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微网DC/DC变换器的虚拟直流电机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电网与清洁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_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流微网是小惯性系统,负荷频繁投切和新能源出力波动等因素都会影响母线电压的稳定.在直流微网系统中,往往通过储能单元维持系统功率平衡和母线电压稳定.针对储能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一种简化的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方法,以增强系统的惯性和阻尼;建立虚拟直流电机控制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对于动态响应初期母线电压的冲击性变化,提出输出电流前馈的小信号模型补偿方法,进一步平滑母线电压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现,由于存在大量的电梯轿厢过度装修的现象,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供同行们参考指正.
针对大流量液压区域内重要设备的巡查、监控问题,设计了一种实用的、可代替人工巡检的防水抗冲击巡检机器人,具备自动导航、数据采集、无线通讯、故障处理及报警功能.论述了巡检机器人的组成及功能特点,利用该巡检机器人可实现对大流量液压区域内重要设备的无人巡检,解决了高危工况下人工巡检危险度高的难题,同时解放了劳动力.
对船用薄板焊后变形的机理和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和船舶制造企业关于船用薄板焊后变形矫正的相关工艺方法,重点对比分析了机械矫正法、火焰矫正法和电磁感应加热矫正法三种矫正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针对目前大力推广和发展的电磁感应加热矫正工艺,研究了国内外相关设备厂商关于电磁感应加热矫正设备的研究状况,并总结了相关设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液力耦合器控制的皮带机存在机械损耗和电能损耗等问题,为了提高皮带机使用寿命、节能增效,将PLC和高压变频器作为双电机皮带输送机的驱动系统.由传感器将电机转速和转矩信号采集并发送到PLC中,PLC根据实际转速和负荷大小发出控制指令,调整皮带输送机的转速,实现轻载慢速和满载高速的功能,同时还能实现电机的软启动,解决了多电机协同控制问题.实际应用表明:皮带机变频改造可产生30% 以上的经济效益.
以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中的水为线索,介绍了供水泵站的系统组成,对层流冷却系统中关键的高位水箱、鹅颈管式集管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其设计要点和调节逻辑.结合以往项目中侧喷、边部遮挡、电气元件等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了优化方案,为层流冷却系统设备管理及改造、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软体机器人由高软弹性、高韧性材料构成,可大范围改变自身形状以及运动形态,理论上拥有无限个自由度,由于自身可移动性和体积紧凑性,在侦察、勘探、救援以及生物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D打印是基于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通过在打印过程中预编程,使智能材料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在设定时间内变成所需形状.采用4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的软体机器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界物理场的刺激下达到预先设定的运动状态并实现其运动形式.首先系统地介绍了目前4D打印技术与软体机器人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其次讨论了4D打印技术结合制作软体机器
针对汽车舒适性、底盘控制、动力控制等功能日渐增多的趋势,总结现有的汽车中控台布局设计的类型和人机交互方式,从安全驾驶的角度研究现有设计和交互方式存在的不足,即转移驾驶员视线、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等安全隐患.思考人与汽车信息交流的主要界面——中控台设计的发展方向,探索人车交互的方式,大胆合理地使用先进技术,将传统的实体按键与流行的大尺寸触摸屏更好地结合使用,引领汽车消费审美的正确发展,以人为本,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针对现有模型简化方法存在效率低、工程语义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映射的CAD模型简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特征CAD模型所蕴含的拓扑和特征信息,首先根据简化语义需求交互选定简化区域任一拓扑面;然后,利用选定面和设计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自动识别简化特征;最后,根据待简化特征的依赖关系重构CAD模型,实现模型简化.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高效、操作语义明晰,能实现CAD模型的交互式快速简化,进而有效促进CAD/CAM/CAE集成.
碳纳米管作为理想增强填料与聚合物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成复合纳米纤维,有利于增强纳米纤维材料的各项性能,进一步开拓纳米纤维的应用范围.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及应用领域三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提出一种基于Dolph-Chebyshev窗的配电电缆中间接头定位改进方法.根据电缆传输线模型说明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的定位原理,建立定位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对比分析选择基于Dolph-Chebyshev窗的FDR改进方法;同时搭建电缆总长为20 m、接头位置为10 m的中间接头冷热循环受潮平台,探究其受潮发展规律;建立多接头仿真模型,探究接头在不同缺陷程度时的定位幅值关系.结合诊断模型,在2800 m多接头10 kV XLPE电缆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