时代因子,它是否是我们可以触及的温度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尚秀云这个人,被称作是“用爱挽救十足少年的法官妈妈”。她个头不高、身材略胖,宽大的眼镜片后面闪烁着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她就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那位挽救过880余名失足少年,让那些昔日桀骜不驯、充满叛逆的少年犯十分信赖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曾经说过,未成年人的审判更重要的是进行教育,而不能简单的一判了之。她和她的同事一直坚持“十日悔罪书制度”和缓刑接待日制度,对被判缓刑的孩子进行跟踪教育,并且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来信中,孩子写到:“在我最不懂事的时候,您没有嫌弃我,而是用温暖的手拉了我一把,把我从歧途引向正路。我很想叫您妈妈,我有一个生我的妈妈,还有一个法官妈妈”。十几年如一日,她始终在为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声疾呼、建言献策。2017年9月22日,北京法院少年法庭三十周年表彰大会上,尚秀云获得终生成就奖。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认为,尚秀云用自身生动演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平等、公正外,还体现了人性的温度,拥有怜悯精神,不忘初心,兢兢业业,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拏云精神”在现代的生动体现。
一、传统文化中的“拏雲精神”。首先拏雲不是不作为的“浮云心态”,也不是功利的“雾霾心态”,而是一种兼具大国之心、家国之心、柔软之心和怜悯之心的“拏雲心态”,是担当、付出、牺牲的心态和修为。这里有一个跟踪了十三年的报道,冯洁2004年开始做义工、志愿者,服务至今,创办“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13年,义务帮助困难老人2062名,建立了大连市最早的为老服务志愿者专业队伍,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下助人为乐。邻居于杰老人常年体弱多病,平日洗衣、理发都是冯洁帮忙。虽然老人去世三年,但老人的家人依然感念当年冯洁的恩情,逢年过节便来看望她。她用一颗大爱之心托起一片夕阳的天空,用执着和坚守的力量温暖着身边的人。习近平明确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衰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拏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简称“9.24讲话”)时说“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地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他进一步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悲情怀,“克己复礼”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平权思想等,都是与拏雲精神的契合,均都成为了当今中国人构筑“中国梦”的哲学基础。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中的“拏雲精神”在当代的表现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把一个时代存在的相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整合到一起,构成共同性格,集合到统一的价值目标上。
二、用价值坐标感受中国梦的温度
2017年9月24日,云南中医学院新生军训落下帷幕,在新生的汇报表演中,他们用队形摆出了“中国梦、中医梦、我的梦”字样,他们用自身生动演绎了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形态和价值反映,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方向。中国梦,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坐标,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 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民族身份、民族特点、民族传统、民族理想、民族志向、 民族追求的普遍的文化认同、价值尊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都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呈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就是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共同理想,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可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2 中国梦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和信念支柱,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
第一,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概括地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来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俗地讲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所有这些多层面、多角度的理想、追求、目标、价值等,都在逻辑上统括到“中国梦”这个统一而简洁的概念上来,从而极大地升华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内容,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理论共识。
第二,中国梦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语言,生动通俗地表达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展现了鼓舞民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美好前景,顺应了各族群众的殷切期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真切地为群众所理解、 接受和践行。
第三,国家的发展战略、民族的远大志向、社会的价值理想、人民的共同期盼要得到实现,就必须与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实践联系起来,让人人都来参与,人人有所担当,人人得享福祉,视之为己任,奉之为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梦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普惠性和亲和力的精神旗帜。中国梦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共识,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必将激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能量和动力。
中国梦,也是我的梦。梦想再微小也是梦,千千万万的梦想才构筑了今天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远航是帆的梦,鲜花是春天的梦,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中国梦。
希望让新时代的拏云精神弥漫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滋养发芽,让中国梦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温度!
