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楚亡汉兴的行政区划原因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楚亡汉兴,行政区划,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制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8—0077—04
  
  只有研究的多角度、全方位才能更好地揭示楚亡汉兴的实际情况。本文试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楚亡汉兴的原因。
  
  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行政区划是一个动态的国家管理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将领土划分成不同层次结构的区域,这一划分的过程即是行政区划。秦朝以前的行政区划制度主要是分封制。所谓分封制是在地方上采用“封邦建国”的办法进行管理,国王或者皇帝分封诸侯王的制度。周朝灭掉商和平定武庚叛乱以后,周王除了在王畿附近有自己直接管理的一块土地之外,在国家疆域内的其他地方,均采用层层分封来进行统治。也就是说,为确立周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宗周为中心,对征服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周的同姓子弟、姻亲、功臣等贵族都得到了封国,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力役等义务。各级领主除对天子有供纳和服役义务外,在自己的领地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分封制是行政区划的先河,是在当时生产力和阶级部族关系条件下,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统治的适当形式,这也是“建立在以王的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一种泛血缘关系”之上的一种行政区划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组织形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它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建立直接由国君控制的郡和县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郡县制因而产生。
  郡县制是由春秋战国到秦逐渐形成的封建地方政权组织。春秋中期以后,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世袭制度的衰落,分封制以及相应的采邑制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而成为一种障碍和阻力,分封制和采邑制也不便于国君统一调度国内人力物力从事兼并战争。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分封制的衰败,诸侯国集权的加强,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开始出现了县、郡的行政区划制度。郡比县出现得晚一点,但都出现在春秋时期。初期的郡主要设置在边远地区,经济上不如县发达,二者之间没有历史关系。战国时郡有所发展,这时的郡主要设置在各国的边地,郡的长官称守,一般由军事将领充当,这样有利于战争动员和讨伐。尽管出现了郡县制,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分封制始终是行政区划的主要制度,只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最终并且彻底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六国,罢诸侯置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至四十郡,每郡置守、尉、监,分别主管行政、军事、监察,直接受中央政府任命。一郡之内分若干县,设县令或县长,掌管全县事务,由中央政府任命,受郡守节制。
  这种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组织形式,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朝的“大一统”是中央集权的统一,不是分封的统一。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央集权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
  但是“从真理往前走一步,哪怕是看起来极其微小的一步,真理也会产生了谬误”。秦始皇就多走了一步,他忽视了旧贵族的强大力量和他们的利益要求。秦天下初定,丞相王绾就提出“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维上幸许”。经过朝议,居然“群臣皆以为便”,要求实行分封制的意见占了绝对的上风。仍然强大的旧贵族分封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附和着农民大起义来反秦。可以说,彻底推行郡县制的行政区划,是秦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项羽的“分封制”
  
  鉴古知今,项羽的功败垂成留给后人许多思考,其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探讨争论的话题,总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素质说、用人说、观念说、心理说、地理说等等。笔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行政区划不当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前文所述,要求实行分封制的旧贵族力量很强大,譬如,陈胜起义后,就是以“楚”为国号,原因之一就是想利用这个国号号召贫民以及贵族抗秦;陈胜牺牲后,项梁拥戴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国号仍为“楚”,新“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也是用“封王”来号令诸将。
  开始,项羽顺应农民革命潮流,打了很多胜仗。但是,项羽本身就是楚国旧贵族,其理想就是“彼可取而代也”州(项羽本纪),保留着浓厚的贵族意识。他的队伍中也混进了很多六国的旧贵族,他们的理想就是想割地成王,这种思想与项羽的思想不谋而合。于是,项羽便充当了这股势力的代表人物。
  公元前206年四月,他在戏召集会议,分封十八王,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把梁、楚九郡之地作为自己的直属领地,号令天下。分封详情见下页表:
  虽然项羽分封了诸王,照顾了贵族的利益,但是它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分封制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上看项羽分封的失败,王立群先生认为有两点:错封和失封。先看一下“错封”,“所封不当,后患无穷”,首先是其人不该封而封,其次是其人该封但封地不当。他列举了分封刘邦和三秦王的例子。再看一下“失封”,他认为“功臣失封,叛乱蜂起”,列举了田荣等例子。应该讲,王立群先生分析得正确而深刻,笔者赞成这些观点。但这些解释还远远不够,作为分封这样大的事件,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退一步讲,假若项羽在分封过程中避免了“错封”和“失封”,他就能够成功吗?答案仍是否定的,充其量只能延缓他的失败。不管是“错封”还是“失封”,这些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项羽的失败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战略上的原因,那就是他推行的分封制本身。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任何制度的施行都要符合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符合人民大众的需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因此,项羽分封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仅仅是他失败的直接原因,它们只能起到加速项羽的失败作用。就当时来看,分封制作为一种落后的行政区划制度,裂土割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民休养生息,是逆社会潮流而动,阻碍了社会发展。这才是他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势造英雄,时势也能毁灭“英雄”,就凭项羽实行分封制而言,就说明他只能是昙花一现的英雄,而不可能成为时代的代表者。
  “变化最快的是人的思想,变化最慢的也是人的思想”,观念制约、束缚着人的行为,先进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人们积极开拓进取,落后的思想观念禁锢僵化人们的头脑。只有找准社会跳动的脉搏,才是识时务者,才能够“顺天应民”。如果说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忽略了旧贵族的力量和利益而导致失败,那么,项羽实行全面的分封制,就是忽略了人民的力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秦朝的郡县制比历史的发展要求快了一步,而项羽的分封制是开了历史的倒车,比历史的发展要求慢了一步,他们都不合时宜,其结果是一 样的,都迅速地失败了。
  
