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或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推迟播期等原因而形成晚播小麦。我国黄淮和北方冬麦区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冬前近根叶3~4片、基本上是单根独苗或带一个小分蘖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小麦。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与正茬播种的小麦相比,晚茬小麦一般具有以下生育特点:
  (一)冬前苗龄小、苗质弱,分蘖少或基本不分蘖
  播种期早晚对小麦苗情的影响很大。秋播冬小麦的叶龄、单株分蘖数、次生根条数及长度等,基本上都是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晚茬小麦由于播期推迟,播种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播种至出苗的时间相对延长,养分消耗多,幼苗长势瘦弱。进入越冬期,晚茬小麦表现为苗龄小、苗质弱、次生根条数少、分蘖很少或基本不分蘖,主要是冬前生育天数少,积温不足所致。
  (二)幼穗分化开始晚、时间短,结实粒数减少
  据观察,同一小麦品种,晚播比适期播种的小麦幼穗分化开始晚、时间短,发育快,并且播种越晚,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与适期播种的小麦相比,幼穗分化的差距主要在药隔期以前,药隔期以后逐渐趋于一致。由于晚茬小麦的幼穗分化开始晚、时间短、发育较差,其不孕小穗和小花相应增加,每穗结实粒数较适期播种的同一品种小麦有所减少。
  (三)春季分蘖的成穗率高、单穗粒重低
  由于晚茬小麦冬前积温不足,个体发育差,主茎叶片少,冬前分蘖期相应缩短,单株的分蘖数相对减少,有的甚至没有分蘖。但到春季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分蘖增长很快,其成穗率比适期播种的小麦高。由于晚茬小麦早春生长发育进程快,群体生长量大,主茎与分蘖、分蘖与分蘖之间争水、争肥、争光现象较为明显,对单位面积成穗数和每穗结实粒数都有一定影响。而且,由于晚茬小麦抽穗、开花期推迟,生育期后延,致使灌浆持续期缩短,穗粒重降低。另外,由于晚茬小麦成熟期一般比适期播种的同一品种小麦晚熟3天左右,有的年份籽粒灌浆期易受干旱、干热风或涝湿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也会导致粒重降低。
  
  二、晚茬小麦“四补一促”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各地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以促进主茎成穗为主要内容的“四补一促”配套栽培技术,推广该技术一般比常规晚播栽培可增产10%~20%。
  (一)选用良种,以种补晚
  各地生产实践证明,晚播小麦播种时应选用与其生育特点相吻合的品种,即选用阶段发育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灌浆速度快,耐迟播早熟和抗干热风能力强的春性、弱春性品种,以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在黄淮冬麦区,郑麦9023、鲁麦15号、济宁17、潍麦8号、豫农949、偃展4110等弱春性小麦品种都是适宜晚播的小麦品种。
  (二)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由于晚茬小麦具有冬前苗小、苗弱、根少,分蘖很少或基本没有分蘖,以及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同时由于晚播麦田的前茬作物消耗地力大或茬口紧施肥不足,且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追肥浇水等原因,在播种时必须增大施肥量,并做到配方施肥,以补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不足,促其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夺高产。晚茬小麦的施肥方法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要求,坚持因土施肥、合理搭配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一般每公顷产量6000~7500公斤的晚茬麦田,基肥以每公顷施有机肥52500~60000公斤,尿素300公斤,过磷酸钙600~750公斤为宜。为及早供应苗肥,促进麦苗生长,增加单株分蘖数,晚茬小麦播种时每公顷可用37.5公斤尿素作种肥,但应注意将种、肥分开,防止烧种。
  (三)加大播量,以密补晚
  晚茬小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很少或基本不分蘖,虽然春季分蘖成穗率高,但单株分蘖成穗数比适期播种的小麦明显减少,若仍采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单位面积成穗数不足而影响产量。因此,晚茬小麦应适当加大播量,依靠主茎成穗夺高产。黄淮冬麦区南片晚茬小麦在10月20日前后播种,每公顷播种量以120~150公斤为宜;10月25日以后播种,每公顷播种量以180~225公斤为宜;在此之后每晚播2天每公顷增加播种量7.5~15公斤。
  (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生产实践证明,晚茬小麦要创高产,一播全苗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在精细整地基础上,努力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以好补晚。其具体措施是:
  1. 前茬作物早腾茬,抢时播种。晚茬小麦之所以苗小苗弱,主要原因是冬前积温不足。因此,在不影响前茬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一定要做到早收获、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以争取冬前有效积温。如前茬作物为棉花,可于10月上旬叶面喷洒乙烯利等化学制剂进行催熟,或于霜降前后提前拔除棉花秸秆晾晒,抢时早播,争取小麦带蘖越冬。