参考文献:
[1]潘俊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坐标.[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3,133期
【关键词】:中国梦;温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其背后有哪些历史渊源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包含着哪些时代因子,它是否是我们可以触及的温度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尚秀云这个人,被称作是“用爱挽救十足少年的法官妈妈”。她个头不高、身材略胖,宽大的眼镜片后面闪烁着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她就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那位挽救过880余名失足少年,让那些昔日桀骜不驯、充满叛逆的少年犯十分信赖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曾经说过,未成年人的审判更重要的是进行教育,而不能简单的一判了之。她和她的同事一直坚持“十日悔罪书制度”和缓刑接待日制度,对被判缓刑的孩子进行跟踪教育,并且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来信中,孩子写到:“在我最不懂事的时候,您没有嫌弃我,而是用温暖的手拉了我一把,把我从歧途引向正路。我很想叫您妈妈,我有一个生我的妈妈,还有一个法官妈妈”。十几年如一日,她始终在为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声疾呼、建言献策。2017年9月22日,北京法院少年法庭三十周年表彰大会上,尚秀云获得终生成就奖。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认为,尚秀云用自身生动演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平等、公正外,还体现了人性的温度,拥有怜悯精神,不忘初心,兢兢业业,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拏云精神”在现代的生动体现。
一、传统文化中的“拏雲精神”。首先拏雲不是不作为的“浮云心态”,也不是功利的“雾霾心态”,而是一种兼具大国之心、家国之心、柔软之心和怜悯之心的“拏雲心态”,是担当、付出、牺牲的心态和修为。这里有一个跟踪了十三年的报道,冯洁2004年开始做义工、志愿者,服务至今,创办“巢阳乐”为老服务中心13年,义务帮助困难老人2062名,建立了大连市最早的为老服务志愿者专业队伍,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下助人为乐。邻居于杰老人常年体弱多病,平日洗衣、理发都是冯洁帮忙。虽然老人去世三年,但老人的家人依然感念当年冯洁的恩情,逢年过节便来看望她。她用一颗大爱之心托起一片夕阳的天空,用执着和坚守的力量温暖着身边的人。习近平明确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衰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拏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简称“9.24讲话”)时说“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地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他进一步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悲情怀,“克己复礼”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平权思想等,都是与拏雲精神的契合,均都成为了当今中国人构筑“中国梦”的哲学基础。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中的“拏雲精神”在当代的表现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把一个时代存在的相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整合到一起,构成共同性格,集合到统一的价值目标上。
二、用价值坐标感受中国梦的温度
2017年9月24日,云南中医学院新生军训落下帷幕,在新生的汇报表演中,他们用队形摆出了“中国梦、中医梦、我的梦”字样,他们用自身生动演绎了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形态和价值反映,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文化方向。中国梦,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遵循,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坐标,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南和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 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民族身份、民族特点、民族传统、民族理想、民族志向、 民族追求的普遍的文化认同、价值尊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都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呈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指针。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就是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共同理想,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可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2 中国梦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蓝图和信念支柱,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共识和民心基础。
第一,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概括地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来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俗地讲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所有这些多层面、多角度的理想、追求、目标、价值等,都在逻辑上统括到“中国梦”这个统一而简洁的概念上来,从而极大地升华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内容,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理论共识。
第二,中国梦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语言,生动通俗地表达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展现了鼓舞民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美好前景,顺应了各族群众的殷切期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真切地为群众所理解、 接受和践行。
第三,国家的发展战略、民族的远大志向、社会的价值理想、人民的共同期盼要得到实现,就必须与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实践联系起来,让人人都来参与,人人有所担当,人人得享福祉,视之为己任,奉之为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梦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普惠性和亲和力的精神旗帜。中国梦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共识,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必将激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能量和动力。
中国梦,也是我的梦。梦想再微小也是梦,千千万万的梦想才构筑了今天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远航是帆的梦,鲜花是春天的梦,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中国梦。
希望让新时代的拏云精神弥漫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滋养发芽,让中国梦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温度!
参考文献:
[1]潘俊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坐标.[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3,1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