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阅读】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向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文苑》2010年第6期)
  写作借鉴
  这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在快餐文化充斥市场,人们难以静心读书的今天,作者重新发现阅读的价值,提出要有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要有深度的阅读,很有振聋发聩的效果。作者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气”,阅读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两方面论述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强调“无用”的阅读最为有用。
  【习作展示】
  文学,看似无用实有用
  □陈 钢
  《大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名噪文坛,与《收获》《十月》等并称为纯文学期刊“名旦”,但因违规操作遭停刊整顿。
  它的本职工作做得不错,为何不能养活自己,而要沦落到依靠“副业”来贴补的境地呢?纯文学似乎越来越难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它的读者面也越来越窄。白岩松在读书节时说过:“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或许,文学期刊悲凉的生存现状从这里可见一斑。
  记得小时候看的是《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可现在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便捧着《奥数》,其他小说、童话则被老师、家长看作是闲书。为什么看《奥数》?因为它对孩子的升学有帮助,这是家长们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好处,而童话、散文对于孩子的成绩并无多大用处,所以被“隔离”。可见,所谓有用无用只是针对孩子提成绩、升学而言的。难道文学真的对孩子身心发展无益吗?说文学无用的人是太过功利化了。从小接触教辅工具书,短时间内,孩子被灌输了很多新知识,但是大脑过早开发并不符合自然规律。孩子们失去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失去了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时的同情心,失去了由文学带来的感动、善良、幸福感,失去了养成健全人格的机会。
  看了《白雪公主》,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听了《海的女儿》,我们体会到了爱的珍贵;读了《老人与海》,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顽强……与工具类书籍相比,文学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地引导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次次阅读中,我们的灵魂与文中主人公的灵魂邂逅,我们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出火花,随着他们感受自然的美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人生的起落。
  满人攻打中原,挥兵南下时,原以为南方多文人,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容易攻取,却发现,南方是最难攻克的,为什么?因为文人特有的节操支撑着他们。他们有着比武夫更坚韧的灵魂与气节,这些难道不是文学带给他们的吗?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颁奖晚宴上说:“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其他科学的用处是可以实际感受到的,唯有文学对你精神内核的滋养,潜移默化,不易察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实用类书籍更符合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快速、高效,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文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更是必不可少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需要一位心灵导师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引导心灵,需要在文学中涤荡灵魂,像莫言般视名利为“余”。或许只有如此,整个社会才会蒸蒸日上。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四十五。本文作者开篇即“忧天下之忧”,由纯文学期刊的凋零引出对纯文学生存状况的担忧,视野开阔。在具体展开过程中,事例丰富,引述我们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从中挖掘文学之于心灵的巨大影响;接着援引清兵南下、莫言获奖之例拓深主旨。全文结构合理,感情充沛,语言朴实,是一篇佳作。
其他文献
话题导入:  在议论文的构思中,需要跨出的第一步便是立论。文以意为先,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和观点就是一篇文章的“统帅”,结构的建立、内容的选择,都需要根据你所立的观点而定。在写议论文时,能否准确依照题意,鲜明而独到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选好立论的角度,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技法梳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纵横驰骋
期刊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形象,并说明寓意。  命题剖析:这道题属于比较特殊的图文转换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图标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信息推断能力,还考查了图标与文字这两种不同信息之间的语言转换能力。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它既涉及压缩语段、扩展语句等方面的知识,也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
期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看到打破常规的新事物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发问凸显了不同人思维的差异。前者在疑惑中固守,后者则在反省中追求梦想。  梦想能导向创新,创新可产生新事物,社会因新事物而不断进步!  1995年,马云在美国西雅图首次接触互联网,梦想自己也能驾驭这样的“新事物”,接着便回国创立了“中国黄页”。1999年初,他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作为新
期刊
新材料作文中有一类构题方式,它将多则材料并列排布,体现了多角度立意的开放性和“低门槛”特点,但也给考生带来困惑:这么多材料,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兼顾全局又个性鲜明?我们可以将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同向型和对立型。前者需同中找异,后者需异中找同。  所谓同向型,是指材料指向一致,彼此不抵触,甚至可以聚合为完整范畴。例如以下材料:  ①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即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期刊
取暖器挡住了我的视线。  我已经盯着它看了好久了。虽然上面布满小孔,但奇特的分布让我无法透视。  我不知道它后面是什么。  我记得后面是放了不少东西的,或许放很长时间了吧,我早已忘了放的是什么。  我当然可以把取暖器拿开看一下,但我不打算这样做。它不断发出热量,朝着我。一定程度上我应该感激它,我是一个很怕冷的人。  自然,我也可以走到它背后去。但那又有什么用,我最多不过能看到我走过去时的景象,而我
期刊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教授出言不逊,他的导师提醒无效,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面对郝同学出言不逊、目无尊长的态度,我们应该反思,为何所谓英才竟如此粗俗不堪?更应反思:浮躁的教育风气之下,为何树不了真正的人?  曾在梦中,看见大雪纷飞,程门之雪没过了布履,学生杨时静候在门口,岿然不动,尊师之心一如洒落树梢的晨光,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翻看书卷,能看见“俯身倾耳以请,
期刊
仁和医院。泌尿科。  “孙主任,4床的病人快不行了。”  “孙主任,下午的手术都已经准备好了。”  “孙主任……”  此刻这个雷厉风行的男人是孙仁刚,仁和医院泌尿科主任,38岁。还未到不惑的年纪,却已耳鬓泛白。每天他都会为病人做无数的抉择,这些抉择事关生死,事关良知。  “孙主任,这是给您的报表。”苏医生递过来一个文件夹。  “孙主任,孙主任!告诉您个好消息!”迎面跑来的、脸上堆笑的人,是吴医生。
期刊
一、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商汤盥洗用的铜盘上刻着这样一则铭词,大意是: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  民间名言: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  综
期刊
黄昏时分,我赶着去学校上晚自习。忽然听到前面有人惊呼,不由得抬起头来,迎面直直撞入眼帘的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背负着巨大“纸板”的男人,他的短袖卷到肩上,早已被汗水湿透的T恤贴在胸前,脊背由于肩上纸板的重量,已经弯到不能再弯了。他脚上蹬着一双军用胶鞋,已很陈旧,走得小心翼翼。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的脸,就擦身而过,差点撞上那些纸板,惊得我赶紧往旁边一闪,却撞到了一个正频频回头,拿那个男人教育自
期刊
【名家阅读】  回 家  □[美国]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