  2. 精细整地,足墒下种。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时间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对墒情不足的地块要灌水造墒,以踏实土壤,防止透风失墒,力争一播全苗。若因劳力、机械动力等原因来不及精细整地的麦田,也可采用浅耕灭茬播种,或串沟播种,待小麦出苗后再进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晚茬小麦播种时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若达不到该指标,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带茬浇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或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助苗出土。
  3. 精细播种,适当浅播。晚播麦田应采用机械条播,确保下种均匀,播量精准,深浅一致。同时,晚茬小麦在足墒前提下,适当浅播是充分利用前期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有效措施。一般晚茬小麦适宜的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4. 浸种催芽,提早出苗。为使晚播小麦早出苗和保证出苗具有足够的水分,最好在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后晾干播种。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可使晚播小麦早出苗2~3天。也可在播种前用20~25℃的温水,将种子浸泡1昼夜,待种子胚部露白时,将种子摊开晾干后播种,采用这种方法比播种干种子一般可提早出苗2~3天。
  (五)精细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与正茬播种小麦相比,晚播小麦因冬前生长时间短,具有苗龄小、分蘖少、苗质弱,抗寒性与抗旱性均较差等特点。因此,必须精细科学管理,在确保安全越冬基础上,促其早发快长,加速苗情由弱苗向壮苗转化升级。
  1. 增施腊肥,划锄增温,促苗早发快长。由于晚播小麦冬前苗体小,加之气温低,生长量小,冬前一般不需要进行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作业。而进入越冬期之后,因苗弱抗寒能力差,易遭受低温冻害,因此,可采用普施腊肥的方法,补充小麦在冬季和早春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供应,增强抗冻能力。
  晚播小麦在返青期促早发快长的关键是提高地温,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中耕划锄,增加土壤通气状况和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分蘖,培育壮苗。据试验,镇压划锄后5天,0~10厘米土壤含水量比不镇压划锄的提高1.5%~2.0%,5厘米地温砂壤土可提高0.5~1.0℃,壤土和黏土可提高1~1.6℃,对促根增蘖,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
  2. 狠抓起身期或拔节期肥水管理。晚播小麦在春季生长迅速,发育加快,生长量大,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对肥水需求极为敏感。为促进晚播小麦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增加穗粒重,一般以返青期结合浇水每公顷追施尿素225~300公斤,或碳酸氢铵600公斤左右为宜;基施磷肥不足的晚播麦田,每公顷可补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地力水平较高、底肥施用充足的晚播麦田,可适当推迟到拔节期再追肥浇水;分蘖少、群体不足的晚播麦田,应在返青后期追肥浇水,以促进春季分蘖增生。
  3. 加强后期管理。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期浇水对保花增粒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晚播小麦应浇好孕穗灌浆水,以提高光合高值持续期,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并防御干热风危害。由于晚播小麦各生育期相对推迟,抽穗开花晚,灌浆开始迟,易遭受后期雨水多的涝渍害而导致减产。因此,晚播麦田还应重视降湿防渍。为提高晚茬小麦籽粒灌浆强度,可在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对于抽穗至乳熟期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症状的晚播麦田,每公顷可叶面喷施1.5%~2%的尿素溶液750~1125公斤;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症状的晚播麦田,每公顷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公斤左右。此外,晚播麦田还要注意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历史街区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收到破坏和侵蚀,历史街区内的建筑保护和更新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将数字技术中的核心技术GI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From the view of methodology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Japonica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 lines,we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the dwarf-abortive type
CAN总线作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系统利用“自主式”稳定平台设计思路,采用动态倾角测量仪对俯仰横滚轴进行惯性稳定控制,使平
分布式GIS是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理论和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计算技术,以实现分布式的地理数据、服务、软硬件等GIS资源的共享,并进行远程互操作和协作运算的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G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