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来北美洲、欧洲和日本(G7)决定全球经济的垄断地位已经出现了转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日见提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明显损害了英美模式的声誉,中国模式现在可能更多地会被认为是未来的潮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原以为风险只限于美国,但随后不久,这种想法即被证明是错误的。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更呈现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完全不同的态势。其中,除了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经济和政治联合体之外,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的兴起。因此,缺少了新兴经济体的配合,西方世界不可能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分别于11月15日和11月22日召开的二十国金融峰会和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更加吸引世人关注。外国媒体的评论称,几十年来北美洲、欧洲和日本(G7)决定全球经济的垄断地位已经出现了转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日益提升。
美欧各怀“算盘”
二十国集团是在1999年为应对亚洲、巴西和俄罗斯的金融危机而建立的,它由二十个最重要的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组成,成立的目的是就国际金融体系问题交换看法。二十国集团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2/3,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5%。
11月15日,面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异常严峻的挑战,在华盛顿出席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宣言承诺,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此间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峰会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拉开了序幕。
改革当前金融体系,使之适应21世纪要求,是此次峰会与会各方的共识。但金融体系如何调整,美欧各国却各有自己的“算盘”: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矛头直指美元,提出美元不应该被看作是“唯一的全球货币”,呼吁推倒现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能再用20世纪的国际经济管理工具管理21世纪的经济,不能再用过去的观念考虑今天世界的问题。”显然,欧洲希望彻底推翻世界现行经济体系,建立全新的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国则只认同对监管体系实施“结构性改变”的必要性,布什强调“我们有必要保留民主资本主义的基础,即致力于自由市场、自由企业和自由贸易”。欧洲对此却不完全认同,他们希望改革更为坚决而彻底。
此外,美国总统布什虽然讲到要确保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但对美元滥印滥发的问题避而不谈,更多的是“顾左右而言他”:“我们的目标不应是更多的政府行为,而是更聪明的政府行为”,各与会国也对此多有不满。
由于与会国之间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存有较大的意见分歧,再加上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缺席,使得各国领导人仍对一些刺激经济的“重大决定”出台犹豫不决。据媒体报道说,有关刺激经济的更多意见将被留到明年4月的峰会上做进一步讨论。
新兴经济体需要发言权
有媒体认为,本次华盛顿二十国金融峰会是在“美国救火,欧洲防火”的背景下召开的。与欧洲的惊悸和美国的惶恐不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二十国峰会大多寄予更高期待。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认为峰会召开本身就已经是历史性的。以往代表“全球经济峰会”的,是作为发达国家俱乐部的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这回不只是二十国的首脑济济一堂,大家还平起平坐。二十国金融峰会给了世界一线希望。
由于缺少了新兴经济体的配合,西方世界无法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因此,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提升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是十分必要和合理的。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巴西总统卢拉在峰会上表示,现行的多边金融机构和国际规则已经遭到历史的摒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当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投票权。印度总理辛格则在峰会上指出,新兴经济体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但他们现在却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他呼吁发达国家重视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
面对现实,欧美对新兴经济体的呼声已不能熟视无睹。对此,此次峰会宣言强调,将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使其更充分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增强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具体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享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性”。与此同时,金融稳定论坛等多边组织也必须吸收新兴经济体加入。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无疑是一个里程碑性事件,它制定了遏制当前金融危机的紧急措施和行动计划,对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位达成了普遍共识,拉开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
中国自有主张
在二十国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主席表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这既坚持了原则,又灵活务实,可以说是充满中华大智慧大气量的表态。
面对内外的金融和经济的动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贡献。如果说,这一说法代表了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深远战略,那么,11月9日公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就是我们亮出的具体克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牌”。这些扩大内需的措施除了释放出此次危机冲击的凶险程度超过以往的状况以外,也表明了在世界舞台上虽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但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愿意和周边发达工业国家一起,共同应对危机、承担救市责任的坚强决心。
11月2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十六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脑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众多并未出席二十国峰会的经济体领袖,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立场和主张。
当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演变成波及多国的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时,有人认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明显损害了英美模式的声誉,中国模式现在可能更多地会被认为是未来的潮流”。
2008年四大峰会上的中国声音
亚欧首脑会议
背景:美国通过7000亿救市计划、全球几大央行联手降息
中方:全面化解和战胜危机需要全球行动
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建议,各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他同时强调,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峰会
背景:金融危机向亚洲蔓延,中国央行一个月内两度降息
中方:加强务实合作才能抵御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
10月30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时指出,战胜危机,关键是信心、责任、合作。提出中方的四条建议:继续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网络化等。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
背景:中国宣布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及4万亿元投资计划
中方:采取一切措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11月15日,胡锦涛主席强调,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十六届APEC峰会
背景:中国出台包括增值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改革计划
中方:国际社会应认真总结金融危机教训