  三、刘邦的“郡国制”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一”。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刘邦推行郡国制,也就是说,汉的统治者在调整秦代的郡县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实行地方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双轨制——郡国制。
  下面我们从政区的设置和地方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政区的设置
  一方面,郡县制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秦朝开始建立的统一的君主专制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汉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是在秦的郡县制基础上,糅合了分封制而来。西汉初,中央以下,一级为郡和王国(封国),一级政区郡60多个,大部分是在秦郡的基础上析置的。到西汉末年(公元2年),共103个郡、国。在郡之上,自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又设了13个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个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另一方面实行分封制,刘邦考虑到保守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要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张良说:“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封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至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使者前往分封,韩、彭立即表示马上出兵。可见,当时分封制的观念仍然相当深刻。
  在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分封了不少异姓王,这些封王拥兵据地,在消灭项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西汉王朝建立,政权稳固以后,开始消灭这些异姓王,以期消除他们对西汉的威胁,这个措施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西汉的政权。秦始皇建立的专制皇权,仅仅过了十五年,就灭亡了,作为统治者不得不反思,刘邦在总结秦亡的教训时,曾认为秦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秦速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消灭异姓王的时候又分封了很多同姓王,而且“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但是,同姓王分封的结果导致吴楚七国之乱。这种现象使统治阶级意识到,同姓分封也对中央集权有严重的威胁。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封侯国(县级)从王国中析出,别属于与王国相接壤的郡的政策,这样王国的土地越分越小,郡的辖区越来越大,王国的特权也被取消,至武帝以后,郡、国并称,二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王国的实力。历史证明,分封制已经是过时的区划制度了。
  西汉的二级政区主要是县,还有同级别的侯国、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道(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西汉初年有县级政区1587个。在县以下,又划分为乡和亭两级,作为基层的行政区划,大致方圆十里之地,为一乡。乡再细分为亭。
  
  2.地方行政区划管理体制
  西汉的郡级行政长官最初叫郡守,由中央任命,其职责主管民政,但也涵盖行政、经济、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后改为太守。太守的副职为郡丞。边疆地区的郡还设有长史,其职责是协助太守管理军务。此外,还有“阁下”和“诸曹”两个组织系统。太守通过这两个系统来行使职权。
  尽管军事职能也是太守的职责之一,但仍有专门负责军事的郡尉,受太守节制。
  与郡一级的还有王国。经过最初几年的调整,王国的政务由中央派遣的相管理,国王只能“衣食租税”,不能干政。中尉是王国主管军事的官员。
  县级有县、邑、道、侯国。以县为例,万户以上的县官称令,万户以下称长,由中央任命。县丞和县尉是佐官。前者主管文书、粮食、监狱事务;后者主管治安。他们也是由中央任命。这样,中央就紧紧地掌握了地方的行政管理权,进一步弱化了地方势力,地方割据势力大大弱化,也就加强了西汉中央专制集权的统治。
  此外,西汉社会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也更为严密,什主十家,伍主五家,分别设什长、伍长,各司其责。然后是一百家为一里,里设里魁;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主求;十亭为一乡,乡设三老,管教化,还有有秩、啬夫、游徼,有秩“掌一乡人”;啬夫,职责是教化乡民、服役税务等;游徼职责是“禁司奸盗”。西汉的基层组织发挥了基层政权的作用,是中央集权的深化。
  综上所述,对于项羽取得胜利之后政治制度的选择上,应该将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起来,才能巩固胜利。但项羽和其他的将领一样,都巴不得立即裂土封王,自成一国。分裂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观刘邦,西汉建立后,立即借鉴秦朝和项羽的经验教训,分封王侯与推行郡县并举,并且逐步打击各封国,从而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面。刘邦实行郡国制,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人心,扩大了汉朝统治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培利,男,1969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天津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政区地理、城市史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国新.中国政治制度词典[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
  [2]巴新生.西周伦理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6]王培利,王瑛.浅谈中国政区、人口、城市的演变及其原因[J].历史教学,2002(10).
  [7]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冉绵惠,李惠宇.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柳文全]
其他文献
如何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是各级工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对此,部分地市、大型企业和省直产业工会领导已是胸有成竹。 Gu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全面总结回顾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光辉历程、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相互之间的
三个家庭麻疹暴发的调查陈君,乔亮明,魏宝升,何玉福(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卫生防疫站,乌海市,016000)1996年3~4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先后发生15例麻疹,其中10例在18岁以上,7例聚集在3个家庭内。现简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年龄42~70岁,平均53.2岁。其中食管癌36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6例,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治疗失败1例。全部病例置人食管支架前均出现明显梗阻症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自然,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游戏的。而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支柱,作为老师必须为游戏提供丰富的、适合孩子的游戏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年初开始,各媒体都在以长征为主题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10月20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演唱会《长征颂》,
我们道里区教育局引领全区班主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把掌握信息技术作为班主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把应用信息技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幼儿的脑部智力发育和肢体的动作协调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期以抛砖引玉
21世纪即将来临,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一)世界全球性教育发展起我使民族教育立足于一个新的起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