11月22日,胡锦涛主席指出,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把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创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原以为风险只限于美国,但随后不久,这种想法即被证明是错误的。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更呈现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完全不同的态势。其中,除了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经济和政治联合体之外,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的兴起。因此,缺少了新兴经济体的配合,西方世界不可能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分别于11月15日和11月22日召开的二十国金融峰会和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更加吸引世人关注。外国媒体的评论称,几十年来北美洲、欧洲和日本(G7)决定全球经济的垄断地位已经出现了转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日益提升。
美欧各怀“算盘”
二十国集团是在1999年为应对亚洲、巴西和俄罗斯的金融危机而建立的,它由二十个最重要的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组成,成立的目的是就国际金融体系问题交换看法。二十国集团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2/3,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5%。
11月15日,面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异常严峻的挑战,在华盛顿出席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宣言承诺,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此间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峰会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拉开了序幕。
改革当前金融体系,使之适应21世纪要求,是此次峰会与会各方的共识。但金融体系如何调整,美欧各国却各有自己的“算盘”: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矛头直指美元,提出美元不应该被看作是“唯一的全球货币”,呼吁推倒现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能再用20世纪的国际经济管理工具管理21世纪的经济,不能再用过去的观念考虑今天世界的问题。”显然,欧洲希望彻底推翻世界现行经济体系,建立全新的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国则只认同对监管体系实施“结构性改变”的必要性,布什强调“我们有必要保留民主资本主义的基础,即致力于自由市场、自由企业和自由贸易”。欧洲对此却不完全认同,他们希望改革更为坚决而彻底。
此外,美国总统布什虽然讲到要确保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但对美元滥印滥发的问题避而不谈,更多的是“顾左右而言他”:“我们的目标不应是更多的政府行为,而是更聪明的政府行为”,各与会国也对此多有不满。
由于与会国之间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存有较大的意见分歧,再加上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缺席,使得各国领导人仍对一些刺激经济的“重大决定”出台犹豫不决。据媒体报道说,有关刺激经济的更多意见将被留到明年4月的峰会上做进一步讨论。
新兴经济体需要发言权
有媒体认为,本次华盛顿二十国金融峰会是在“美国救火,欧洲防火”的背景下召开的。与欧洲的惊悸和美国的惶恐不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二十国峰会大多寄予更高期待。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认为峰会召开本身就已经是历史性的。以往代表“全球经济峰会”的,是作为发达国家俱乐部的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这回不只是二十国的首脑济济一堂,大家还平起平坐。二十国金融峰会给了世界一线希望。
由于缺少了新兴经济体的配合,西方世界无法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因此,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提升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是十分必要和合理的。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巴西总统卢拉在峰会上表示,现行的多边金融机构和国际规则已经遭到历史的摒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当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投票权。印度总理辛格则在峰会上指出,新兴经济体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但他们现在却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他呼吁发达国家重视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
面对现实,欧美对新兴经济体的呼声已不能熟视无睹。对此,此次峰会宣言强调,将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使其更充分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增强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具体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享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性”。与此同时,金融稳定论坛等多边组织也必须吸收新兴经济体加入。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无疑是一个里程碑性事件,它制定了遏制当前金融危机的紧急措施和行动计划,对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位达成了普遍共识,拉开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
中国自有主张
在二十国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主席表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这既坚持了原则,又灵活务实,可以说是充满中华大智慧大气量的表态。
面对内外的金融和经济的动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贡献。如果说,这一说法代表了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深远战略,那么,11月9日公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就是我们亮出的具体克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牌”。这些扩大内需的措施除了释放出此次危机冲击的凶险程度超过以往的状况以外,也表明了在世界舞台上虽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但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愿意和周边发达工业国家一起,共同应对危机、承担救市责任的坚强决心。
11月2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十六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脑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众多并未出席二十国峰会的经济体领袖,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立场和主张。
当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演变成波及多国的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时,有人认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明显损害了英美模式的声誉,中国模式现在可能更多地会被认为是未来的潮流”。
2008年四大峰会上的中国声音
亚欧首脑会议
背景:美国通过7000亿救市计划、全球几大央行联手降息
中方:全面化解和战胜危机需要全球行动
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建议,各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他同时强调,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峰会
背景:金融危机向亚洲蔓延,中国央行一个月内两度降息
中方:加强务实合作才能抵御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
10月30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时指出,战胜危机,关键是信心、责任、合作。提出中方的四条建议:继续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网络化等。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
背景:中国宣布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及4万亿元投资计划
中方:采取一切措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11月15日,胡锦涛主席强调,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十六届APEC峰会
背景:中国出台包括增值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改革计划
中方:国际社会应认真总结金融危机教训
11月22日,胡锦涛主席指出,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把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创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